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室温及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甘氨酰肼二酰基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对油菜Brassicajuncea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初步讨论了其结构与除草活性关系。

  • 标签: 甘氨酸 2 4-二氯苯氧乙酸 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酸 酰肼 除草活性
  • 简介:以2-苄硫基烟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6个2-苄硫基烟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杀虫及除草活性。其中C-9、C-10、C-11在50mg/L时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致死率达到100%;C-3、C-6、C-15在100mg/L对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ink、马唐Dig#ariasanguinalis、苋菜AmbrosiatricolorLinn白化度大于80%。

  • 标签: 烟酰胺 衍生物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卫生、健康、生态和环保等问题日益关注,追求无污染、无残留产品绿色意识已深入人心。我国已加入WTO,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严峻挑战面前,我国畜牧工作者作出了“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抉择。追求“洁净畜牧业”,生产“绿色畜产品”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绿色生物饲料应运而生了。

  • 标签: 绿色生物饲料 绿色环保畜牧业 绿色畜产品 应用 绿色意识 国际市场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传统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一项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内容,普及大众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和生存方式,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家蚕作为生物技术研究模式昆虫,和现代生物技术有许多结合点,本文将把生物技术在家蚕领域研究热点进行概括.

  • 标签: 家蚕 生物技术 模式昆虫 蛋白质工程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3年5、7、9月,1997年9月双凤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结果。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10.472mg/L,兰藻54.9%;浮游动物量平均6.945mg/L,轮虫占52.7%,同时讨论了浮游生物与银鲫生长关系。

  • 标签: 双凤水库 浮游生物 方正银鲫 营养类型特点 鱼产潜力 饵料
  • 简介:目的:介绍猪苓化学成分和生物药理作用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综述猪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进展。结果:猪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抗辐射、抗诱变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结论:猪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在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应用前景。为今后猪苓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猪苓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
  • 简介:现代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一门新生物学部门——入侵生物学运用而生。入侵生物学对生物入侵定义是某种生物从原来分布区域扩张到一个新地区,在新地区内过度繁殖、扩散并持续下去。入侵种和本地植物竞争空间和食物,破坏栖息地和食物网,降低水质,并且传播疫病和寄生虫,从而使当地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稳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入侵地农、林、牧、渔业造成很大影响,病原体致病微生物传播则直接威胁当地居民健康。入侵生物学要解决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物种才会成为入侵种和什么样群落才容易被入侵。因为生物入侵现象复杂性,入侵生物研究进展较缓慢,尚处在积累经验和资料初步阶段,还有待进一步从多学科角度开展综合性研究。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入侵主导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物安全分为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批次化管理除了可以提高生产成绩之外,更有利于内部生物安全提高。批次化生产管理方式,是指将原有连续式管理模式(即每天或每周配种、分娩、断奶和销售)工作,改为很短时间内将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则地完成,有利于阻断疾病。通常批次和批次之间应该严格区分,不能把不同日龄猪混养在一起。

  • 标签: 生物安全 批次管理 生产管理方式 生产成绩 猪场管理 产仔率
  • 简介:广义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以一定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速率和程度。狭义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程度,通常用F表示。生物利用度(F)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两种类型。绝对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给药后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与静脉给药后AUC比值:

  • 标签: 药物生产 生物利用度 有效成分 理化性质
  • 简介:精子灭活是雌核发育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斑马鱼精子灭活效果,将斑马鱼精子分别置于纯水(A)、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B)、M199培养基(C)、Hank’s液(D)以及Ringer氏溶液(E)中进行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正常卵子进行人工受精,统计受精率、孵化率以及畸形率。结果显示,各种介质中均得到畸形鱼苗,并有明显单倍体综合症现象;五种介质中在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中平均受精率最高;综合受精率和畸形苗比例,35s辐射比较适于斑马鱼精子灭活与激活卵发育。畸形鱼苗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众数为25,为斑马鱼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少数分裂相数目介于25和50之间。

  • 标签: 雌核发育 灭活 人工受精 染色体 单倍体
  • 简介:通过电镜对拟南芥野生型及epn型突变体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进一步研究(此突变体特征是花粉从游离核时期就具有多核、多沟并有分枝花粉管),值得注意是突变体在发育至四核花粉母细胞时期,在整个母细胞原生质膜外开始形成小孢子外壁(与野生型晚期四分体内单倍体小孢子原生质体外形成外壁相同),此外,在突变体小孢子发生整个过程中也未见到正常四分体出现。因此,设想具有两个营养核、两个生殖核突变体大花粉直接由非正常四核花粉母细胞形成,突变体发生缺失时期在前减数分裂期或减数分裂Ⅱ

  • 标签: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拟南芥 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