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泥炭沼泽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阻碍因素,研究了浸水和冷冻处理对7种沼泽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处理下,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种子都保持相对高萌发率,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parviflora)次之,而鳞苞针蔺(Trichophorumalpinum)种子却都未萌发;在浸水处理下,小星穗薹草(Carexangustior)、臌囊薹草(Carexschmidtii)和山梗菜(Lobeliasessilifolia)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都显著提高,说明浸水处理能促进沼泽植物种子萌发。在浸水处理下,细花薹草(Carextenuiflora)种子萌发率最高,其次为小星穗薹草,臌囊薹草种子萌发率最低。浸水冷冻处理和浸提液冷冻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沼泽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并显著延长了种子初次萌发时间。种子在浸水后遭遇冷冻环境可能是北方泥炭沼泽植物种子天然更新阻碍因素之一。

  • 标签: 种子休眠 萌发率 萌发速率 初次萌发时间 植物 泥炭沼泽
  • 简介:以2009~2012年实地样方调查和前人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区中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在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区中,共记录有湿地种子植物56科154属294种;在4个生活型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共有278种,占总种数94.56%。将湿地植物生态型划分为7类,其中,湿生植物269种,占总种数91.5%,是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湿地种子植物主要组成部分,沼生植物88种,水生植物74种,构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湿地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属水平上,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共有82属,占总属数53.25%,表明温带性质比较明显;种子植物种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160种,占总种数54.42%,中国特有分布种有40种。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湿地植物区系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在湿地种子植物区系中,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 标签: 种子植物 区系 湿地 自然保护区 山西
  • 简介:选取湘东丘陵4种典型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挖掘土壤剖面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至母质层/母岩,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数量和分布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深层土壤DOC宏观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DOC含量(2.33~185.26mg·kg^-1)在板岩红壤和酸性紫色土剖面上某些深层土层出现升高现象。DOC/SOC除第四纪红土红壤在浅层表土最高(1.5%)外,其他3种土壤均在60~80cm深层土层达到最高峰值(1.0%~2.5%)。SOC数量是控制不同母质土壤DOC数量重要因素。但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DOC宏观化学组成、结构趋于复杂,化学稳定性升高。尽管一些深层土层中DOC/SOC升高,但其DOC化学结构更为复杂,评价深层土壤SOC和DOC稳定性还应考虑其化学结构特性。

  • 标签: 深层土壤层次 土壤碳化学稳定性 紫外-可见光谱 土壤发生层 土壤剖面
  • 简介: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影响,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则出现在夏季,10~20cm土层各处理对应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季节性。

  • 标签: 隔离降雨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杉木林
  • 简介:为了保证无线传感网水质连续观测数据有效性,针对数据序列中存在异常数据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分分析数据分段处理方法。该方法在连续观测数据一阶、二阶差分平稳性特征基础上,利用差分序列分段统计参数进行质量控制。该方法主要针对全局差分统计质量控制缺点,根据不同时间段数据特征,进行有效数据异常信息检测与质量控制。选取西溪湿地水质指标叶绿素a和蓝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方法能对异常数据进行有效地检测和处理。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连续观测数据 质量控制 差分 西溪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