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金融商品不断创新、资产管理日益国际化以及理财智识专业化之背景下,有价证券采用委托或信托代客理财操作已全面开放而成为台湾地区业界经营之常态。此虽可引导岛内投资理财进入更精准更理性之环境,但因涉及委托人之权利义务,于法理于制度设计层面而言,如何能保障投资之委托人权益,并厘清其与投信、投顾事业、信托业及保管银行,甚至证券商、证券集中事业等相互权利义务之法律关系,不仅有助于明晰相关金融机构之权责所在,更裨益全体投资人之投资利益。因此在现行制度规范下,对全权委托经营各参与当事人间之法律架构及可能产生之法律问题加以论述解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有价证券 委托 信托 代客理财
  • 简介:2002年7月12日.最高法院对江苏高院请示的苏州龙宝生物工程实业公司与苏州朗力福保健品有限公司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纠纷案作出可以受理的批复.开创了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查确认不侵权的先例.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民事诉讼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引起了理论及实务界对此类诉讼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关于确认不侵权案件的可诉.已有法官发表过相关论述。本文主要对此类案件的受理条件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侵权案件 受理条件 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 诉讼理论 专利纠纷案
  • 简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注销是一种退出机制,因为其不以退出股东同意为前提。因此,为了防止剩余股东的"肆意行为",股权强制注销的适用条件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公司章程自治、补偿金支付等问题都与股权强制注销适用前提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遵守法律各项规定,另一方面也需要尊重股东个人意思自治。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注销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判例以及学术论著中也有诸多讨论。如果公司章程缺乏明确规定,则股权注销的生效时间与补偿金支付之间的关系也是争议焦点。但是,依据2012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最新的判例,占主导地位的"条件说"已被否定。股权强制注销以后,在剩余股权面额和公司注册资本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差额。2008年《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改革以后,该问题的解决途经再次成为讨论焦点。于此情形下,为避免违反《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5条第3款第2句,三种途径会被考虑,即减少注册资本、增加剩余股权面额以及新设股权。无论是股权强制注销的适用前提,还是法律后果,"利益权衡"始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注销 公序良俗 意思自治
  • 简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颁布以来,海事强制令法律性质的论争从未止息。通过海事强制令与相关程序设立宗旨的比较考察,将其定位为独立于行为保全且超越先予执行的紧急审理程序较为妥当。此外,由于海事强制令施行的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明确规定了其适用条件。海事法院基于交易的需要以及法伦理性原则,续造了被请求人行为合法及非紧急条件下适用海事强制令的情形,尽管有违前述规定,但因其恪守了司法续造的界限,且有利于司法公正与效率,应予肯定。

  • 标签: 海事强制令 行为保全 先予执行 司法续造
  • 简介:<正>现代大学制度具有时代。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时代背景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与国际化。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遵循人

  • 标签: 现代大学制度 法律关系 教育法制 决策体制 学术委员会 教育法学
  • 简介:简要案情1994年4月至7月期间,盗窃犯罪嫌疑人杨某和陈某先后八次趁夜间,将从货物列车上窃得的沪产“双钱”牌各类型号的轮胎搬至吴某的住处藏匿。吴某每次都低价买进,转手高价卖出,从中牟利。以上八次被盗轮胎共价值人民币5.6万余元,吴销赃后得款2万余元。1994年7月3日,吴某在销赃时被发现,但三犯罪嫌疑人均在逃。审理过程1994年8月10日,公安机关对上述三犯罪嫌疑人向有关地区和单位发出了协查通报,又于同年12月6日立案侦查。此后曾多次组织力量抓捕,均未果。1996年3月3日,吴某被抓获归案,同年3月5日公安机关以销赃罪将吴收容审查,同年6月又以销赃罪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审查批捕部门基于吴某“应当明知”收购的轮胎是杨某等从火车上偷来的基本事实和证据,从有利于侦查的角度出发,适用1979年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以销赃罪批准逮捕。审查起诉部门经审查,认为吴某“主观上明知是赃物”的证据不足,先后于1996年7月、9月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同年12月改变逮捕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1997年12月取保候审期满,而解除取保候审。但公安机关始终未撤案,此案一直在继续侦查中。2001年6月,盗窃嫌疑人杨某被抓获归案。杨证实“...

  • 标签: 不受追诉 吴某行为 应否追诉
  • 简介:<正>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经济,强调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平等、自愿与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经济利益。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渗透效益优先理念的合理、有效竞争而不是缺乏规制的、无序泛化竞争,市场经济对竞争的强调是为了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运作机制。尽管竞争中的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难免出现自发性、盲目、滞后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盲

  • 标签: 利润最大化 效益优先 竞争经济 经济活动 市场运作机制 诚实信用原则
  • 简介:当下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工作必然涉及对公安机关延长刑事拘留是否合法和正当的判断。但因相关规定的不尽明确,导致公检两家有较大的认识分歧,亟需对延长刑事拘留适用条件进行再分析。结合司法实践进行学理探讨,明确"特殊情况"、"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具体应当如何认定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流窜作案 多次作案 结伙作案
  • 简介:一、源于两种托运人而产生的司法困惑我国海商法第四十二条关于两种托运人的定义,给承运人在FOB价格条件下应当将提单签发给谁带来了理解上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 标签: 提单签发 价格条件 FOB 责任分析 货代 托运人
  • 简介:防卫权行使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已经发生而尚未结束.然而如何确定不法侵害的开始和结束时刻,理论界对此莫衷一是.对正当防卫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深刻地把握不法侵害的内涵,从而科学地确定其发生和结束的时间界限.

  • 标签: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本质 紧迫性
  • 简介:<正>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向部分市场体制演变。在教育事业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条件下,国家教育权因其不成为问题反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教育事业的部分市场化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伴随这一发展趋势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随着我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不可避免地触及到

  • 标签: 教育权利 社会教育权 国家行政权 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演变 教育法律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强制仲裁程序以其触发上的单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这种单方同时意味着相对方的利益将立即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种单方并非任意的单方,而是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通过启动条件加以限制.综合考察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这些条件尝试做了“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这一新的二元划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了强制仲裁程序启动的条件,即必须具备“积极条件”且不能带有“消极条件”中的情形;在实践中,法庭(仲裁庭)对各个条件所给予的重视程度并不一致,对“积极条件”中的“争端类型”条件着墨最多,在“消极条件”则是“协议阻却”和“任择例外阻却”获得的关注最甚.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制仲裁 启动条件 积极条件 消极条件
  • 简介:司法权威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瓶颈,也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关键。司法权威是一种正当权威,它是权力与正当的结合,是事实与规范性的统一。是司法权的排他与道德性、知识优越的结晶。基于司法权威的这种性质,司法权威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司法权力之保障所需条件,知识优越所需条件,以及司法道德性所需条件

  • 标签: 司法权威 法律权威 正当权威
  • 简介:2013年开始实施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增设了针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在近两年的司法适用中,既往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案件仅由公安机关一方主导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由于立法规定过于笼统和抽象,经过两年的适用,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通过对域外相关立法的借鉴,进一步细化并充实我国立法的规定,对于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刑事责任能力 无病推定 强制辩护
  • 简介:双边市场的理念自提出以来,自身的理论不断完善,具有不同于单边市场的新特征,如交叉网络外部、价格非中性和市场的相互依赖。这些特征对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法如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适用提出挑战。尽管同样是双边市场,不同类型的双边市场在适用反垄断法时存在不同特点。根据双边市场的类型来界定相关市场是一种比较好的思路。解决反垄断法中双边市场条件下相关商品市场的界定问题必须应该以双边市场的特性为基础,展开新的思考,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双边市场的特点。

  • 标签: 双边市场 假定垄断者测试法 相关市场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关于判决效力的研究主要围绕既判力展开,既判力的主观相对原则也已逐渐得到确认,然而对相对原则始终造成冲击的既判力主观扩张的范围问题,始终未能在我国实体法的基础上、以司法实践中真正存在的中国问题为导向得到彻底的解决,在学说上也存在'反射效'这样还未得到清晰界定的概念。主流观点坚持认为既判力只是一种程序效力,然而,它事实上会对实体法律关系产生影响,且由于某些实体法规范的存在,判决会对实体牵连关系第三人产生效力。通过对比较法资料如德国与日本既判力扩张的范围、以及理论中主张的'反射效'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我国涉及判决对第三人效力的法律规范进行梳理,可将判决对第三人发生的效力分为既判力扩张与判决对实体牵连关系第三人效力这两种类型,后者对于解决中国问题与中国困境具有更直接的意义,因此着重对后者涉及的规范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确定其应有的效力内容及范围。对这后一种效力不妨使用'反射效'这一概念来表述,但有必要对日本学者提出的反射效理论进行分析和改造,结合我国实体法规范和实践的需要确定其在判决效力体系中的地位。

  • 标签: 判决效力 实体牵连关系第三人 既判力 既判力扩张 反射效
  • 简介: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劳动合同方面,由于具体劳动市场、个别劳动合同及劳动关系各自的特殊,私法自治的实现并不能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结果,因此,需要引入集体自治来克服个人自治的缺陷。此外,民法对一般交易条款的规制也间接强化了集体自治。因而,必须要明确辨析个人自治、劳资协议自主权和企业自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虽然不可能通过集体自治的途径避免劳动市场中的各类争端,但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对劳资双方平等地制定劳动合同条款产生影响。

  • 标签: 私法自治 集体自治 劳资协议自主权 企业自治
  • 简介:民事合同被视为是产生民事义务最普遍的依据。尽管在参与交易时是当事人意志的体现,但是,合同只能在参与合同关系各方当事人意志统一的基础之上得以确立一这是便于区别单方行为合同的基本点之一。合法的合同将产生各种与希望实现参与合同关系的各方之间利益相符的法理效果。然而,如果合同违反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则可能带来麻烦,导致各方当事人、第三人、国家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 标签: 合同有效 民事义务 法律规定 越南 合同关系 合法权益
  • 简介:【裁判要旨】网上聊天记录属于电子证据,但微信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该如何采用及其证明力的大小,法律界一直存在争议,审判实践中法官在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可采与证明力时必须进行全新的考虑。既需要考虑电子证据的特殊,又不得在可采与证明力方面予以差别对待,但仍主要从真实、关联、合法三个方面进行认定。

  • 标签: 法定条件 定案依据 电子证据 认证 网上聊天记录 证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