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中年知识分子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佛教文化对缓解这种压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年知识分子利用佛教文化化解心理压力的现状、机制和前景做一点探讨。

  • 标签: 佛教文化 当代 中年知识分子 心理压力
  • 简介:个体对组织氛围的感知是影响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的重要因素,亦是提高敬业度水平的关键。本文选取全国范围内168名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氛围各维度对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1)组织氛围各维度对知识型员工敬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组织支持与工作意义对工作倦怠有显著正向影响;(3)工作倦怠对组织支持、工作意义与敬业度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变量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

  • 标签: 知识型员工 敬业度 组织氛围 工作倦怠
  • 简介:对27个单位,92个团队共687名知识型员工调查,目的是基于团队学习能力视角探讨知识型员工共享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首先用HLM6.08将收集到的数据从个体层面上升到团队层面,然后采用共享领导二阶模型初步得出团队学习能力在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最后借助LISEREL8.70统计软件从共享领导各维度探讨团队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共享领导通过团队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影响团队绩效。

  • 标签: 知识型员工 共享领导 团队学习能力 团队绩效
  • 简介: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的过程,而表象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性和中等程度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性很高和较高的学生较少,表象丰富性较低的学生较多。

  • 标签: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 表象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 简介:'班班通'工程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生活。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积极倡导以主体性教育为主的背景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所谓主体性,一般是指人在生产生活中参与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工

  • 标签: 中学生 主体性发挥 学生主体性
  • 简介:以三套分别含有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三类、四类的物理学科问题分类实验材料,对济南市6所中学3个年级766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分类表征层次的差异显著,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学优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学困生,学优生更多地倾向内在分类表征;随着分类任务的类别数量增多,更多学生倾向外在分类表征;不同性别学生的分类表征层次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物理学科问题 分类表征层次 中学生 学优生 学困生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中国20世纪认识论文论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认识作用,具有包括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命题、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和创作方法、价值取向等要素在内的相互关联的自足的知识体系。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社会政治文化变革引发的"文化范式"的转型、科学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的学理支撑以及苏俄文论的深刻影响。它对文学的认识功能的强调与突出,拓宽与深化了文学理论批评对文学客观价值存在的体认,同时又存在着知识增长弱化、接受视野狭隘单一、轻忽文学审美特性、学科性思考欠缺等历史局限。

  • 标签: 认识论文论 知识体系 话语资源 意义与局限
  • 简介:海伦·朗基诺(HelenE.Longino),女,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1973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2005—至今),C.I.Lewis教授。她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主任(2008.09—2012.08),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2013.01—2014.11)。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女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ScienceasSocialKnowledge,

  • 标签: 哲学系 斯坦福 普林斯顿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 Helen
  • 简介:功能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似乎与物理主义有着不解之缘,被分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与还原的物理主义。一方面,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在理论上面临两难困境,使之在物理主义和非还原论之间不可得兼;另一方面,还原的物理主义在"中文屋"论证和"感受性问题"面前遭受挫败,同样面临严重的困境。看来,作为物理主义的功能主义已经面临绝境,摆脱物理主义窠臼的出路只能是向二元论的某种回归。

  • 标签: 功能主义 物理主义 二元论 “中文屋”论证 图林机
  • 简介:<正>由林建初、王伟和戴扬毅三同志合写的《简明共产主义道德原理》一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明原理》),在建设精神文明的不息热潮中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于向群众普及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促进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俗化、大众化,是《简明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在广大人民和青少年中普及,就需要有大众化、通俗化的读物。而《简明原理》一书正是与现实生活紧

  • 标签: 共产主义道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 道德理论 现实生活
  • 简介:采用中介变量分析的一般范式,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组织支持在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组织支持在良性压力源(如任务要求、能力要求)与积极压力反应(如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感)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在负性压力源(如人际冲突、组织结构问题、时间冲突)与积极和消极压力反应(如消极工作情绪)之间都发挥显著的缓冲作用。管理者在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组织支持的中介缓冲作用。

  • 标签: 组织支持 工作压力源 压力反应 中介效应
  • 简介:2013年9月25日,第六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科院分部哲学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了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讲——一位是拉卡托斯奖得主、不列颠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维.布朗(HarvevR.Brown),报告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的运动理论》;另一位是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科学伦理学与哲学中心主任保罗·霍伊宁根一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报告题目为《论物理知识的局限》。

  • 标签: 哲学分析 物理科学 讲堂 综述 历史 大学教授
  • 简介:为了探讨真实型领导、组织支持感和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对330个有效教师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真实型领导对教师的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94,P〈0.001)。(2)组织支持感在两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4.8%。(3)组织支持感在真实型领导的下属导向、领导特质、诚实不欺和正直无私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但在循规蹈矩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 标签: 真实型领导 知识分享行为 组织支持感
  • 简介:对中国社会发生过重大而深刻影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了历史,当年的知识青年现已步入中老年了。有不少的影视文艺作品以此为题材作出了各自的描绘,但从历史和学术的角度给予系统的阐述和论证,至今还未见到,这个领域里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孙成民教授便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 标签: 被开垦的处女地 战略布局 事业接班人 中专毕业生 中国青年运动 八字方针
  • 简介:在库恩“范式”理论的发展中,“类比”对于塑形知识范式的基本作用被越来越多地强调。与此相应,亚里士多德亦将“类比”作为认识得以形成和扩展的基本方法。正是凭借对“人间”领域中较熟悉事物的观察,亚里士多德才得以形成对“天”进行论说的概念基础。正因如此,亚式物理学中那些诸多不同于现代物理学的特质,似都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的类比模式得到说明。

  • 标签: 范式 类比 运动 原因 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