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1996年3月23日至24日海南州出现大雪过程的环流特征,物理量(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地面能量)场及卫星云图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几种影响海南州春季降雪的预报指标和方法。

  • 标签: 春季 大雪 分析 指标
  • 简介:代"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是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的监测、预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业务服务综合系统.本系统以短期气候预测为依托,集气象信息采集、加工、信息存储为体,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已有的系统、资料及信息,吸纳了项目其它子专题的系统和成果,节省了计算机海量空间,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在近几年日常监测、预测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西北干旱 监测 预测 综合系统 新一代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在河套地区发生的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寒潮爆发前期,500hPa系统,蒙古西部的冷中心强度≥-32℃,且温度场滞后于高度场,为冷空气爆发南下提供了最基本条件;700hPa河套地区及上游≥16m·s^-1的西北风急流基本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交角≥45°且10个纬距内有4条及以上等温线的密集区;850hPa河套地区有≥16℃的暖中心,高空槽前后的西北风速≥18m·s^-1,温度线与高度线的夹角〉45°;地面蒙古气旋的暖性性质为寒潮爆发的前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轴线接近南北向,且冷高压中心强度≥1040hPa,3h变压≥3hPa。

  • 标签: 寒潮 冷平流 蒙古气旋 冷高压 垂直速度
  • 简介:气象台站观测到的项目、数据都集中体现在气表上,近年来各台站实行了以计算机代替人工制作气象报表,计算机能够发现:最高、最低气压,最高、最低气温,最高、最低地温,最小相对湿度与各定时记录的矛盾:总云量、低云量与云.状的矛盾;能见度与天气现象之间的矛盾;天气现象与定时降水量的矛盾;各层地温误读等等错情。这既提高了报表制作质量,又减轻了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气象报表工作上了个新台阶。

  • 标签: 报表质量 优势互补 气象报表 台站观测 天气现象 制作质量
  • 简介:围绕气象业务需求和雷达气象的国际前沿,新代天气雷达建设及雷达新技术以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标,开展了新代天气雷达资料质量控制、风场反演、三维数字组网等工作。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在暴雨和对流系统三维探测、反演、中尺度动力和热力结构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业务单位和雷达生产厂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暴雨和新疆对流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新代天气雷达应用方面形成了有业务应用前景的成果。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新技术应用 双多普勒雷达 遥感 天气雷达资料 风场反演
  • 简介:本人于1971年6月进入气象行业,至今已从事地面气象观测30多个春秋。目前虽已接近退休年龄,但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仍负责管理测报股工作。30余年的观测经历给自己留下了许多记忆和深刻的思虑,就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观测员有较深的体会。

  • 标签: 观测员 地面气象观测 气象行业
  • 简介:文章利用2012年9月2日影响内蒙古通辽市的次锋面降水过程的机载大气粒子测量系统(PMS)的资料,结合飞机宏观记录、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云层的物理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锋面降水云系中的PIP粒子浓度变化随高度变化成正相关,5200m高度达到最大。底部的云体降水粒子浓度随时间减小,说明底部的云层正在消散。航线飞行过程中探测到降水粒子浓度在16:35之后变大,说明云体在下层有发展的趋势。云中CAS粒子总浓度整体相差不大,浓度在100~600个·cm-3之间,峰值浓度在4200m高度处,达到800~900个·cm-3。SPP-200粒子总浓度呈现双峰结构,分别在5200m和3450m高度层。

  • 标签: 锋面 飞机探测 粒子谱 云物理特征
  • 简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28日发生在呼伦贝尔市次全市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冷涡和蒙古气旋及冷锋是造成这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导系统;高空强锋区及低层强温度平流是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高低空急流为大风天气提供能量;气压梯度大和冷锋后较大的3h正变压与大风天气有很好的相关性.

  • 标签: 寒潮 大风 高空急流
  • 简介:引言最近中国气象局提出了“今后2~3年要大力调整气象事业结构,建成由基本业务、科技服务、综合经营三部分构成的新型气象事业结构框架,建立和完善相应运行机制”。这是为适应十四大提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作出的决策。由此可见,在近几年如何搞好综合经营,兴办经济实体已成为摆在气象部门广大干部面前的个重要任务。

  • 标签: 综合经营 气象部门 经济实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型气象事业 运行机制
  • 简介:利用NCEP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定的预示意义.

  • 标签: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暴雨 螺旋度
  • 简介:在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流台站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阐述了建立流台站标准模式的必要性,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成就、分析提炼了重要经验,查找了差距,尝试对流台站的阶段性标准进行了设计,探索了“十二五”时期流台站的建设思路。

  • 标签: 基层气象台站 标准模式 “十一五” 统计分析
  • 简介:通过对20013年4月9日青海特强沙尘暴天气前期的增温现象、高空环流特征、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物理量的诊断等分析,找出了特强沙尘暴出现前具备的气候背景、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和对流指数(Ky)以及理查逊数(Ri)等稳定度指数特征,这些分析结果将对今后青海沙尘暴天气的预报、预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沙尘暴 天气过程分析 环流特征 青海
  • 简介:运用排除法明确降水时段和非降水时段,然后利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跟踪预测。本文运用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天气图对1998年梅汛期第场暴雨进行短时预报研究,并对数值产品进行适当的订正。

  • 标签: 梅汛期 短时预报 暴雨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数值产品
  • 简介:2011年11月10—14日苏州地区发生了次严重灰霾天气过程,本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大气成分站监测资料对苏州三个站点的受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风力较小,且有接地逆温的持续存在,大气水平和垂直输送都较弱,导致大量污染物在近地面堆积,能见度较差;三站中昆山站灰霾持续时间最长,共计104时次,影响程度最重,重度灰霾占总数的39%,中度和重度灰霾超过灰霾总数的半;灰霾时各粒径颗粒物浓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细粒子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有较大比重,说明细粒子对灰霾贡献作用大,14日凌晨昆山及太仓出现大雾天气时细粒子比重甚至超过了灰霾时,而相对湿度峰值只有94%,因此将该段天气定性为雾霾共存或者湿性霾;秸秆焚烧污染期间,黑碳(BlackCarbon,BC)浓度明显上升,其绝对浓度要高出正常情况的3倍左右;通过CO/SO2及PM10/SO2对比发现昆山站受秸秆焚烧污染程度要严重的多,因此推测昆山本地郊区可能也存在零星秸秆露天焚烧点。

  • 标签: 灰霾 秸秆焚烧 颗粒物 气态污染物
  • 简介:2002年和2003年新代天气雷达应用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季和春节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和指挥中,获取到了大量云和降水的外场试验资料.

  • 标签: 天气雷达 人工影响天气 中尺度结构 试验观测 降水特征
  • 简介:利用WRF数值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对2010年7月14—15日江西出现的次副高控制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同样也存在充沛的水汽输送,比湿、水汽通量散度基本都达到江西暴雨的阈值;暴雨区以北能量锋区密集,梯度达到12K/纬距,大暴雨出现在强能量锋区南缘的高能量舌中;干冷气流侵入地面暖槽,地面扰动有利于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激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降水发生在切变线附近的西南气流中,并且强降水发生时中低层为致的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对上升运动的维持十分有利;300hPa层以下有正涡度柱存在,在其两侧有下沉气流,并有次级环流存在。

  • 标签: WRF 暴雨 次级环流 中尺度系统
  • 简介:王守荣和苗长明等编著的《浙江省气候资源环境及其变化》书已于2008年6月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浙江省重点科研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浙江省生态气候资源区划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首

  • 标签: 书出版 变化书 气候资源环境
  • 简介:采用LAPS中尺度分析模式大气资料,对2008年7月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降水运动的中尺度诊断计算与分析。诊断计算包括:可降水量、层结不稳定能量、对流可降水量、水汽权重平均风速、水汽通量散度、云水、云冰总量及其通量散度和垂直速度与凝结函数降水率等。结果表明:"西南涡—切变线"系统的暴雨发生在暖湿气团与变性冷气团之间的中尺度风场辐合上升运动区,中尺度雨团发生在层结不稳定的暖湿气团侧。计算的中尺度垂直运动与凝结函数降水率场,降水率为暴雨到特大暴雨。计算的水汽通量辐合降水率与凝结函数降水率不会完全重合,且水汽通量辐合既可致中尺度"雨",又可成大尺度"云",并且云水、云冰通量辐合/辐散,可解释为它们的"正"/"负"碰并增长,而碰并增长产生水凝物增量(降水率)促成大暴雨。因此,在凝结函数降水率场中产生的中、小尺度对流雨团,加上水汽与云水、云冰通量辐合及其碰并增长,并且借助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和可能产生的强迫"次级环流"及水汽与云水、云冰输送,是"西南涡—切变线"系统造成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成因。

  • 标签: 西南涡暴雨 降水运动 LAPS中尺度分析 凝结函数降水率 水汽 云水和云冰通量散度
  • 简介:目测项目是地面气象观测的难点,云状观测更为突出。近年来云状观测中暴露出的些问题,给气象资料的“三性”带来定的影响。如笔者在报表审核中发现,些站的云状记录中很少出现关于Ns的记载,有的甚至全年未出现次;实况出现大暴雨,但云状却记为满天的Sccug等等。这些不合理记录的出现故然带有定的人为因素,但仍有相当部分是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下面就目前云状观测中存在的些较为普遍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 标签: 云状观测 螺旋云带 对流云 直展云 人为因素 地面气象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