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安塞姆·弗是著名的德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以面貌多变,以及深邃的思想性和观念性闻名于世。弗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个体体验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不但对二战后德国复杂的身份政治进行了清晰的表达,更对日常生活的精神性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关注弗1993年移居法国之后的作品,并以物质的形态转变为切入点,试图对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 标签: 转变 精神性 炼金术 废墟
  • 简介: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流派,在理论上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20世纪早期表现主义的风格,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犷的、原始主义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和探素内容、色彩等形式语言的独立性。其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心情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安塞尔姆·弗是该画派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 标签: 表现主义画家 德国 艺术 救赎 废墟 绘画流派
  • 简介:专业操守准则1.操守遵守本工作室的专业工作准则是本工作室每个保护工作者的责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可能影响专业决定,保护工作者必须时刻以准则的意图为指南。2.信息分享在专业范围之内,必须分享有关材料和操作方法的准确和全部的信息。在为研究目的寻找和公布此类信息时,必须重视业界已认可专业信息的重要性。注释:信息分享是指为了正当的专业检查和运用而公开有

  • 标签: 修复前 最低标准 保护工作 作品 修复措施 工作准则
  • 简介: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有一批受著名画家绘画作品启发写成的诗。本文选取其中以希腊裔意大利画家乔治·德·里科的作品为灵感来源的三首诗《废墟间的对话》、《神谕的衰落》和《烦人的缪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细读,探讨诗作对绘画的几种演绎方式:情感潜入、记忆编织、借题发挥。围绕绘画原作的演绎,涉及情节、情感、主题等多方面,但都服从于创作者的主观需要。里科对普拉斯的影响,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重塑了诗人观察世界的方式。

  • 标签: 西尔维亚·普拉斯 诗歌 乔治·德·基里科 绘画
  • 简介:新圣器厅(NewSacristy,1519-1534)既是米开朗罗最早的建筑设计之一,也是他唯一集建筑设计与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作品,体现了其对这两种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深刻探讨。新圣器厅向来是米开朗罗研究的焦点,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米氏整个计划背后的创作理念,学界尚乏深入的剖析。在维尔德、托内和奈高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文艺复兴盛期的"比较论"为大背景,对米氏的新圣器厅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通过对陵墓雕塑与建筑空间之间关系的仔细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草图和文献记载,透析米氏对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探索,并试图揭示他跨界的选择背后所蕴含的创作意念。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新圣器厅 文艺复兴 paragone“对比论”
  • 简介:维·堪达雷里(Givikandareli)国际著名的壁毯设计者和创造者、前苏联功勋艺术家、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美术学院教授,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高比林的艺术创作,是第一个在格鲁吉亚进行壁毯编织的艺术家。历经四十多年的求索与探寻,从挑选材料、到染色再到编织,亲手完成了二百多件大小不同的作品,被艺坛形象的誉为“高比林之王”。

  • 标签: 编织 情感 罗斯 力量 精神 格鲁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