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错(牙合)畸形儿童中鼾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样本和方法样本来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岁以下的正畸初诊患者,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呼吸和一般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对身高、体重、BMI(BodyMassIndex体块指数)、打鼾情况和口呼吸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对频繁打鼾与身高、体重、BMI指数、口呼吸情况、夜间睡眠情况、睡眠时间、睡眠姿势、扁桃体状况、腺样体病史以及父母亲是否打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频繁打鼾为因变量,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8份,问卷回收率为88.6%.问卷青少年儿童平均年龄为12.39岁±2.70岁;男性1604例,女性1421例.平均身高为155.81cm±14.51cm,平均体重45.66kg±13.52kg,平均BMI指数为18.49kg/m2±3.91kg/m2.样本筛出青少年儿童夜间频繁打鼾者48例,占样本总人数的1.8%.Logistics回归的结果认为青少年儿童是否频繁睡眠打鼾与性别、睡眠状况、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口呼吸和BMI指数相关.结论鼾症在错(牙合)青少年儿童中的患病率大约为1.8%.在各相关因素中,男性性别、口呼吸、夜间经常醒、其他睡眠异常、腺样体增生、肥胖与青少年儿童发生鼾症显著相关.

  • 标签: 儿童鼾症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分析卫辉市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情况。方法:对近3年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患病率、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为70.02%,牙列缺损率为66.36%,牙列缺失率为18.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人群口腔健康水平较低,我们应该加强口腔卫生服务及健康宣传工作。

  • 标签: 糖尿病 牙周炎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2岁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和态度,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小学12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37例,调查有关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来源和对口腔卫生保健的态度。结果12岁学生半数以上知道细菌是引起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原因,84.4%的学生认为吃糖能导致龋齿,只有17.6%的学生对牙菌斑有正确认识,62.7%的学生认识到刷牙出血不正常。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最多是来源于学校,占69.3%。绝大多数学生对口腔卫生保健持积极态度。结论南京市城区12岁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

  • 标签: 口腔卫生知识 态度 12岁学生
  • 简介: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可能导致邻近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的袋状瓣.B组经Laskin设计的三角瓣.C组经Laskin改良的袋状瓣。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症(水肿、干槽症)与翻瓣的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的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翻瓣设计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由于翻瓣.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瓣设计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可能与手术医师的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 标签: 并发症 翻瓣设计 阻生牙 牙周探诊深度 第三磨牙手术
  • 简介: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汉族学生错畸形调查报告谢奇,孔庆仁,梁绮霞一、对象和方法1.通什中学及通什二小替牙期、恒牙期汉族学生1041人,年龄在8~18岁,其中男性570人,女性471人。被调查人群均为当地学生,外省随迁者除外。2.以Angle's分类法,个别...

  • 标签: 海南岛五指山 错合畸形 汉族学生 构成比 临床症状 替牙期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与行为习惯,为制定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9月对中国医科大学199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相关知识、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仅有25.1%的学生了解"牙菌斑"的概念,42.7%的学生能回答出"蔗糖致龋力最强";口腔保健意识较薄弱,如有龋坏牙齿,仅有68.3%的学生会去医院治疗;但口腔卫生习惯较好,有89.9%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且口腔专业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的知、信、行等方面显著好于非口腔专业学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缺乏,但愿意接受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示在医学院校开展口腔疾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 标签: 医学院校大学生 口腔健康
  • 简介:从2008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广东省口腔医学会黄洪章会长、凌均柴副会长、陈小华秘书长、欧尧、程斌副秘书长、石考龙副主任委员等分别对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等珠三角地区民营口腔医疗服务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走访了40多家不同层次不同管理模式的口腔医疗机构.与有关专业人士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对珠三角地区的民营口腔医疗服务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 标签: 口腔医疗服务 珠三角地区 广东省 状况调查 民营 口腔医疗机构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在新疆医科大学维汉青年人中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812名在读维汉医学生(年龄17~28岁)进行了TMD患病状况及咬合情况调查。按照Helkimo指数进行分析,包括既往功能紊乱指数和临床检查功能紊乱指数。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无既往功能紊乱者(Ai0)占73.40%,既往功能紊乱者(AiⅠ+Ⅱ)占26.60%,无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O)占60.50%,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Ⅰ~Ⅲ)占39.50%。结论:TMD的患病率为39.50%,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异常猞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袷组,TMD的发生与夜磨牙、偏侧咀嚼有关。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 简介:目的:运用群组研究的方法.评估100名经牙周基础治疗和长期支持治疗的牙周病患者20年后其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的疗效和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将经过积极治疗(包括牙周手术、牙髓治疗和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牙周支持治疗项目,并要求患者每3~6个月复诊一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初次就诊记作TO期.完成修复治疗后的第一次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1期,T1期之后的20年内最后一次进行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2期。运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观察各种临床因素对于20年的随访中修复基牙(PA)脱落的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最终的样本包括100名患者。在T1期,全部948颗修复基牙均与实验中的原始样本相同。在经历20年的随访后.有854颗修复基牙(901%)仍可行使功能.而另外41位患者(41%)的94颗修复基牙(99%)在牙周支持治疗的过程中脱落:其中98%的失牙经历过牙髓治疗。牙根纵裂(48%)是失牙的主要原因.而牙周炎症进展则占失牙原因的31%。此外.年龄(P=0.002)、全13菌斑指数(P〈0.0001)、全13出血指数(P=00002)和副功能运动(P=0.0083)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可能性。在临床相关因素中.牙髓治疗(P=0.0082)、截根术(P〈00001)、多根牙(P=0.0005)和修复相关的副功能运动(P〈0.0001)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风险性。结论:依从性佳的患者经20年的牙周支持治疗后.其固定修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

  • 标签: 固定修复 随访调查 治疗效果 牙周病 患者 牙周支持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老年人(≥60岁)牙体、牙列缺损情况及牙列修复状况,为云南省以后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提供信息参考。方法:采用分阶段定点抽样的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口腔检查方法和标准,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1653位老年人,男女人数分别为799人(48.3%)和854人(51.7%)。牙列缺损率为90.1%,牙列缺失率5.6%,平均失牙颗数为10颗,余留牙≥20颗人数占比70.9%。牙列缺损修复率为36.4%,牙列缺失修复率为29.3%,两种情况的修复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情况严重,但修复率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昆明市老年人的口腔问题不容乐观。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修复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35-74岁人群恒牙冠龋及牙龈疾病状况,为辽宁省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抽取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常住居民共计431人,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牙列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恒牙冠龋及牙龈情况,计算恒牙冠龋患病率、龋均、牙龈出血率、牙石检出率,并比较存在的差异等。结果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分别为72.7%、76.4%、76.4%,其中仅35-44岁年龄组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分别为3.36、3.40、3.90,各年龄组城市均低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77.6%、78.5%、68.1%,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1.6%、93.1%、88.2%,下颌前牙是牙石分布最为集中部位。结论辽宁省中老年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牙龈出血率及牙石检出率均较高,基础预防及治疗手段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恒牙冠龋 牙石检出率 牙龈出血率
  • 简介:目的:错(牙合)畸形是否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风险因素,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已有研究证明,牙齿的咬合功能与TMD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即便是有联系,也没有真正地在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在TMD患者中的发病率,并将其与文献中所获得的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25例TMD患者(75%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4,2±6,7岁,范围25~44岁),根据临床检查-无痛[即:关节盘置换和(或)非疼痛性关节病]、肌肉和(或)颞下颌关节(TMJ)中疼痛与否,可将所有样本分为4组,记录静态和动态的错(牙合)畸形。静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咬合,后牙锁殆,深覆殆,前牙开殆,深覆盖,以及磨牙尖牙的不对称。动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正中/侧方骀干扰,以及从后退接触位(RCP)到最大牙尖交错位(M1)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2mm。采用相关系数母评估每组样本中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磨牙不对称和侧方耠干扰上的φ数值从-0.081~+0.043。TMD人群中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与正常人群的患病率类似。结论:不管TMD患者的疼痛状况如何,TMD患者中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与文献中报道的正常人群的发病率相似。因此,口腔全科医师应注意,错(牙合)畸形不应作为TMD的鉴别点。

  • 标签: 流行病学 错(牙合)畸形 发病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目的采用群体、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发展为频发性头痛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包括TMD各种症状和体征,同时也评估了头痛及TMD肌肉源性和关节源性体征对该样本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材料方法调查了4255名个体的医疗史和牙科及社会人口统计参数,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参数与频发性头痛做相关分析,通过体格及精神健康问卷对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该样本人群中9%报告有频发性头痛。发现咀嚼肌群压痛、既往有咀嚼肌痛病史、耳鸣、颞下颌关节区压痛、睡眠障碍、身心失调、女性等因素在整个样本人群中的危险性比值比(OR)有显著性。肌肉压痛更显示有剂量效应关系。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发展为频发性头痛的危险性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和弹响史、吸烟、酒精滥用、使用避孕药、经济收入和慢性疾病史均未发现与频发性头痛有显著性相关。主诉有频发性头痛的患者其体格及精神健康分值有显著性降低。有肌肉压痛的个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生活质量指标均低下。结论除颞下颌关节压痛之外,肌肉压痛与频发性头痛的发生有显著相关。由于各种共变量都已包含在该模型中,因而该相关性是可靠的。

  • 标签: 头痛 压痛 生活质量 TMD 人群 颞下颌关节
  • 简介:为了研究含L.reuteri乳酸菌的含片用作早期慢性牙周炎的辅助治疗措施的效果,检测患者的牙周袋内Lreuteri乳酸菌的定殖水平,将4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一个病人都有至少两颗牙齿邻面位点牙周探诊深度(PD)5-7mm,每一个象限的牙龈指数(G1)为2.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辅助治疗 随访调查 微生物学 临床效果 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