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总结诊断、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疗以胰岛素治疗为主,近期有饮食无规律者11例,运动不合理者5例,4例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3例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1例误诊为低血糖性脑病,1例死亡。结论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易被误漏诊,多存在诱发因素,多见于高龄、长病程者,存在死亡风险。

  • 标签: 低血糖昏迷 降糖药 临床特点 诱发因素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0-01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末梢血及静脉血血糖检验对比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门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空腹、餐后2h、餐后8h三个不同时段对90例患者取末梢血及静脉血进行血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段末梢血血糖检验结果与静脉血血糖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末梢血及静脉血血糖检验都能准确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进行反映,但相对于静脉血,末梢血检验更为便捷,有助于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并且不易察觉,容易漏诊。长时间低血糖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损伤。本文讨论新生儿低血糖常见高危因素如早产、感染、窒息等,并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如保暖、合理喂养、即时监测血糖变化等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高危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低血糖症的常见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低血糖症病例48例的病因与诱因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依次是药物性34例、糖耐量异常5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2例、服用降糖药物且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2例、酒精性肝病2例、糖原贮积症1例、胰岛素瘤1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1例结论药物性低血糖症是低血糖最常见的病因,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及儿童)应警惕可引起低血糖症的其他少见病因。

  • 标签: 低血糖 年龄 病因
  • 简介:摘要心脏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从而出现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术后持续高血糖会造成机体内环境呈高渗状态,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及水、电解质失衡,最终影响病人的手术效果和临床预后。因此,加强对心脏手术病人的应激性高血糖护理,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心脏外科病人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心脏外科病人术后 应激性高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整体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临床护理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空腹血糖值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透析技术的开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靠透析长期存活已经成为可能。但在透析过程中,由于透析液多为无糖透析,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常容易发生低血糖。本文将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低血糖的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00份血糖标本,分成未分离血清、立即吸出血清、肝素抗凝,氟化钠抗凝四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及时、放置2小时、4小时分别进行连续检测。结果与及时检测相比,未分离血清管,标本放置两小时血糖明显下降(P<0.01),肝素抗凝管与氟化钠抗凝管放置4小时血糖也下降明显(P<0.01)但氟化钠比肝素钠抗凝的血糖下降的程度要缓慢一些;立即吸出血清保存4小时再检测,差别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结果影响很大,最好及时送检,即使不能立即检测,应先将血清分离出来单独保存再检测。

  • 标签: 血糖 标本放置时间 抗凝 分离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谷城地区居民血糖异常情况,引导临床正确控制糖尿病。方法收集2012~2014年谷城县人民医院1000例健康体检者血糖检测结果,按照年龄、学历进行分组,并对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40岁组的血糖水平和61岁以上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组血糖异常率和初中及以下学历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增长趋势;学历越高,居民健康意识越强,应增强糖尿病危害性的宣传,对低学历居民应加强健康教育。

  • 标签: 血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120名2-DM患者,60例行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分为一组(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美国,美敦力公司),60例常规监测血糖的患者分为一组,两组在充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常规患者教育,包括饮食、运动的宣教,动态血糖监测组结合患者饮食、运动及即时血糖数值进行补充宣教,明确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出院后维持原治疗方案并随访,每三个月随访一次,随访二次,分别比较住院期间、出院三个月、出院六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两组三个月、六个月糖化血红蛋白较住院期间均有显著改善(p<0.05),动态血糖监测组较常规监测组六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教育,能让患者对于饮食、运动有更感性认识,能有效维持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可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患者教育
  • 简介:摘要夜间低血糖一般发生于睡梦中,患者较难被察觉和控制,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护理经验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对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状进行预防控制。为此,本文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可行性预防护理措施,旨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夜间 低血糖 预防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52-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质量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60例给予运动和饮食等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六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糖控制等情况,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实验组对于血糖的控制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很大的意义,有助于临床的疗效更加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优质护理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病历资料,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诊的160例内科重症病房(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完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6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有高血糖,占62.5%高血糖血糖正常患者死亡率高;HbAlc≥6.5%比HbAlc<6.5%的患者死亡率高;HbAlc<6.5%,有糖尿病病史患者与无糖尿病病史患者死亡率无差异。HbAlc≥6.5%的患者,不管有无糖尿病病史,血糖>10mmol/L时,死亡率普遍增加。结论I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高血糖与预后不良有关。高血糖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都要积极治疗,长期将血糖控制在HbAlc(糖化血红蛋白)<6.5%,对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可能产生有利作用。

  • 标签: ICU急性心机梗死 血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