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正>——社会学家认为,婚姻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复杂的关系,任何微渺的风波,都会有使婚姻破裂、肢解的可能。1.夫妻间感情的培养,不必通过朝朝暮暮的相处。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会主席P·史迪内特,调查了3千多对夫妇(包括结婚夫妇和离婚夫妇),把这些夫妇们的关系分为“如影随形”和“若即若离”两类。约有90%的夫妇回答道,他们有许多时间在一起,相反地,被

  • 标签: 婚姻研究 离婚者 婚姻破裂 沃勒斯坦 内布拉斯加州 家庭研究
  • 简介:斯里兰卡,古称师子国,又名扬兰,《大唐西域记》作僧迦罗,《元史》作僧伽刺,是亚洲南部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其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古老,是一个佛教国家。在公元前三世纪,斯里兰卡就成为佛教文化中。心公元四世纪末与我国有了文化交流。《梁书》卷54载,东晋孝武帝(373—396)时,师子国王听到孝武帝崇信佛法,便派沙门昙摩航海送来一尊4尺2寸高的玉色洁润、形制殊胜、殆非人工所造的玉佛像。昙摩途径十年,几经艰险,终于于义熙二年(406年)到达晋都建康(南京)。从此开

  • 标签: 昙摩 师子国 文殊信仰 大乘密严经 僧伽 文殊菩萨
  • 简介:2009年12月7日,我和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新闻中心的焦瑾琦、张云飞等3人冒着-10℃的严寒,踏着冰天雪地,到了台山车沟村西的公路北面,看到了一座八角二层幢式石塔。该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面八边形,边长0.63米,八角石棱柱高1.95米,上为八角仰莲盖。二层也为八角石棱柱,上覆莲花宝盖,形制优美,

  • 标签: 五台山 曹洞宗 宗派 新闻中心 风景名胜 八角
  • 简介:《道德经》第八章说到“上善若水”。水的本性是“阴”,水的质地是“柔”。道教把最高的“善”比作水,就是把“阴柔”作为最高的善。

  • 标签: 教义 《道德经》 体悟 道教 本性 阴柔
  • 简介:筒帛《行》提出心是耳、目、鼻、口、手、足等身体器官的主宰,见知贤人时心有所动,则颜色莫敢不有所动,强调面对君子道和贤人时需要“色然”,否则便是不聪不圣和不明不智。《行》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为揭示《论语》“贤贤易色”的语义提供了根据,故该句应解为“尊尚贤人,改易颜色”。

  • 标签: 《五行》 色然《论语》 贤贤易色
  • 简介:憨山(1546——1623)大师,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南京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人,是台山的著名高僧,也是明代四高僧中尤为出色的僧人。《名山志》云:“台龙门有山,秦始皇鞭石成桥渡海求神仙时,鞭此山不动,因呼曰憨山。”憨山,在台山北台东北,是一座怪石嶙峋风景秀丽的山峰。嘉靖四十三年(1564)冬天,憨山大师在栖霞寺听无极大师讲《华严玄谈》,听到“海印森罗常住时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

  • 标签: 憨山 华严玄谈 澄印 栖霞寺 圆融 鞭石成桥
  • 简介: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从古至今不仅吸引着各地的佛门弟子和信徒,而且还招来了不少名人学士。在这藏龙卧虎之地,卢太翼便是其中的一位。卢太翼,字协昭,隋代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地区)人,本姓章仇氏。隋炀帝即位,常与他谈天下名门高族,对太翼说:“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于是赐姓卢氏,卢太翼之称自此始。在台山期间,其

  • 标签: 四大名山 门弟子 河北省沧州 赐姓 佛教经典 佛教圣地
  • 简介:第二部分台山文殊菩萨的多种形象,不仅具有显明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性,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性。不同时代的不同文殊菩萨形象,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如雍容富丽型,深沉委婉型,俏丽清新型,刚劲洒脱型,等等。这种特点,从纵的方面讲,带有时间性;

  • 标签: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 艺术风格 南禅寺 广仁寺 艺术作品
  • 简介:佛教圣地台山历来僧尼生计、寺庙修道的经济来自何处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查阅了台山寺庙碑文记载、《清凉山志》、《1947年土改工作团的调查报告》和近年来寺庙收入状况等,初步认为台山寺庙经济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逐步有所增加,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主要来源有以下方面:一、尚化布施。凡朝台礼佛者布施的钱财叫尚布施,而将四方化缘带回的布施叫化布施。台山佛教相传始于汉代,盛于北魏、隋、唐,历代都在此播下佛种,建寺弘法。元宪宗七年(1257),藏传佛教又传入此地,特别是内蒙、西藏等少数民族,崇佛弥深,年年

  • 标签: 五台山 寺庙经济 自耕地 五台山研究 僧人 五台山佛教
  • 简介:影壁作为我国独有的小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山历史悠久,寺宇林立,至今保存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庙宇60余座,大多建有影壁,特别是南山寺的影壁多达9座。台山影壁形式多样,材质齐全,内容丰富,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与所属建筑浑然一体,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调节空间的功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标签: 五台山 寺院 影壁 雕刻艺术
  • 简介: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传入佛教,开始修筑寺庙。后经北魏、唐、宋、明、清各代续修、扩建,遂使台山成为佛塔高耸,殿宇辉煌,错落有致的寺庙集群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雕塑、壁画及金、木、陶、石等各方面的文物。再加境内峰环抱,松柏参天,风景秀丽,气候凉爽,

  • 标签: 竺法兰 摩腾 松柏参天 续修 罗喉 黛螺顶
  • 简介:应“世宗和”及其第次大会东道主澳大利亚委员会的邀请,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以“世宗和”十主席之一的名义和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沈德溶为团长、中国佛协副会长刀述仁为副团长的中国宗教代表团一行7人,参加了1989年

  • 标签: 世宗 赵朴初 中国宗教 副团长 中国基督教 世佛联
  • 简介:慧持(337—412),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庐山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大师的胞弟.曾与胞兄一起师从道安法师。太元六年(381),因为北方战乱,慧持随兄慧远南下,打算去广东罗浮山潜修,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庐山之清静,于是驻锡龙泉精舍,后在江州刺史桓伊的襄力助下建成东林寺并定居于此。

  • 标签: 历史变迁 大师 柴桑 中国佛教 江州刺史 东林寺
  • 简介: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从古至今就有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来此创宗立派,弘法利生,因而形成了“诸宗竞秀,汉藏并存”的局面.时至今日,台山除藏传佛教外,华严、禅、律、唯识、天台等宗派,都以净土为归.目前,台山有许多寺院专修净土宗,特别是汉传佛教寺院中,基本上都有修行净土宗的僧人,充分说明台山净土宗十分兴盛.

  • 标签: 五台山 净土宗 称名念佛
  • 简介:清朝的“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使避暑山庄与台山发生了联系。台山是历代封建王朝所注目的佛教中心。清朝统治中国以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台山便出现了青黄二庙并存,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避暑山庄当年是清朝的承德府,在清朝相继建设各种民间寺庙104座,连同御用庙、不许老百姓进的外八庙,计有116

  • 标签: 曼殊师利 承德府 文殊师利 二庙 外八庙 文殊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