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晶圆测试是半导体封测的生产的重要环节。晶圆测试中,探针与其对应测试垫的位置对准非常关键。但该技术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仍有不足。尽管探针痕迹自动检测技术逐渐成熟,但利用探针痕迹对针位进行修正的主流方法仍为手动或者半自动,导致自动生产过程中断。随着图像处理水平的提高,从针痕自动检测时采集的图片中,可以快速准确的提取针痕和测试垫的几何信息,进而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和最小二乘拟合计算出最优修正参数。应用该方法于探针测试控制系统,开发出新型探针与测试垫对准修正系统。该系统部署在服务器端,通过网络与探针机通信,使图像采集、信息处理、修正控制全部自动化、标准化,提高了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探针对准;探针痕迹处理;刚体运动;最小二乘 一、简介 晶圆测试工序是芯片封测流程的重要步骤,主要是对晶圆上的裸晶颗粒进行电性测试,筛选出良品送入后续封装环节。进行电性测试,需要通过大量探针连接测试资源和待测裸晶颗粒,每颗探针都需要准确可靠的接触裸晶颗粒上的对应金属测试垫。不良接触严重影响测试效果,甚至,探针接触到测试垫有效区域外面,产生结构缺陷,如裂纹,影响芯片可靠性。尤其近年来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边长40微米的方形测试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产品中,对探针和测试垫的对准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基于成本的考虑,测试并行度也在提升,同时测试上百个产品的测试方案越来越多,原有的对准方法在原理、速度方面不再适用。 通常,每个生产批次开始前,探针机要进行探针和测试垫的对准,之后进行探针与测试垫的试接触。会在测试垫金属表面留下探针痕迹,它反应了接触状况,影响测试效果和质量。因此,试接触后,要进行探针痕迹检查。对准是通过相机获取针尖和测试垫的位置信息计算的,针尖状态、探针滑动情况、对准系统误差等因素会影响对准效果。另外,提取针尖信息需要频繁对焦,速度较慢,限制了参与对准计算的针尖测试垫对的数量。因此,利用探针痕迹和测试垫的几何位置进行对准更加直接。 探针设备不断进步,可以在自动检测探针痕迹的同时,通过网络将相应图片传送到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的离线对准系统对图片进行分析,识别探针痕迹和测试垫,提取其几何信息【1】,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和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在探针机承载台平面内进行对准计算,产生沿承载台X、Y和θ轴的修正参数【2】。再远程控制探针机进行位置修正,改善接触情况。对于高并行度测试,由于探针众多,需要处理大量针痕图片。在服务器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并行计算,可以大幅提高图像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减少延迟。且通过并行处理,使探针设备的运行不受影响,同时进行生产测试。该独立运行于服务器的对准系统可以直接接入探针机测试机系统,也可以通过其它控制系统接入测试系统。 二、传统探针对准方法及系统 晶圆测试阶段,晶片未切割封装,需要通过探针连接裸晶颗粒上的金属测试垫和测试资源,进行电性测试。测试开始前,探针台对探针和金属测试垫进行位置对准,修正X、Y、Z和θ轴的运动参数,减小平移和旋转误差,确保良好的接触效果。测试过程中,探针机承载台将晶圆运至探针卡下并升起,使测试垫与探针针尖接触。在接触处会留下探针痕迹。 如图1所示,传统对准方法包括三个步骤:自动探针对准,自动晶圆对准和手动修正。探针对准时,探针机相机依次移动到待测针尖处,测量针尖位置。由于该测量需要在Z轴方向上通过多次聚焦搜寻针尖准确位置,较耗时,每根探针平均需要2秒。因此,尽管探针卡针数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时间成本,通常只选择少数探针进行对准。当然抽样量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尤其是某些针尖磨损或位置偏移时。晶圆对准时,探针台通过相机获取探针对准中所选探针的对应测试垫的位置信息。探针机利用这些针尖和测试垫的位置信息,进行拟合计算并初步设定探针机载物台运动参数,并按照该参数进行试接触。 试接触时,常出现误对准情况,即在X轴、Y轴或θ轴上存在较大误差。严重时导致针痕在测试垫上的位置显著偏移,超过测试垫边缘,产生质量风险,此类芯片视为废品(MIL-STD-883)。该问题更多是由θ轴的转动误差造成,而非X轴或Y轴的移动误差。这是因为转动误差依三角关系沿晶片直径转化为X和Y向误差并放大。常见现象是沿一方向各裸晶颗粒上的针痕偏移程度逐渐严重。即使没有显著的误差,针痕位置也会在几个微米的范围内波动。再考虑针痕尺寸通常大于10微米,对于如今常见的40微米的方形测试垫,挑战严峻。因此,如何使针痕尽量靠近测试垫中心而远离其边缘非常重要。这对于安装数千甚至数万根探针的针卡,极具挑战,需要巧妙的算法和强悍的算力。但目前仍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修正。 手动修正是为了削减探针台自动对准误差,尽量使所有针痕接近理想位置。如图1虚线框内所示,包括试接触、目检和调整三个步骤。首先通过试接触产生针痕,以反映当前对准情况。然后观察针痕并依经验判断误差情况。接着对X、Y和θ轴误差进行手动修正。再循环进行试接触、目检、修正,直到针痕位置比较理想,结束手动修正,继续生产。该步骤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人为判断,非常耗时。对于针数较多的产品,人为判断常不理想,尤其θ轴误差常需调整,占时超过5%。考虑大量针痕的情况并做出判断,直觉和经验不够准确,需要自动的、定量的计算解决该问题。 三、新型探针对准方法及系统 传统探针和测试垫位置对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探针对准步骤虽然是自动化的,但由于在Z轴上频繁对焦而耗时,只能抽样少量探针,而Z向误差较大。二是手动修正步骤耗时且不够准确,对X、Y和θ上的误差的修正不理想。对于问题一,已有电学接触方法来快速准确的对Z轴参数进行修正。因此对问题二,需找到新方法来解决X、Y和θ轴参数修正问题。随着技术发展,探针机自动目检功能逐渐成熟,大量包括针痕和测试垫的清晰图片可以在自动目检运行的同时从探针机相机发送到服务器,延时很短,不会对生产过程和效率产生影响。这些图片包含着进行X、Y和θ轴对准修正的完整信息。而且,生产中针尖常常变形或者被污染,针尖图像噪声大于针痕图像。利用这些几何信息可以分析出如何调整,但需要大量运算。因此,在新对准系统中, 利用服务器进行该计算,可以减少探针机系统负载。这样,在自动针痕检查时,探针机将图片和相关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通知服务器开始运行新型对准修正系统。 图1 传统与新型探针对准流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锌离子在人体细胞中广泛分布,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异性检测和监测锌离子浓度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探针因其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可用于细胞成像等优点,在锌离子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荧光锌探针一般根据光诱导电子转移、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聚集诱导发射和螯合增强荧光等机制构建。本文对近年来报道的荧光锌探针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 标签: 锌离子 识别机理 荧光探针
  • 简介:摘 要:对于打卡考勤,特别是多人排队打卡就显得非常不方便,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办事效率。本项目采用将人脸识别与WIFI探针的方式来进行考勤的研究,应用于企业和高校等,可以大大提高考勤的效率,并且可以减少代签、漏签等情况出现,减少考勤管理者的工作量,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提高考勤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 标签: WIFI探针 人脸识别 考勤
  • 简介:摘要:小檗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农药活性成分,具有优秀的杀虫功效和广谱防治范围。农药的复配研究旨在通过与其他化合物的相互作用,降低农药的毒性,提高其稳定性和效果。在小檗碱的农药复配研究中,通过与其他植物提取物和添加剂的混合使用,成功地实现了农药效果的增强。

  • 标签: 小檗碱农药 复配研究 探针合成
  • 简介:摘要:随着半导体芯片的性能不断的提高,对半导体设备的精度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半导体设备非常昂贵,从单纯的手动操作变成全自动,这样对于维修人员来讲,没有相关的维修经验,在面对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设备时,显得很被动,所以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同类型的测试机台,探针卡与探针台装配方式有所区别。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测试头与探针台的固定方式对探针痕迹的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提高生产过程中探针痕迹的稳定性,本文通过测试头与探针台固定方式对探针痕迹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测试头与探针台的固定方式进行改进,提高生产过程中探针痕迹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减少物料报废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探针痕迹 固定方式 探针卡 探针台 测试头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风机被更多的领域应用,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自然是对风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其技术创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在其相关企业的发展中,其采用的压缩机还是传统的,而且对其研究也不够深入,这样很难满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所以五孔探针技术在压缩机中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关键词测量系统;五孔探针;智能化;工程实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落轮镟床在地铁场段设备中作为关键设备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别于落轮式的镟床,具有加工效率高、集成化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如遇故障,可能影响电客列车的供车速度,需对该设备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轮缘测量探针 镟修 测量精度 加工精度
  • 简介:摘 要:基于微服务越来越流行的时代大背景,微服务的监控和管理是支撑微服务集群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也越发突出,但现在各个系统在微服务集群部署后,都是由各自系统的运维人员单独部署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复杂度也越来越高,难以实现统一监控管理。本文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Netty-WebSocket的分布式探针感知程序,所述感知程序包括:单独的Agent探针程序和Server管理端程序两部分,Agent作为执行脚本、命令、数据采集的工具,通过Netty技术实现的WebSocket协议与Sever端建立长连接,两者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每个需要被感知的系统部署Agent后自动连接上Server端,在Server端的控制页面可以实时查询集群中实例的状态,并直接下发指令进行控制。该程序旨在将不同集群下的微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可大大减少部署后的运维成本。

  • 标签: Netty框架 WebSocket协议 微服务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催化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催化是电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但是电催化反应过程涉及复杂的电子传递和界面反应,对其微观机制的理解一直是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电催化反应过程,并揭示其反应机制的技术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原位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In-situ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EC-SPM)作为一种新兴的表征手段,以其高分辨率、实时性强的特点,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中逐渐崭露头角。

  • 标签: 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  电催化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与监控在环境科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新型荧光探针因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逐渐成为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新型荧光探针在环境水样中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的评估,以期为环境监测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分析工具。

  • 标签: 新型荧光探针 环境水样 重金属离子检测 应用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半导体材料四探针测试仪中的自动控制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在测试仪下位机电路设计方面,包括恒流源及电流数显电路、多路通道开关电路、电压放大及A/D转换电路以及单片机控制和上下位机通信电路的详细设计方法。随后,我们介绍了测试仪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包括软件界面及其使用方法,软件编程总述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在测试仪上的具体应用,如探针位置定位与校准、自动参数设置以及异常检测与反馈控制。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测试仪的自动化程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半导体材料测试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 标签: 半导体材料 自动控制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