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环境执法是一种威慑模式,该模式认为应该加大企业环境违法的责任,通过制裁减少环境违法,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这是一种对抗性的治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向环境合作治理模式发展。基于合作治理理念,政府可以利用环境守法导则的形式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环境守法,这样既减轻了环境保护成本,又提高了环境保护的绩效。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模式,守法导则体现了其合作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当然,守法导则也需要重视其合法性问题,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环境守法导则 威慑模式 合作模式 合作性 有效性
  • 简介: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不变的议题,水污染防治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亿万农民的健康和粮食安全。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角度,通过法律途径探索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使得农村水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 标签: 农村 水污染 公益诉讼 法律制度
  • 简介:【裁判要旨】污染环境犯罪的证明,仅需对与定罪量刑相关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即可无需进行全程性调查或审查。违反国家规定私设暗管排放大量有毒物质并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后果特别严重,应以污染环境罪从重处罚。

  • 标签: 污染环境犯罪 证据证明 定罪量刑 有毒物质 国家规定 从重处罚
  • 简介:污染环境犯罪刑法条文的修改及司法解释的出台为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该类犯罪主观形态模糊、行政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相关证据标准不明确、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致使在实践中出现立案难、认定难、定罪难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刑法惩治预防价值功能的发挥,以及执法办案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实现。因此,实务部门必须吃透刑法条文本意,遵循司法运作规律,健全相关机制,提高办案质量,为本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 标签: 污染环境罪 实务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污染产品税与污染排放税向来被视为污染税(环境保护税之内核)的两大支柱。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国际实践趋势,污染产品理应是环境保护税的重点规制对象。然当下环境保护税立法仅聚焦于污染排放课税,而将污染产品任由消费税选择性调整。税制实践一再证明,消费税终归不是以环境保护为主位目的的特定目的税,诸多先天税制上欠缺环境保护税的专业性,难以迎合环境治理的需要。不管是鉴于域外经验,还是基于税制分工,都有必要借环境保护税立法之机,将污染产品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征税范围,即便一步到位的条件未必成熟,也有必要在“环境保护税法”中预留未来针对污染产品的课税空间,实现污染排放税和污染产品税的协同规制。

  • 标签: 污染产品 环境保护税 消费税 污染产品税
  • 简介: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现实背景下,动用刑法打击环境污染实属必然,但现有刑法在规制环境污染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实现环境保护。当然不能为了规避一切环境污染风险,而无限扩大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要做到适中,在某些方面应有所不为。只有两方面同时兼顾,才能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 标签: 环境污染 刑法立场 有所为 有所不为
  • 简介:众所周知,生态治理是一个永恒的学术议题和实践课题。洪涝干旱、沙尘肆虐、气候异常等等都是全球环境危机的预兆,也昭示着单纯追求GDP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式经济增长”是终结的时候了。实际上,环境问题的实质仍然是发展问题,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不断减少碳排放才能最终防治生态危机和解决环境难题。在当下中国,建构绿色GDP路线图、实施低碳新政、强化环境治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强力的公民参与是经济一社会一生态良性互动以及绿色中国图景下的必然行动逻辑。

  • 标签: 绿色GDP 低碳新政 环境治理
  • 简介: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梳理环保部过去一年的工作,可以看到主要以执行新《环保法》为主轴展开。比如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对环境问题突出的33个市县政府进行公开约谈等。

  • 标签: 环境治理 《环保法》 全国人大 市县政府 环境问题 公开
  • 简介:国会作为美国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立法规范。国会通过进行环境立法,确立了美国环境治理的基本国策,制定了涵盖几乎所有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环境规则体系。第二,利益平衡。美国国会在环境立法初期注重通过听证会的形式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状况,考虑不同行为体的关切和利益,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法律政策对各个地方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利益方面的得失展开评估。第三,监督制约。美国国会通过对行政部门的环境政策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保障环境法律的约束力并提高其实施的效果,也便于及时纠正总统和行政部门不恰当的环境治理行为。

  • 标签: 美国国会 环境治理 立法规范 利益平衡 监督制约
  • 简介:2014年8月26日,一场特殊的"考试"在山东省龙口市行政中心会议室里举行,会场座无虚席。"考官"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人大代表,"考生"是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围绕事关百姓生活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连串的发问,开门见山,直面矛盾。这是龙口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专题询问的内容锁定在水环境治理工作。

  • 标签: 环境治理工作 山东省龙口市 中心会议室 调研组成员 污水处理厂 执法检查
  • 简介:目前,保护大气环境,防尘治霾已成为全国性的环保问题。而我国秸秆焚烧现象却非常普遍,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习惯和秸秆利用率低,而这背后所暴露的是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大气质量责任制度,加强环境综合执法力度,发挥法律政策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作用,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现象。

  • 标签: 秸秆焚烧 大气环境 法律政策 环境综合执法
  • 简介:厘清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的关系是完成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部分对接的基本步骤,也是促进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基础环节。因此,要实现两者完美对接,首先就需要辨析清"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关系,我赞成其属于不同行为范畴的环境侵权。首先我从"生态环境"一词的不同解释出发,根据不同情况,应分别适用"生态环境""生态与环境""生态""环境"等词的理论更为合理;接着再从两者不同特征出发,从而理顺"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的关系;破坏生态是不同于污染环境的行为范畴,《侵权责任法》中关于"污染环境"的归责原则并不完全适用"破坏生态"的归责原则。

  • 标签: 污染 环境破坏 生态关系
  • 简介:呼救篇太湖,2400平方公里,烟波浩渺,湖光山色。太湖流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是经济发展极为活跃的地区。太湖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0.4%,但实现的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占全国的14%,在全国经济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太湖为我们库容水量,调节气候,养殖水产,发展航运,营造旅游,提供饮水。太湖人民一年从太湖直接提取的饮用水达5亿吨,消耗工农业用水达89亿吨。

  • 标签: 太湖地区 太湖流域 无锡市 水污染治理 太湖水 人大代表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尼种植园经济发展迅速,但出现了周期性森林火灾,造成严重的跨境烟霾污染,给本国及东南亚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烟霾污染治理主体的印尼,却存在地方与中央、传统和现代等多重博弈,使环境治理陷人困境.国际组织的参与虽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污染带来转机,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跨境烟霾问题.只有实现环境政治地方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联结,才是解决印尼跨境烟霾问题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跨境污染 烟霾 地方治理 全球治理 印尼
  • 简介:从我国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现有法律体系出发,通过对各涉水主体在流域管理制度的框架下和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下的行为加以分析,可以揭示现有水资源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单一、机制分散、缺乏监督和救济途径等问题,其中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行政体制中条块分割的组织特点、水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政府和各行业间缺乏合作等。结合目前珠江流域水资源污染治理现状,解决的对策在于:一方面是横向政府之间通过具体的机制形成磋商协作的长效机构,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扩大民主参与主体,提升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威和职权。提供流域合作的综合平台。

  • 标签: 跨区域 水资源 治理 污染 珠江流域
  • 简介:环境保护与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要避免“公地悲剧”产生,仅仅依靠市场或者个人无法解决,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公民的共同作用。洞庭湖环境保护与治理,注重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强化政府职责;引导企业走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作用;创新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市场化约束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协同治理新机制。

  • 标签: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洞庭湖生态保护区
  • 简介: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该法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从此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写下了重要的一笔。至此,我国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以《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为

  • 标签: 环境噪声污染 水污染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噪声源 噪声污染防治 防治工作
  • 简介:据专家估测.北京市的PM2.5浓度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每年约上升3%.给北京及周围地区造成每年1200亿至2400亿元人民币(合190亿至39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这些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3.4%至6.7%。

  • 标签: 北京市 环境保护 污染 国内生产总值 2010年 人民币
  • 简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目标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次基于投资效率视角,利用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重污染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从整体上降低了重污染行业的投资效率,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地方国企存在着投资规模过大的现象;是否为重污染行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与污染排放强度三者之间整体上呈高度正相关,但仍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中央国企在投资支出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所在地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关系并未达到波特假设的双赢局面;地方政府对地方国企的支持,使重污染行业非国有企业在环境规制中处于相对不平等地位;设计至少与污染排放强度相匹配的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刺激高环境治理水平企业的投资;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水平,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双赢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环境规制 重污染行业 投资效率 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