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洗钱,作为一种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使之表面合法化的活动,其存在的历史不足百年,但其发展的势头异常迅猛。随着传统洗钱的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洗钱活动几乎无处无在。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反洗钱措施的不断加强,传统的洗钱犯罪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时,犯罪分子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洗钱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应对洗钱活动的发展演变,反洗钱措施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反洗钱的40项建议于1996年、2003年、2012年被修正,并对包括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内的"资金或价值转移服务行业"提出了反洗钱监管的整体要求。西方各国也纷纷关注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并予以监督管理。我国应当按照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要求,借鉴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的经验,结合我国反洗钱工作的特点,切实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开展客户风险分类管理,规范建立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合理构建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系统,提高反洗钱监控水平。

  • 标签: 洗钱 互联网金融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反洗钱义务
  • 简介: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金融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确立金融法律制度的基础,其不仅可以弥补金融立法的不足,而且对金融执法和金融司法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维护货币政策原则、安全流动效益原则、利益平衡优化原则、有效监管原则。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分析我国现行金融法的基本精神。

  • 标签: 金融法 基本原则
  • 简介:<正>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9月,是一个以金融法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心主任由吴志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担任,白建军副教授任副主任。中心还聘请银行、证券公司、保

  • 标签: 国际金融法 北京大学 研究方向 研究中心 金融法律 证券公司
  • 简介: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是各国金融维稳的重点内容,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不仅要关注正规金融机构的活动,同时也应关注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风险因素为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辨识这些风险因素并分析其如何导致系统性风险,进而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对促进民间金融良好发展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间金融 系统性风险 法律规制 监管制度
  • 简介:在我国,金融消费者这一新兴群体的权益所涉及的法律保护仍缺乏系统化深入化的研究。本文针对现今热点的金融消费问题,从金融消费者的独特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现存问题、国外研究成果以及对改进我国金融消费现存问题的意见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前期的界定金融消费者人群、中期的厘清我国金融法律权益保护方向以及后期的深入研究国外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成功经验等工作的研究探讨如何加强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

  • 标签: 金融消费者 法律保护 机制构建
  • 简介:金融债权案件执行一直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通过对2010年以来天津二中院金融债权执行案件收结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指出金融债权执行案件在收案量以及申请执行标的额均大幅激增情况下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债权案件执行过程复杂、执行被动性较大、执行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等外在特征。然后,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被执行人、案外人利用查封物优先处分权、买卖不破租赁规则、执行豁免制度恶意规避执行导致金融债权执行难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内外相关处理模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预防及解决金融债权执行难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执行难问题 金融债权 案件执行 买卖不破租赁 执行案件 2010年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公益诉讼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应属于消费者的范畴,参考国外立法例以及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实际,互联网金融消费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的机关'应包括检察机关以及'一行三会'下设的专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以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专门的行业协会可作为互联网金融消费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互联网金融消费公益诉讼的原告应享有停止侵害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剥夺不当得利请求权等权利。互联网金融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应通过适度降低证明责任标准、举证责任倒置、法院依职权调取等方式合理向金融消费者倾斜,同时细化公益诉讼案件受理条件中初步证据的范围。应适当扩张公益诉讼判决既判力的范围,在损害赔偿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结果向金融消费者个体转化的过程中,可借鉴'二阶段的诉讼模型'。

  • 标签: 互联网法院 金融消费 公益诉讼 制度适用
  • 简介:2014年5月16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通知》在鼓励金融创新、维护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前提下,按照‘堵邪路、开正门、强管理、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就规范围业业务经营行为、加强和改善同业业务内外部管理、推动开展规范的资产负债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18条规范性意见。

  • 标签: 金融机构 外部管理 业务规范 银监会 同业业务 经营行为
  • 简介:海峡两岸签订MOU已有五年,但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实质进展却比较缓慢.概其原因,一方面是台湾地区当局对金融领域的开放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在于大陆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及监管体制本身存在种种问题.因此,今后大陆应当重点推进金融业的立法建设,更新细化金融机构退市机制,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强化风险监管的意识和手段,提高金融机构运行和监管行为的透明度,建立金融监管合作的统一协调机制,使两岸共同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 标签: 两岸 金融监管 合作 对策
  • 简介:近年来以P2P网贷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猛发展,但野蛮生长的背后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大批P2P网贷平台的'卷款跑路'敲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警钟。借鉴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制路径应当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为中心,通过规制金融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规制信息不对称、规制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确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准入门槛与退出机制,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确立合格投资者制度,建立风险警示与预警制度,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信用公示平台,以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监管 金融消费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大清新刑律》已颁布一百周年,中国现代刑名(刑种)体系也随之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现代中国刑名体系是在广泛借鉴西方尤其是日本刑名体系、全面改造传统刑名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刑名是如何从《大清律例》的"五刑"体系逐渐演进至《大清新刑律》以自由刑为中心的现代刑名体系的呢?本文以刑名体系改革为基点,将建立起《大清律例》、《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之间所存在的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关系,并系统展现中国刑名体系改革的历史性变革的关键瞬间。

  • 标签: 大清新刑律 《大清律例》 大清现行刑律 自由刑 罪犯习艺所 刑种
  • 简介:现行刑法贿赂犯罪的罪名体系是以犯罪主体和对象为标准建立的,存在较大的缺陷,为完善这一罪名体系,本文认为必须以犯罪客体作为划分标准,对相关规定进行重新整合,分别纳入公务贿赂罪、商业贿赂罪和行业贿赂罪中.

  • 标签: 公务贿赂 商业贿赂 行业贿赂 经济贿赂 单位贿赂
  • 简介:<正>目次一、民法体系化的优越性二、民法典体系的模式三、民法典体系的结构一、民法体系化的优越性民法典作为最高形式的成文法,它不同于当前各个法律的汇编,其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体系化的产物,它是法律按照一定的体系组合在一起的形式,体系是它的生命。我们要制定民法典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它的体系化。体系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为什么我们制定民法典而不是制定单行

  • 标签: 民法典体系研究 民法体系 独立成编 侵权行为法 损害赔偿 民法通则
  • 简介:<正>数人犯罪的核心问题是确定正犯,台湾学者许玉秀指出:"确定了正犯,共犯相对地就确定了,也解决了正犯与共犯有无必要区分的问题。"[1]在德、日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共犯体系以正犯为中心。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主犯、从犯和胁从犯,主犯是我国共犯体系的核心。虽然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正犯,但是讨论正犯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主犯、从犯的认定主要解决共犯人的量刑问题,但是量刑的前提是解决共犯人的行为定性问题,而对共犯人的行为准确定性需要深入研究正犯概念。其次,德、日刑法中正犯概念日益实质化,出现了正犯主犯化

  • 标签: 帮助犯 间接正犯 量刑问题 处罚范围 实行行为 行为共同说
  • 简介:基于范畴论和目的论之融合而构造的犯罪论范畴体系是一个立体而非平面的体系。其内部纵向由低到高为普通范畴、基本范畴和中心范畴三个层次构成,基石范畴是存在于中心范畴之中的作用起点;横向是由肇始于基石范畴的若干中心范畴所组成。整个范畴体系的作用机理是按照先纵向作用后横向运行的规则运作的,这符合先事实判断后价值判断、先形式判断后实质判断的主张,是对德日三阶层论体系的修正和完善。

  • 标签: 犯罪论 范畴 构造 体系
  • 简介:在网络时代里,有了“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兴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了“网络犯罪的产生。金融网络犯罪,是整个网络犯罪领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面着眼,从点着手,对探索网络犯罪的规律性和防范问题,作一个实效的尝试。

  • 标签: 网络犯罪 黑客 金融网络犯罪
  • 简介: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云金融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全国。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网络金融犯罪的滋生和蔓延,而且网络金融犯罪较之传统犯罪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金融犯罪已经成为阻碍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 标签: 网络金融犯罪 第三方支付 案件查办 筹融资 犯罪行为 犯罪分子
  • 简介: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农地金融在整个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中占较大比重,但我国起步较晚。农业的弱质性、农业保险的缺失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决定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农地金融制度不切实际,结合目前中国农地金融存在的制度困境以及各地农地金融制度创新的经验,选择"先行先试"的路径设计农地金融制度成为必然。

  • 标签: 农地 金融 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