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维CT在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立体定向技术 三维CT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叉神经痛术后无效及复发病例再手术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10例和复发25例叉神经痛病人再次手术探查,据术中不同情况具体处理,并进行4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25例见有血管压迫神经根,涤纶片过大致神经轴弯曲者5例,另5例未探及明显原因.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MVD+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术(PSR)、PSR、调整涤纶片或神经根松解术.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轻微.随访满意,仅3例轻度复发.结论对MVD术后无效及复发的病人,再次手术探查均应首选,并尽可能行MVD或神经根松解术,但PSR仍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68例(76.4%),明显缓解7例(7.8%);术后随访1~4年,治愈77例(86.5%),显效5例(5.6%),有效4例(4.5%),无效3例(3.4%)。手术并发症:术后出现小脑血肿2例,严重脑水肿2例,听力障碍1例,皮下积液3例,头痛头晕4例。结论良好的手术疗效与典型的临床症状,较短的病程,明确的责任血管,单根动脉的压迫以及较轻的神经受压程度密切相关。术中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充分松解粘连,实施有效的减压,严格保护面听神经,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CT维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维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颅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的维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维血管成像能分辨颅底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根据CT维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HICH患者采用CT扫描、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导航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叉神经痛中,对心血管所产生的副作用。方法对256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导航技术对又神经半月节进行经皮穿刺热凝毁损,术中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结果所有256例(100%)患者进行射频毁损治疗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及血压的升高,静脉应用硝酸甘油调控效果良好。在穿刺卵圆孔过程中有22例(8.6%)患者出现即时的不同程度的心率和血压的降低(最低心率〈60次/min有12例(4.7%),最低心率≥60次/min有10例(3.9%),对心率下降但心率≥60次/min的患者采用立刻终止手术操作,患者心率可以逐渐好转。对心率下降并且心率〈60次/min的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干预后,患者心率能恢复正常。结论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叉神经痛,术中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心率及血压变化,立即予以停止手术操作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避免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立体定向导航 射频热凝 心率 血压
  • 简介:本书由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湖北省脑血管病微创治疗临床研究中心马廉亭教授主编,是他们在DSA造影机上,利用所带软件开发的影像融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并创造性地将机器给出的静态维融合影像发展并命名为"动态维立体觧剖融合影像",

  • 标签: 三维影像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融合技术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了解64所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的成效,为全面推进级医院的护理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护理管理调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调研,对64所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各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成绩与问题并存。结论: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仍需继续完善和推广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底或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双源CT维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与颅底血管或矢状窦之间的关系,根据肿瘤与血管关系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之间的关系(包裹或推挤),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所见符合。术中对血管保护完全,无大出血,术后无脑梗死、脑出血。根据Simpson切除标准:2级切除16例,3级切除5例,4级切除4例。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术后随访6-24个月,22例患者无复发;4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双源CT维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的关系,有利于术中血管的保护,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 术前评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索半胱氨酰白烯受体1(CysLT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sLT1受体在48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CysLT1受体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和神经节胶质细胞瘤中均有诱导表达,表达强度(免疫活性指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CysLT1受体在脑胶质瘤中诱导表达增强,并且表达强度(免疫活性指数)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CysLT1受体 胶质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可以增强氧化二砷(ATO)对胶质瘤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分别用HO-l激动剂钻原卟啉IX(CoPPIX)和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预处理细胞后,用ATO处理胶质瘤细胞系U251MG,通过检测细胞死亡、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SubGl等评价ATO对胶质瘤细胞的损伤作用,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TO诱导的活性氧蓄积,用Westemblot分析HO-1的诱导、P38和JNK的磷酸化情况。结果ATO可以诱导U251MG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死亡、线粒体膜电位(MMP)下降、活性氧蓄积以及HO-1蛋白表达,这些指标均可被活性氧抑制剂L-N-乙酰半胱氨酸(LANC)抑制。HO-1诱导剂CoPPIX可以明显抑制As2O3,诱导的细胞死亡和活性氧生成,而HO-1抑制剂ZnPPIX则可以显著增强上述作用。结论抑制胶质瘤细胞HO-1的表达能显著增强ATO的抗胶质瘤作用,考虑到HO-1在胶质瘤内高表达,ATO联合HO-1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胶质瘤的新方法。

  • 标签: 胶质瘤 三氧化二砷 HO-1 活性氧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初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应用症状自抨量表(SCL-90)封唐山市所城市中学初中年级137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中学58人,非重点中学48人。企业中学41人,分别统计出总体阳性发生率,同时将重点、非重点、SCL-90结果进行比较,并将总体与全国青少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总体的阳性个体检出率为33%(≥2)。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均显着高于全国青少年组常模;重点初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方面显着高于非重点初中。结论初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尤其重点中学更为突出。

  • 标签: 唐山市 城市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岩静脉在叉神经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285例,其中206例岩静脉被电凝处理,79例保护良好。结果7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脑水肿,无明显恶心呕吐。206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其中3例发生小脑水肿,2例经脱水剂治疗,1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35例术后3天明显恶心呕吐,腰穿测脑压高。结论岩静脉在叉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否则术后可常规应用脱水剂以及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岩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甚则威胁生命,因此睡眠障碍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此,医护人员掌握科学系统的睡眠医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举办《睡眠医学》在线系列讲座的初衷。

  • 标签: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专家讲座 专业委员会 药理 教育 睡眠障碍
  • 简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双侧性82例.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适应证
  • 简介:目的通过维立体虚拟labb静脉解剖与显微外科手术的对比,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成虚拟解剖组和实际手术组,实验例数均为23例。虚拟组收集23例颅底肿瘤患者CTA、MR、MRA影像数据,并把数据载入Dextroscope工作站,模拟手术入路显微解剖Labb静脉以及周围的静脉窦,比较虚拟现实仿真手术中测得的Labb静脉数据和临床病例手术中的数据。结果虚拟解剖组的labbe静脉单根5例,双根10例,多根8例;实际手术组的Labb静脉单根5例,双根9例,多根9例,虚拟解剖组Labb静脉属于前置型为17.39%,实际手术组13.04%。对比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维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精确模拟labbe静脉解剖,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显微解剖 Labbé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