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介绍了重油添加"迪拉克"在贵州铝厂的应用情况,认为该项技术在贵州铝厂的应用是有成效的,在节能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重油 添加剂 燃烧 节能 炼铝
  • 简介:本文用R-12、R-14、R-16三种两性捕收对菱锌矿、石英、方解石做了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并用测定ζ-电位、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R-12浮选菱锌矿的作用机理。

  • 标签: 两性捕收剂 菱锌矿
  • 简介:本文用R系列两性捕收对水锌矿、石英、方解石进行了单矿物和混合矿浮选试验,混合矿的浮选分离取得较好结果,并用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R-12与水锌矿的作用机理。

  • 标签: 两性捕收剂 水锌矿
  • 简介:针对镁基脱硫铁水炉外的脱硫工艺进行研究,对工业生产的铁水预处理中使用Mg/CaO复合脱硫处理的脱硫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脱硫效果取决于铁水初始硫含量、Mg占脱硫比率、粉剂喷吹速率等因素,而且与其呈成正比的关系。

  • 标签: 脱硫率 铁水预处理
  • 简介:从进口芯剥皮机调节入口对中精度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无芯剥皮机入口对中的手动调节及系统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给出了提高设备精度的方法。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 标签: 无芯剥皮机 入口对中 精度调节
  • 简介:介绍了大规格方坯孔型轧制的特点;分析了影响1000mm可逆式初轧机孔型轧制大规格方坯的关键因素,如烧钢温度、轧制速度和压下制度等;对孔型轧制工艺进行研究,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 标签: 初轧 无孔型轧制 大规格方坯 工艺研究
  • 简介:结合银电解工业生产实际情况,从银电解的基本原理、技术条件、杂质行为、电解液和阳极泥处理、技术经济指标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传统银电解生产工艺,并着重研究探讨了高酸铜电解液银电解生产工艺。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有抑制铋的析出,降低对阳极板品质的要求,节约生产成本等特点。为解决新投产的银电解生产线因用1#银粉造液电解液中铜离子,或银阳极板铋含量过高带来的生产问题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高酸 无铜 电解 生产实践
  • 简介:本文对常用的和新型的硫化铜矿石浮选捕收进行了评述,认为要综合回收硫化铜矿石中铜、金、银、硫等有益元素,必须采用铜硫低碱度浮选分离工艺,并选用对硫化铁矿物有好的选择性并对硫化铜矿物具有较强亲固能力的捕收.

  • 标签: 硫化铜 浮选 捕收剂
  • 简介:介绍了活套控制系统的原理,通过大量FDA记录跟踪与对比,分析了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棒材生产线单线轧制时成品10m处纵肋问题原因,通过优化活套PI调节程序得以解决,提高了活套控制的稳定性。最后提出自动化模型需要维护与优化,只有不断地整定与优化才能适应设备状态、外部条件等变化,以便使设备长期工作在最佳状态。

  • 标签: 活套控制 无纵肋 PI调节 模型 优化
  • 简介:太钢型材厂针对磁钻铤用钢A磁导率合格率低的状况,特立项采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实施"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流程,提高磁钻铤用钢A磁导率合格率。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磁钻铤用钢磁导率合格率为80%的现状与潜在最佳值之间的差距可提高70%~90%的原则,确定提高磁导率合格率83.3%的目标,对磁钢关键过程进行改进,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最终使磁钢A系列磁导率合格率已基本稳定,2010年第四季度此值保持在97%以上,全年平均达到95.86%。

  • 标签: 无磁钢A 磁导率 合格率 六西格玛
  • 简介:针对三矿区井下混凝土浇筑的破碎机基础在高频率冲击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疲劳破坏的问题,将在地表应用比较成熟的高强度收缩灌浆料浇筑技术应用于井下破碎机基础的浇筑中,有效的克服了混凝土在井下施工中的众多不足,延长了破碎机基础的使用寿命,不但降低了返修费用,而且促进了三矿区F17以东矿山的稳定高效生产。

  • 标签: 灌浆料井下矿山设备基础浇筑
  • 简介:文章在分析株冶废水现状的基础上,对采用AF型絮凝提高浓缩池内中和底流的沉降速率、增加底流含固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它不仅使浓缩池的处理量得到提高,而且保证了株冶扩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 标签: AF絮凝剂 废水浓缩 沉降速率 处理量 中和底流
  • 简介:研究了加入金属铝、锰、硅粉等及其复合添加对铝锆碳质浸入式水口的性能影响。加入适量的Mg粉、Al粉、Mn粉添加可有效改善Al2O3-ZrO2-C材料的显气孔率及体积密度,从而提高了材料抵抗氧化的性能。研究发现,Mn粉添加对试样的改善效果最好。从各性能指标看,Mn粉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铝锆碳质浸入式水口的强度,而且对材料的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有显著改善。

  • 标签: 浸入式水口 添加剂 抗氧化性
  • 简介:永平铜矿选矿厂采用一段磨矿、铜优先全开路浮选工艺流程,经粗精矿再磨,然后采用三段精选一段精扫选的选铜工艺,目前铜捕收为EP,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在现有的磨矿、浮选工艺条件下,为进一步提高选铜回收率,对DF761和EP两种选铜捕收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从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DF761对铜矿物的捕收能力要优于EP,闭路试验中铜回收率可提高1.17%,硫回收率低0.67%,为选铜新型捕收DF761实施工业试验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铜矿 浮选 捕收剂 对比 试验研究
  • 简介:研究了非离子型有机添加P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引用XRD分析了不同晶种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P可有效提高分解率,显著改变产品的形貌,并具有一定增大产品粒度的作用;晶种性质极大影响添加的效用,特别是(002)晶面所对应的峰越强,晶种活性越好;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种分过程开始10h后加入100mg/L添加,保持晶种系数为3.39,最后于34h以后取出产品;晶种是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添加仅能进行改善。

  • 标签: 晶种分解 添加剂 粒度 分解率 晶种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