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北京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史研究的城市之一,30多年来先后有《北京通史》(10卷,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北京专史集成》(多卷本,人民出版社,2008~2016年连续出版)、《北京城市发展史》(5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等集体性著作问世,坊间亦不乏数量众多的通俗性普及读物,但真正集中于某一专题的高水准、学术性研究成果仍然不多。1997

  • 标签: 功能演变 北京北平 北京城市
  • 简介:2010年11月1日上午,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家、意大利文化史博士、法国当代侦探小说家拉法埃尔·卡尔代蒂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举办了一场题为“保存在卢浮宫中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的座谈会。

  •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 武汉大学 意大利 艺术风格 卡尔 拉法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领导的抗战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而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把不抵抗和向国联申诉作为处理中日冲突的基本政策,《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机关报,其对马部抗战的态度是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演变的缩影。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报道来透视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走向及在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抗战动员宣传方面的策略和作用。

  • 标签: 《中央日报》 马占山抗战 不抵抗政策 申诉外交政策
  • 简介:作为一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在近代一度被中国知识界所忽视,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逐渐被国人所了解。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与土库曼斯坦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又与当时中国的现实需要有关。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之前国内报刊对土库曼斯坦的记述入手,分析中国土库曼斯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内在逻辑与影响因素,并以此探讨近代中国对于他者和自身的认识逐步完善的过程。

  • 标签: 中国 报刊 近代 土库曼斯坦
  • 简介:从菲利普王之战到独立战争结束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印第安人囚掳叙事。对于被印第安人掳获的殖民地人而言,这些叙事不仅是其建构印第安人作为"野蛮人"的"他者"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暗含了对自身角色与身份认同的理解。殖民地人运用清教、自由和权利话语,使印第安人的"他者"形象从"崇拜撒旦、堕落邪恶的异教徒"到"迷信愚昧、酗酒食人的野蛮人",从"好战残忍、热衷杀戮的嗜血恶魔"演变为象征"专制暴政、贪婪腐败的文化符号"。这种建构的复杂流变内含了野蛮与文明、宗教与世俗、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对立,激发了殖民地人的危机想象与自我审视。它不仅加速了殖民地人对印第安人身份的排斥,还深化了殖民地人对自身特质的认知,促进了其身份认同由殖民地人、英国人向美利坚人的过渡与转变。

  • 标签: 殖民地人 印第安人 囚掳叙事 “野蛮形象” 身份认同
  • 简介:作为现代伊朗的前身以及欧亚大路上重要的节点国家,波斯在近代中国知识界受到长期且广泛的关注,尤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样一个转折的历史阶段,中国近代的波斯认知伴随着中国对自身的认知逐渐生成,并经历了特征鲜明的三个阶段。本文聚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国内报刊对波斯的记述,分析中国波斯观念的形成过程如何与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与关注议题相契合,从而看中国人如何不断探索属于近代中国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

  • 标签: 中国 波斯 报刊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