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Mo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利用XRD、SEM、EIS、EDS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XRD数据表明所得到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Nyquist谱图表明,掺杂钼的LiMn2O4电荷传递电阻明显减小。试验结果初步说明:Mo的掺杂是改善LiMn2O4电化学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MN2O4 钼元素
  • 简介:采用亲核取代方法制备了正极材料三聚磷腈复合硫,并以金属锂为负极组装成扣式模拟电池。红外吸收光谱及XRD实验表明:材料为聚磷腈与硫的混合物,聚磷腈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溶入到电解液中的多硫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电化学迟缓过程,复合材料吸附及驻留了部分电解液,对"飞梭效应"有抑制作用;交流阻抗谱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硫已经在聚磷腈基质中得到高度分散。

  • 标签: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三聚磷腈复合硫 飞梭现象
  • 简介:意法半导体的STLQ020低压差(LDO)稳压器可以缓解在静态电流、输出功率、动态响应和封装尺寸之间权衡取舍的难题,为设计人员带来更大的自由设计空间。集小尺寸、高性能和高能效于一身的STLQ020非常适用于电池供电的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音频或媒体设备以及穿戴设备。

  • 标签: 低压差稳压器 消费电子产品 意法半导体 封装尺寸 性能 媒体设备
  • 简介: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Co3O4,再采用化学聚合法合成聚苯胺(PANI),然后通过快速研磨混合制备聚苯胺/Co3O4材料作为H2O2的阴极还原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其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电势线性扫描和计时电流法测定其对H2O2在碱性KOH电解液中的还原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3mol/LKOH电解液中,当H2O2浓度为0.4mol/L时,聚苯胺/Co3O4材料对H2O2的阴极还原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当用20%(质量百分比)PANI掺杂时,在-0.34V时极限还原电流密度达-111.3mA/cm2,且材料电化学稳定性较好。

  • 标签: 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聚苯胺(PANI) CO3O4
  • 简介:随着人们对照明的使用效果、照明光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照明型板上芯片封装发光二极管(COBLED)的封装技术异军突起。它具有发光集中、体积较小、散热均匀和装配简单等许多优点,较好地解决了以往采用多颗单体LED阵列的LED照明所存在的光点分散、重影多、光源体积大和装配复杂的多种不足等问题。为此以COB各光源的LED灯具也为广泛关注,在替代常规照明的应用上也将越加广泛。本文通过介绍照明型COBLED的特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作为新型光源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中替代条件和存存的问题。

  • 标签: 照明型板上芯片封装发光二极管(COB LED) 性能特点 替代应用 存在问题
  • 简介:在氧气气氛下,以乙酸盐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螯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研究了不同合成温度和Li/(Ni+Co)配比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检测结果表明:合成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为18h、Li/(Ni+Co):1.10的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具有完整的晶型结构;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0.5C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230.0mAh/g和192.6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3.73%,经过50次循环仍有170.5mAh/g,容量保持率为90.87%。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2O2 溶胶凝胶法 Li/(Ni+Co) 电化学性能
  • 简介:几乎所有国家都规定,在爆炸危险场所中采用防爆设备。这种设备的采用,不仅对制造厂提出很高的制造要求,而且使用者也必须以经常性的维修措施保证设备运行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的积聚量达到危险程度的场所,称为爆炸危险场所。万一混合物引燃,由于直接或间接爆炸作用可能造成人身损伤时,就认为混合物数量达到危险程度。

  • 标签: 爆炸危险场所 爆炸性混合物 防爆设备 地面运输 维修措施 爆炸危险性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放电图谱物理仿真的局部放电检测仪性能评估方法,并开发了一套评估系统。系统从现场检测、模拟试验和数字仿真三种途径收集典型放电图谱并形成数据库。参考局部放电校准仪结构,基于可编程波形发生模块构建了局部放电脉冲序列物理仿真系统,仿真输出数据库中的典型局部放电图谱,用以评估数字局放仪诸如放电类型模式识别等高级功能。本文对所研发系统的结构和其产生脉冲序列的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在数字式局部放电测量仪器上的应用案例表明了该评估系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性能评估系统 校准 局部放电 数字式局放仪 图谱分类
  • 简介: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电解液添加剂二乙醇胺[(C2H4OH)2NH]和三乙醇胺[(C2H4OH)3N]的混合物对锌电极的枝晶和变形的影响。电位阶跃法得出的电流-时间曲线和氧化锌溶解度测试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可以降低恒电位阴极极化中反应电流的回升值,降低氧化锌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从而减缓锌电极的变形和枝晶。当添加0.3%wt二乙醇胺+0.1%wt三乙醇胺时,锌电极综合性能优良,有望投入实际应用。

  • 标签: 锌电极 电解液添加剂 二乙醇胺 三乙醇胺 枝晶 变形
  • 简介: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层状LiNi0.4Co0.2MnMgx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材料进行XRD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a—NaFeO2(R-3m)结构。数据显示,通过Mg掺杂降低了Li层的阳离子混排程度。通过组装扣式电池对材料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等电化学性能测试。与LiNi0.4Co0.2Mn0.4O2相比,在Mn位进行Mg掺杂的LiNi0.4Co0.2Mn0.4-xMgxO2循环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有了大幅度提高。所有掺杂的样品中,LiNi0.4Co0.2Mn0.038MgxO2具有最好的循环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64.7mAh/g,在0.1C下循环10次后的容量达到160.3mAh/g。

  • 标签: 正极材料 LINI0 4 Co0 2 Mn0
  • 简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VxMn2-xO4/C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充放电测试考察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颗粒大小较均匀,同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30℃放电容量可达到额定容量的79.3%,4.8V过充循环10次后,模拟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94.8%。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高温固相法 过充电 过放电
  • 简介:由于隧道照明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隧道照明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灯具。市场上的LED隧道灯具的节能和照明效果各不相同。通过在实验室测量了四款灯具(A、B、C、D)的光电参数后,将其在隧道中进行试挂。在4308h评估周期中,定时测量并记录路面测试网格的照度值。分析发现B灯具的照度衰减量最大为4.6%;C灯具的照度衰减量最小为1.9%。而对四款灯具调光时光环境的照度进行衡量时,发现四款灯具的调光光输出成良好的线性特性,尤其是灯具A和D最接近理想线性曲线。在评估过程中采用常规测量与对比测量相比较的方法,来衡量测量过程数据的稳定性。方差分析方法(ANVOA)结果表明照明环境、灯具光谱、测量人员等对四款灯具的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且灯具A、D的测量稳定性好于灯具B、C。

  • 标签: 隧道照明 LED照明 照明评估
  • 简介:以FeSO4.7H2O,H3PO4,H2O2和NH3.H2O为原料合成纳米化的FePO4.1.5H2O,并将Li2CO3、FePO4.1.5H2O和葡萄糖混合球磨,在800℃下通过碳热还原合成LiFePO4/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相同温度下,不同合成时间LiFePO4/C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800℃12h下合成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2C(1C=150mAh/g)倍率下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2.7mAh/g,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基本保持不变。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铁源FePO4.1.5H2O 碳热还原
  • 简介:本文对JF1148HB不饱和聚酯亚胺浸渍树脂的储存稳定性、耐热性能、N耐辐照性能、抗冷热冲击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并制造模拟线圈,对线圈进行电气性测试、耐辐照试验、冷热循环试验和耐电寿命试验。结果表明:JF1148HB浸渍的线圈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电气性、耐辐照性能、抗冷热冲击性能及耐电寿命,能够满足风力发电机、核电主泵电机等在特殊环境中运行的要求。

  • 标签: 聚酯亚胺 耐高温 耐辐照 绝缘
  • 简介:用二氧化锰对改进的Hummer法制备石墨烯,并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RD研究其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定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改性石墨烯电极构成的电化学电容器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二氧化锰改性后的石墨烯材料电化学电容效应明显,并具有法拉利赝电容。对其进行充放电测试,其首次充放电比电容达到237F/g。

  • 标签: 石墨烯 表面改性 电极材料 电化学电容器 二氧化锰
  • 简介:介绍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铬Li4Ti5O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SEM、电化学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铬的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但降低了材料的规整度。实验结果表明:铬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钛氧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降低了电极极化,在电极表面未形成钝化膜。其中以掺杂比为Cr∶Ti=1∶10(原子比)的材料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75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66.5mAh/g。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4TI5O12 掺杂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5V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将混合盐溶液以不同速度加入草酸溶液中,对制得的LiNi0.5Mn1.5O4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盐溶液以0.17mL/s的速度加入到草酸中,预烧温度为450℃,焙烧4h,后900℃焙烧6h制得的样品为粒径均匀的多面体,1C充放电初始容量达到135mAh/g,55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6.26%。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5 V正极材料 LiNi0.5 Mn1.5O4 溶胶-凝胶法
  • 简介: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铝掺杂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氧气分压和衬底温度对铝掺杂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是沿c-轴方向堆积的具有六方结构的多晶薄膜,实验获得的最佳沉积衬底温度和氧分压分别为400℃和5∶100(O2/Ar),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铝掺杂氧化锌薄膜具有较低的表面电阻(<80Ω/sq)和较高的平均透过率(>80%)。

  • 标签: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 磁控溅射 氧分压 沉积温度 透明导电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