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新疆地区的跨界民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编制出符合我国特点的跨界民族国家认同问卷,对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跨界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内容包含文化认同和公民认同,且其更多关注公民认同内容。跨界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水平较高。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公民认同差异不显著,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均显著高于公民认同。来自纯本民族居住地区和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的跨界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均显著低于来自与汉族杂居地区的跨界民族大学生。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越高,其与符号行为有关的活动越多;公民认同越高,其与功能行为有关的活动越多。

  • 标签: 跨界民族 国家认同 质性分析 问卷编制
  • 简介:本文主要以林尚立、周雪光、冯仕政、蔡禾等学者有关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中国国家治理理解安置于现代化进程中,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进程、模式和有效性等,论证创新逻辑才是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历史实践、模式和有效性的有效范式观点。我们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命题,改革开放是政治命题,创新是国家治理命题”是理解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的脉络。

  • 标签: 中国国家治理 赶超型现代化 有效性 创新逻辑
  • 简介:国家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的观点中,肯定者与否定者都有不同的见解,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既没有明确的国际公约、国内法为国家作出承担责任的要求,也没有直接的国家实践支持国家承担责任的事例,目前在整个国际损害责任领域国家责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实际上国家是不应该作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对待的。

  • 标签: 国家 义务主体 船舶油污损害 民事责任公约
  • 简介:认同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国家安全威胁的实质是经过“安全化”机制运作的国际、国内公共问题的政治升级与社会建构。本文在引介、评述亨廷顿《我们是谁?》的基础上,肯定了亨延顿对“认同危机”进行“安全化”的理论努力的创新意父,也对他应对“认同危机”的思雏”误区”提出了批评。在当代,“次国家认同”与“跨国认同”直接挑战”国家认同”,引发国家安全问题。要正确应对“认同危机”对国家安全的挑战,创设中国的“和合主义”理论范式与“和合共建”国家安全模式,将会对世界有积极的导引意义。

  • 标签: 认同危机 安全化 国家安全 和合主义 优态共存
  • 简介:现代国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共同用以表征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的政治形式的最基本概念,他们共同肯认现代国家是对封建专制国家的超越。对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二元架构现象,黑格尔认为政治国家代表着社会普遍利益能够实现对市民社会特殊利益的整合,马克思则认为政治国家的实质仅仅是资产阶级特殊利益以普遍利益的方式在政治上的确认。黑格尔肯定官僚政治,马克思则予以批判。黑格尔推崇君主立宪制,马克思认为它只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并且后者也将被人民自治制度所超越。

  • 标签: 黑格尔 现代国家观 马克思 批判
  • 简介:思想理念是时代的产物。邓小平在洞析世界格局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上,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势做出了新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安全观。在此基础上,邓小平遵循“善意、真诚、谅解和尊重各国地位和立场”的原则,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依据这次国际关系变化的性质、特点,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在和平态势下应对的战略方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邓小平的安全理念和贯彻安全理念的战略方针已被中国的外交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

  • 标签: 和平 防御性现实主义 邓小平 新安全观 外交实践 国际关系
  • 简介:邓小平主导下的国家安全战略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全局思维、务实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以全局思维作为根本原则,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二者都取决于国家实力,而国家实力取决于经济发展;以辩证思维确立内部安全观的战略核心地位,揭示多元思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创新思维舍弃二元对立固有观念,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模式;以底线思维作为国防政策的基础,精兵强军,捍卫领土主权完整。邓小平构建国家安全战略所依循的以上四种思维是其国家安全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标签: 邓小平 国家安全 战略思维 时代价值
  • 简介:2018年9月2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该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计325个区县,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七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他们的三万余名班主任参与了调查.该调查基于全国代表性取样,其结果能反映全国家庭教育的状况,是我国家庭教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报告.

  •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状况 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国教育报
  • 简介:2013年随着一档《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亲子沟通、家庭教养方式问题成为了全国的热门话题。一时间举国上下都在讨论节目中明星和孩子的相处方式,称赞做得好的,批评做得不好的。可以说亲子沟通和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问题,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但是,如果教养方式存在问题。

  • 标签: 家庭教育 溺爱 真爱
  • 简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全面发展的系统化工程,它与文明城市创建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提出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文明城市创建也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因此,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以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来引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能够极大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整体进程。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明城市创建 多元主体 法治
  • 简介:古希腊政治思想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思想家对马克思相关著述和国家理论影响深远。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关于古代和现代的综合、历史评价和道德批判的统一、个体和共同体的协调等思想,都可追溯出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渊源。

  • 标签: 马克思 国家理论 古希腊政治思想
  • 简介:2006年8月17日~18日,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大会和全国民委系统“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大会。国家民委隆重命名首批2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其中奢香博物馆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表彰了2001~2005年全国民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147个、先进个人94名,其中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局、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贵州省贵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评为先进集体,贵州省雷山县民宗局局长杨胜芳(女,苗族)、贵州省遵义市民宗局政法科科长骆长华(仡佬族)、贵州省铜仁地区民宗局副局长邹廷生(土家族)评为先进个人。

  • 标签: 民族团结进步 法制宣传教育 教育基地 先进集体 贵州省 博物馆
  • 简介:本文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对南传佛教国家的近代反殖民主义历史和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之后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简略的考察,文中利用了西方学者在当地社会的调查材料。作者认为现代化本身的定义并不是举世认同的,应该允许有不同民族的现代化解释。现代化除了政治参予面的扩大,经济技术的进步,更应有精神传统的继承,佛教便是传统之一。由于宗教本身包含了价值体系、信众和实践活动,佛教与现代化相互影响就是积极和消极并存的。佛教与现代化进程决不会相背而行,在核心价值观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可以相互适应,相互融洽。

  • 标签: 南传佛教 宗教 现代化进程 上座部佛教 关系考察 缅甸人
  • 简介:阿联酋红新月会按照总统谢赫哈立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要求,在斋月来临之前开始向部分友好国家派赠椰枣。

  • 标签: 阿联酋 椰枣 国家 斋月
  • 简介:在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坚决推进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并在最终实现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他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突破"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尝试和预演,为后来转移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1977年复出后率先提出"纲"的转移,支持并引导按劳分配等问题讨论,倡导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日益成为全党关注的重点,这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先声;他1978年9月在东北视察时率先提出要结束揭批"四人帮"运动,进而在中国工会九大上提出要开始"新的战斗任务",明确提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任务;在他的建议下,讨论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成为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并在会上形成普遍共识,进而他在历史转折关头倡导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发挥了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仍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标签: 邓小平 党和国家 工作重点转移
  • 简介:基于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科学地提出了一整套国家理论。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重新论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本质和消亡的理论。列宁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历史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片面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列宁创造性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如何实现统一的问题,科学阐释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新政权的主要任务不是加强专政和暴力,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 标签: 列宁 国家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