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预防小反刍兽疫,生产稳定高效的小反刍兽疫植物疫苗,本研究以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F基因为目的基因,以pBI121为基本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基因)为标记基因,并通过添加核基质附着区序列(MAR序列)、驻内质网膜信号序列(KDEL序列),使用强启动子CsVMV替换启动子CaMV35S,以期使F基因在苜蓿中能够高效表达,并最终实现预防小反刍兽疫的目的。本实验最终成功构建了五条载体:pBI121-CsVMV-GFP-F-MAR12-MAR34、pBI121-CsVMV-GFP-F-KDEL-MAR12-MAR34、pBI121-CsVMVF-MAR12-MAR34、pBI121-CsVMV-F-KDEL-MAR12-MAR34、pBI121-F。

  • 标签: 小反刍兽疫 转基因植物疫苗 苜蓿
  • 简介:摘要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疫苗的研发上市,接种疫苗已成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播的最有效途径。然而,SARS-CoV-2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对疫苗的免疫效力带来了一定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对目前主要出现的SARS-CoV-2变异株及其变异位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SARS-CoV-2变异株对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影响。

  • 标签: 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 病毒突变 疫苗效力 刺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种疫苗的523名儿童相关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256例)和研究组(267例)。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研究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保持对所有儿童的随访,对比1年之内儿童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各项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为5.62%,低于对照组的15.23%(P<0.05);研究组儿童大便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7.03%(P<0.05)。结论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减少治疗经济压力,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其免疫育苗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还要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因素和疫苗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制定一个全面和系统的预防措施,这样一来就可以十分有效的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几率。结果180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当中,异性病毒感言患者共有85例,占总人数的47.2%,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为68例,其占到了总人数的37.8%,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共15例,占到总人数的8.3%,定型病毒肝炎患者8例,占到总人数的4.4%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一共有4例,占总人数的2.2%。结论积极的宣传和推广普及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疫苗接种工作可以十分有效的起到非常好的预防效果,同时也能够显著的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生的概率,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疫苗 病毒性肝炎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为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轮状病毒导致的疾病负担,但目前上市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回复以及肠道不良反应等风险。因此,优化的传统活疫苗、灭活疫苗以及病毒样颗粒等亚单位疫苗成为潜在的候选疫苗,以提高轮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文总结了市面上主要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现状以及进入临床试验新疫苗的研究情况,为后续的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 标签: 轮状病毒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 简介:摘要比较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代表性的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提供更新的更全面的参考。本综述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病毒学与免疫学基础,对部分基于不同技术的、有代表性的以及已经进入2a/3期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全球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令人鼓舞,但疫苗免疫原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仍然需要密切关注。设计新的疫苗靶标、诱导更广泛的免疫保护、改善免疫原性、严格各期临床试验、建立大规模队列研究是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提出的更高要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免疫 抗体 T细胞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研发的快速推进,数十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数种不同类型COVID-19疫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始终是专家和公众都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此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已公开发表或官方发布的COVID-19疫苗上市前后安全性数据,为全面理解疫苗安全性,增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同时为更好地开展疫苗大规模应用后安全性监测和信号挖掘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公司)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兰州公司2014年生产的3批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置于37 ℃条件下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在0和7 d取样进行病毒滴度检查;置于25 ℃条件下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在0、1、2、3个月进行全部检定项目检查;置于2~8 ℃条件下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在0、3、6、9、12、15、18个月进行全部检定项目检查。结果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于37 ℃条件保存7 d,热稳定性试验符合质量标准(病毒滴度≥每毫升5.5 lg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病毒滴度下降≤1.0 lg)。在25 ℃条件下保存3个月,全部检定项目均符合质量标准。在2~8 ℃条件下保存18个月,全部检定项目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兰州公司生产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质量稳定。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药物稳定性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癌症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风险人群,多国疾病控制预防机构和癌症相关学术团体均建议优先为癌症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目前获准紧急使用的COVID-19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均可以用于癌症患者。稳定期患者可以随时接种COVID-19疫苗,进展期或正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治疗方式/癌症类型等)决定疫苗接种时间。癌症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益处可能大于风险,但免疫应答率可能低于健康人,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 简介:摘要序贯免疫接种是在当前COVID-19疫情严重时期,解决疫苗短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提高疫苗效力的特殊手段之一。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授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为主,就目前采用灭活疫苗初次免疫+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mRNA疫苗加强免疫、载体疫苗初次免疫+mRNA疫苗加强免疫,以及不同剂型的mRNA疫苗互为初次和加强免疫的5种新冠疫苗序贯免疫接种方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综述。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异源序贯接种策略安全有效,接种者获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超出其中任何一种疫苗的同源接种,且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方面也有一定的效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序贯免疫 免疫原性 效力 突变株
  • 简介:摘要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加坡累计报告已有4 758 601人完成至少一剂次新型冠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4 714 655人完成两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 207 341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新加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现状,解读新加坡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内容,系统梳理新加坡新冠病毒疫苗上门接种、疫苗接种差异化管理、拒绝接种疫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自付医药费等具体措施,为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接种 防控措施 新加坡
  • 简介: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而引发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对养禽业造成危害极大,目前主要以疫苗预防为主。为了提高疫苗使用效果,本文对影响新城疫病毒疫苗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母体抗原水平、接种途径、接种次数、接种时间、接种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提高疫苗使用,降低疾病暴发的风险。

  • 标签: 新城疫 新城疫病毒 疫苗
  • 简介:摘要至2021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造成1亿以上的报告病例和超过200万的致死病例。随着临床治疗、病理学、流行病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疫苗研发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有多款疫苗完成初步的临床安全性和效力评估,并获得紧急使用或有条件上市批准。此文对研究进展较快的多种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初步保护效力的临床研究结果,对疫苗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和展望,重点描述和总结新型技术平台的mRNA疫苗及灭活疫苗的技术指标和特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病毒疫苗 临床试验 保护效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V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手足口病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疫苗的研发迅速,已有疫苗用于临床实验阶段。本文主要对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存在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EV71 手足口病 疫苗
  • 简介:摘 要:2020年,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描述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方法,并深入了解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病毒疫苗制备工艺。

  • 标签: 新冠病毒 灭活疫苗 研制工艺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暴发流行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流行的手段。2019-nCoV与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同属于β-冠状病毒。基于对SARS-CoV和MERS-CoV的了解,科学家对2019-nCoV病毒特征的研究、候选抗原及表位的鉴定、动物模型的建立、免疫应答的检测,疫苗的设计等工作取得了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研发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新冠疫苗类型几乎涵盖了目前疫苗研究的所有形式,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与DNA疫苗)等。至2020年3月,已有2项新冠疫苗进入了Ⅰ期临床试验,分别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天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发的基于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和美国Moderna公司的mRNA 疫苗,两种疫苗均以2019-nCoV的刺突蛋白为抗原靶标。同时,新冠疫苗研发仍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如2019-nCoV病毒抗原特征、抗原变异、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特征以及对老年及基础病人群是否具有保护,新冠疫苗量产的生产工艺等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研究。疫苗研发具有其固有规律,在加快速度的同时,保证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必须的前提。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动物模型
  • 简介: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是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慢性肝脏疾患,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目前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可以使90%的接种者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对慢性HBV携带者,由于其机体对HBsAg蛋白产生耐受,不能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疫苗。DNA疫苗(基因疫苗)是一种新的疫苗技术,通过向体内递送编码抗原的细菌质粒,刺激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在小鼠和其他的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中,HBVDNA疫苗可以特异性地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清除HBV转基因动物血循环中的HBsAg颗粒和HBVDNA。如果加入各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基因,可以进一步提高HBV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它不仅可作为预防性疫苗,也可作为治疗型疫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免疫 HBV 基因
  • 简介:HPV16E7DNA疫苗免疫小鼠,研究了HPV16L1DNA疫苗重组病毒疫苗的联合应用,高危型HPV的早期蛋白E6、E7持续表达于HPV感染的肿瘤细胞上

  • 标签: 乳头瘤 疫苗研究进展 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