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门头沟灵山地区鼠种群落构成。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种群数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群落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共计捕获鼠类12种286只,底部灌木丛中捕获鼠类5种81只,鼠类群落为社鼠+大林姬鼠群落。中部次生林中鼠类丰富11种74只,鼠类群落为大林姬鼠+社鼠+花松鼠群落。顶部亚高山草甸中捕获鼠类7种131只,鼠类群落为棕背鲆+大林姬鼠+大仓鼠群落。结论灵山中部鼠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中部和底部鼠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7243,顶部和底部最低,为0.4541。

  • 标签: 鼠种 群落 夹夜法
  • 简介:本文借助于马尔可夫骨架过程(舱妒)方法研究了种群动态学中单种群种群数量的瞬时分布,并证明单种群种群数量在时刻t的瞬时分布是某一非负线性方程的最小非负解。

  • 标签: 单种群种群数量 马尔可炙骨架过程 最小非负解
  • 简介:本文比较了三种定量方法(洗土法、筛土法和烤土法)对茶角胸叶甲幼虫种群的定量效果。洗土法和筛土法对角胸叶甲1~5龄幼虫随机抽样的结果分别为6.15、6.81、8.52、9.41、10.16及4.38、6.53、8.16、9.25、9.87,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F〈0.05);而烤土法对角胸叶甲1~5龄幼虫随机抽样的结果则为2.75、3.49、5.24、5.80、7.83,与前两者相比差异均显著(F〈0.05)。说明采用洗土法和筛土法可以对角胸叶甲幼虫种群进行准确定量,而采用烤土法的定量效果较差。前两法适用于叶甲类幼虫种群数量的定量研究。

  • 标签: 角胸叶甲 幼虫种群 定量方法 洗土法 筛土法 烤土法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4年1月至12月防城港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饵瓶2400只,有效瓶2328只,捕获蜚蠊355只,总密度为0.15只/瓶。共发现蜚蠊2属4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5、6月份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 标签: 蜚蠊 种群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的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全年3类环境共计诱捕成蚊30160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其中库蚊亚科库蚊属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有白纹伊蚊,阿蚊属有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有中华按蚊。年均成蚊总密度为134.2只/灯晚。致倦库蚊种群数量最多占46.94%,中华按蚊占26.23%,三带喙库蚊占12.94%。结论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群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对三峡库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峡库区 诱蚊灯法 种群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本文根据1994-1995年对黑龙江、图们江、缓芬河和鸭绿江的支流的生态学调查资料,报道了花羔红点鲑的地理分布,性状变异,年龄,食性,繁殖等生态学特征;分析了群体结构;研究了个体年龄生长;讨论了花羔点鲑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

  • 标签: 花羔红点鲑 种群生态学 资源保护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 简介:【背景】在我国,苹果绵蚜对苹果等寄主的危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而品种抗性是害虫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方法12007—2009年于山东莱阳地区系统调查了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的发生动态规律,比较了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园和西府海棠果园中1a有2个发生高峰,5月底到7月下旬是第1个高峰,也是全年发生的最高峰,9月初到10月底是全年发生的第2个高峰,而7月底到8月底是苹果绵蚜发生的低谷期。苹果绵蚜在红富士苹果上的发生数量显著高于在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和西府海棠上的发生数量。在3a的调查时间内,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上每次平均发生量分别为153.2、31.6、30.3头·株^-1。越冬前调查表明,苹果绵蚜对红富士的为害率显著高于青香蕉、乔纳金、新红星和小国光,小国光的被害率以及虫落数量最低。【结论与意义】红富士是苹果绵蚜的感虫品种,而小国光、乔纳金和新红星相对抗虫。文中讨论了苹果绵蚜抗性品种的筛选方法,为掌握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以及制定苹果绵蚜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苹果绵蚜 种群动态 品种抗性
  • 简介:[背景]分蘖繁殖和根茎繁殖是互花米草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但目前对地下根茎生长动态及其与分蘖生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方法]调查了宁德市飞鸾镇海滨滩涂互花米草移栽苗分蘖、根茎数量的月动态,比较了分蘖和根茎生物量的月间变化.[结果]该地互花米草存在2个分蘖盛期,分别为5~6月和9~10月,其中,5~6月,分蘖快速生长的同时,根茎生长缓慢,该时期互花米草主要生长地上分蘖;9~10月,小分蘖数增加量明显大于5~6月,而分蘖生物量绝对生长速率(AGR)却明显小于5~6月,该时期产生的小分蘖生长受到了限制.8月起,分蘖生物量AGR下降,而根茎生物量AGR则明显增加,8月后互花米草侧重地下根茎的积累和延伸;9~12月,分蘖和根茎生物量AGR都持续下降,此时期分蘖、根茎生长减弱.[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认为,互花米草在7月前主要生长分蘖,7月后开始快速生长根茎,这为优化互花米草的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 标签: 互花米草 分蘖 根茎 生物量 月间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武义县蚊类种群密度及其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结果2009-2011年武义县蚊类平均密度为2.48只(/灯•h),蚊虫密度高峰在7—8月。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7.63%。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蚊密度最高,为7.21只/小时•灯。结论淡色/致倦库蚊是武义县的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

  • 标签: 蚊类 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区外,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旋花、碱韭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重要值春季不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春季不放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两种放牧处理均高于其他放牧处理,是合理可行的草地利用方式。

  • 标签: 短花针茅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 优势种
  • 简介:研究一类具有时滞的"食物有限"的离散种群模型,利用差分方程的振动理论,证明该系统的持久性.所得结果表明时滞对该系统的持久性没有影响.

  • 标签: 食物有限 离散 种群模型 持久 时滞
  • 简介:[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传传染病在珲春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于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珲春口岸辖区内4个出入境口岸区域的鼠情及鼠体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45%;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10月份鼠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革螨2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蚤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革螨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应进一步加强鼠类控制,降低鼠密度.

  • 标签: 鼠科 种群构成
  • 简介:研究了一类三种群Lotka-Volterra概周期捕食系统,本文结合运用Liapunov函数,得到该系统唯一存在全局渐近稳定的正概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 标签: LIAPUNOV函数 概周期解 全局渐近稳定性
  • 简介:【背景】2007年6月,云南省首次在嵩明县发现稻水象甲,为掌握其年发生世代、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越冬特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2008-2010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桥村稻区稻水象甲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年4月初气温回升(4月气温9.0-24.1尤,均温16.1尤),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从稻田周边越冬场所迁移至稻埂或秧田取食杂草和秧苗.5月中旬,随水稻的移栽,迁移至大田为害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取食水稻根系.6月中旬水稻分蘖期,幼虫发生量达到高峰,虫量为3.17-11.33头.丛^-1;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期,也是形成土茧的高峰期,土茧量5.90-9.00头·丛^-1;7月下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和扬花期,成虫大量出现,数量达0.21-4.85头·网^-1;8月中旬水稻乳熟期,成虫逐渐迁移至稻田附近向阳坡面的田埂和沟埂上,主要集中在0-3cm有杂草覆盖的浅土层越冬,直至翌年的4月底,最大越冬虫量98.33-266.00头·m^-2.【结论与意义】稻水象甲在云南省嵩明县水稻区年发生1-1.5代;种群发生动态与水稻的生育期紧密相关,4月初越冬成虫为害秧苗,7月份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 标签: 稻水象甲 种群动态 越冬 云南省
  • 简介:目的了解甘肃省蟑螂种群组成与区系,为蟑螂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目测法或药激法。结果通过对甘肃省5年多的调查,共发现蟑螂2科2属5种;地理分布除甘南、临夏、金昌外,其余11个市及部分县(区)均发现有蟑螂分布;种群构成兰州市西固区、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两水镇以日本大蠊为主,其余地区均以德国小蠊为主。结论甘肃省蟑螂呈逐年上升与扩展蔓延趋势。

  • 标签: 蟑螂 种群组成 区系调查
  • 简介:通过4800m^2标准地调查,应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等研究甜槠林9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槠林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

  • 标签: 空间分布格局 甜槠林 聚集度指标
  • 简介: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10)和LC_(25)浓度溴氰虫酰胺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_1代雌虫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溴氰虫酰胺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溴氰虫酰胺 亚致死效应 白背飞虱 种群 生命表
  • 简介:目的掌握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地理分布及携带病原情况,为指导蚊虫及蚊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帐诱法采集不同环境成蚊;采集不同水体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孵化成蚊后鉴定;蚊虫标本研磨处理后,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2007年CO2灯诱法)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83%、13.44%和0.77%;东乡伊蚊占1.18%,主要分布于青岛沿海的石穴中;朝鲜伊蚊占0.07%,主要分布于崂山风景区;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分别占1.38%和0.16%,主要分布于农村。青岛市蚊类5月份入笼,7月下旬、8、9月份达高峰,11月下旬笼诱不到。2006、2007、2008年共采集8100只蚊虫,未分离到乙脑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有3份(QD-2、QD-3、QD-9)蚊虫标本产生特异性细胞病变,怀疑为其他黄病毒。结论青岛市近年不大可能发生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疾病的流行;但宜于7-9月份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市民到海边、崂山景区游玩或到海边钓鱼时注意防伊蚊叮咬。

  • 标签: 蚊虫 优势种群 地理分布 病原体 控制对策
  • 简介:[目的]掌握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鼠害的防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夹(笼)夜法.[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82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7种,分别为小家鼠、鼩鼱、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板齿鼠和黑家鼠.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0.67%,其次为鼩鼱,占30.43%;再次为褐家鼠,占11.23%.年平均鼠密度为4.46%,鼠密度最高出现在11月,为9.28%,最低出现在6月,为2.16%.[结论]机场范围内鼠密度较高,未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灭鼠先进的标准.应注意系统地设立防鼠设施,定期开展全面的灭鼠工作,防止鼠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 标签: 鼠类 种群分布 密度
  • 简介:在古田县城关附近以木荷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林分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40×40m的标准地,测定林分各测树因子,对林分结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木荷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直径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且为左偏的非对称山状曲线,峰度都小于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平均胸径、直径分布范围、变动系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树种遵从不同的分布函数,可视其实际情况存在选择相应的分布函数对其进行描述。

  • 标签: 木荷 直径分布 天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