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发作性睡病是临床少见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白天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睡眠,常伴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及入睡前幻觉。临床医师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和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之一。癫痫发作类型复杂多样,与发作性睡病易混淆,二者需相互鉴别,且当二者共患病时,诊断和治疗会更加困难。现通过对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与延迟诊断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发作性睡病与癫痫的鉴别要点及共患病的诊治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发作性睡病及其与癫痫共患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癫痫 延迟诊断 鉴别 共患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同时应用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效果,统计分析,并总结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硝酸甘油治疗为对照组,同时应用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为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并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等一系列反应病情指标的参数,根据所得数据,对两种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皆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更好,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等一系列反应病情指标的参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同时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效果理想,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治疗,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硝酸甘油 阿司匹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例PK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6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PCR及Sanger测序方法筛查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突变。结果7例PKD患儿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5岁1个月~14岁2个月,中位年龄11岁6个月。2例患儿为2个PKD家系中的先证者,5例为散发。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出现运动不能启动或异常姿势,表现为肌张力不全5例,兼有肌张力不全和舞蹈2例。发作频率为每天5~15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数秒至40 s,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2个PKD家系中,患儿本身PRRT2基因突变,突变来自于父亲。散发病例中,4例行基因检查,3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患儿中突变均为c.649_650insC(p.R217PfsX8)。所有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随访时间为5~17个月。结论PKD患儿表现为发作性运动障碍,由运动状态改变所诱发,发作频繁,PKD家系或散发病例均可由PRRT2基因突变导致,突变c.649_650insC是该基因热点突变,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运动障碍 卡马西平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基因
  • 简介:摘要Erdheim-Chester病(ECD)是罕见的多系统受累组织细胞浸润性疾病,骨最常受累,但临床及常规影像学表现不特异,骨活检风险高、创伤大,导致本病诊治困难。本文详细描述一例发作性骨痛-四肢骨硬化的中年女性的骨病变及鉴别诊断,对于影像学提示对称性多发长骨骨干骨质硬化的患者应高度警惕ECD,及时完善骨活检,为该类罕见疾病提供临床诊治经验。

  • 标签: Erdheim-Chester病 骨痛 骨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智力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还未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之前的41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对照组;剩余41例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干预后两组智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智商、操作智商和语言智商三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期间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智力水平,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系统护理干预 智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中采用化痰宁合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范围,择取样本共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对症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化痰宁合剂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中采用化痰宁合剂临床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化痰宁合剂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此研究中,对系统护理干预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都认知功能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展开了讨论。方法:选择去年在我院接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此次研究,患者共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开展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更加优越,在统计学中,两组患者在此项数据中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认知功能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在慢阻肺(COPD)急性发作期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120例,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用中医护理方式,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小青龙汤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未开展小青龙汤治疗)与实验组(35例:开展小青龙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百分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出血史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AUGUR研究),收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2月10日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既往出血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0次,1~3次和≥4次),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既往的出血次数与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和再出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10.9%(117/1 072)和11.8%(129/1 072)。其中有712例(66.42%)患者既往无出血,有297例患者(27.71%)既往出血1~3次,有63例(5.88%)患者既往出血≥4次。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入院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既往肝硬化病史、以呕血起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消化道溃疡所致出血、入院后输注红细胞、入院后进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均是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次数≥4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死亡(OR=2.17,95%CI:1.04~4.57,P=0.040)及再出血(OR=2.32,95%CI:1.19~4.53,P=0.013)的风险更高。结论既往出血次数≥4次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病死率 再出血率 既往出血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汉城区空气中气传花粉种类和浓度及其与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武汉城区花粉播散特征和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人次数以及同期过敏反应科变应性鼻炎患者花粉过敏原检测结果。花粉资料来源为同期采用容量法在武汉市进行的为期1年的空气采样,对采样进行镜检鉴别气传花粉种类并计数,计算出各种花粉的浓度。搜集同时期来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花粉浓度与患者就诊人次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至2018年共采集到气传花粉35类。春季优势花粉为桑科(68.46%,1 042/1 522)、悬铃木属(12.22%,186/1 522)及柏科(2.30%,35/1 522);夏秋季优势花粉为蒿属(3.81%,58/1 522)、葎草属(4.01%,61/1 522)及豚草属(0.59%,9/1 522)。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高峰期出现在3至4月份以及7至9月份,均超过2 200人次,最高达2 545人次。就诊人次数与花粉总浓度间存在极弱相关性(r=0.17,P=0.001)。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月平均花粉点刺阳性率在3至5月份最高,均超过40.00%,最高达45.73%,花粉点刺阳性率与花粉的月平均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62,P=0.031)。结论武汉城区花粉种类和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断波动,春季3至4月份和秋季8至9月份为花粉播散高峰期,花粉浓度高峰期时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以及花粉点刺阳性率相应增加。

  • 标签: 花粉 变应性鼻炎 相关性研究 门诊病人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解痉、止咳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连续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阻肺(COPD) 中西医结合 理肺化痰汤
  • 简介:摘要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早期复发或恶化的风险很高。抗血小板治疗已被公认可以降低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各指南均推荐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是指应用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阻断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DAPT有多种组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不确定性。文章对DAPT在轻型卒中和TIA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替格瑞洛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分为两组,58例为对照组接受规范常规护理,剩余58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护理依从性、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不同护理干预下,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老年患者 哮喘发作期 综合护理 炎性因子水平 呼吸困难消失 护理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02月-2020年10月的60例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参照组),比较护理成效。结果 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以“癫痫”和“发作性睡病”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对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结果共有5例患者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癫痫起病年龄为2~12岁,发作性睡病起病年龄为8~17岁。2例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1例为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1例为癫痫伴脑发育迟滞,1例为症状性癫痫伴认知功能下降。所有癫痫患者均共患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均晚于癫痫出现,分别在首次癫痫发作后3个月至8年出现。5例患者均接受24 h视频脑电图检查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发作间期可见异常放电,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现象。盐酸度洛西汀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性睡病的白日嗜睡和猝倒症状,无一例患者因服用盐酸度洛西汀而导致癫痫发作加重。结论全面性和局灶性癫痫都可共患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盐酸度洛西汀对于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也许是合适的药物。

  • 标签: 癫痫 发作性睡病 共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高龄急性发作期房颤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从本院抽取80例高龄急性发作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综合护理方法)均40例,观察两组房颤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更好(P<0.05)。观察组获得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82.50%,观察组获得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高龄房颤患者(急性发作期)进行护理时,通过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平复患者的情绪,也能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高龄患者 急性发作期房颤 护理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