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破伤风患者使用人工鼻对继发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例重型破伤风患者使用人工鼻效果分析。结果人工鼻管理组优于传统管理组。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气道管理科学使用多功能人工鼻;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各个环节;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杜绝特异性交叉感染,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 标签: 破伤风 人工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式的复明效果。方法选择2005~2010年2月已在我院和由我科医生在基层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术,随访半年以上者,共900例,男性420例,女性480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93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并发性白内障5例。结果术后初期,小切口组反应明显,中晚期两组治疗效果一致,满意度一致。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明显,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提高手术操作治疗,均是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切口囊外摘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满足病人对临床护理的多种护理需求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护理资源分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智能化陪诊病人做辅助检查,并和传统陪诊方法比较。结果满足了病人需求也节省了护理人力,更为老护士找到发挥余热的岗位。结论提高了陪诊效率,增加了陪诊护理服务内涵。智能化护理可应用于各护理领域。

  • 标签: 智能化护理 陪诊 护理需求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