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colorcodesonography,TCC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对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可疑基底动脉狭窄(basilararterystenosis,BAS)患者130例(130支血管),所有患者同期进行TCCS、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测,记录狭窄位置距离体表检查深度(D)、基底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B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BA)及平均流速(MFVBA),同时计算BA和两侧大脑后动脉PSV、椎动脉颅内段比值(PSVBA/PSVPCA、PSVBA/PSVVA)。结果130例患者中,23例(17.69%)正常,30例(23.08%)为轻度狭窄,36例(27.69%)为中度狭窄,41例(31.54%)为重度狭窄。MFV≥65或者PSV≥110时,对轻度狭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高,MFV和PSV准确度最高,为93.78%、94.29%;且PSV≥110时,其诊断准确性比MFV要高。PSVBA/PSVVA≥3.5作为最佳界点数值,假阳性率5.30%及假阴性率13.81%最低;选取MFV≥135或者PSV≥210时,诊断敏感度一致,但PSV诊断特异度比MFV高,所以选择PSV≥210或者PSVBA/PSVVA≥3.5为诊断重度患者最佳界点值。结论TCCS结合TCD对BAS进行评估时,选取PSVBA/PSVVA、MFV和PSV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对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准确评估。

  • 标签: 基底动脉狭窄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2例,按不同的动脉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28例,经股动脉造影组24例,均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即刻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比较两组肾动脉造影期间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5.4%。两组的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85.71%vs.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3.57%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大量开展的情况下,经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造影
  • 简介: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仅为0~1级。而相关的近端心外膜冠状动脉无痉挛、夹层、撕裂、血栓和严重残余狭窄。如果TIMI血流为2级,则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floW)。有时,尽管心外膜面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达到3级,但其心肌细胞仍然无再灌注,也属于实质上的“无复流”或“慢血流”。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无复流
  • 简介:目的:研究多重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血脂、血糖测定情况确定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分为多重危险因素组及对照组。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多重危险因素组较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和平均病变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往往导致冠状动脉的病变,并影响其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6—2006年)、MEDLINE(1996—2006年)和Cochrane图书馆(2006年12月前已发表的文献和已注册但未发表的临床试验),并与研究者取得联系获得更多的相关研究资料。纳入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后30d内卒中发生率和卒中与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以卒中发生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以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2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提取资料,对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数据采用RevMan4.2.1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后30d内的卒中发生率方面,共纳入7项临床试验的2747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381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366例。在术后30d的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方面,纳入8项临床试验,共2966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48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4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30d内的卒中发生率方面,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略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OR:1.44;95%CI:1.05~1.97,Z=2.28,P=0.02);在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方面,颈动脉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0;95%CI:0.89~2.52,Z=1.51,P=0.13)。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方面未显示优于内膜切除术;而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心脏黏液摘除29例,经右房-房间隔切口,切除黏液及蒂周围0.5~1.0cm的房间隔组织,房间隔缺损小的直接缝合,大的补片修补.结果29例手术病人均无死亡.门诊随防2个月直4年,心脏功能良好.无黏液复发及再生.结论体外循环下行黏液切除方法可靠确实,治疗彻底.

  • 标签: 心脏肿瘤 治疗 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arterialstifnessindex,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单支病变82例,双支病变74例,三支病变92例。另选同期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亚组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及超声参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脂血症患者比例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吸烟患者比例、并发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比例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中观察组的斑块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AS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的斑块患者比例及AASI、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SI、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密切,并能初步评估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可为冠心病的初步筛查及临床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性一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接受CEA治疗的住院患者89例。根据DSA显示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为开放组(45例)和未开放组(44例)。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的一致性;分析两组术中实施临时性分流率的差异及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DSA结果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患者术前评估前交通动脉开放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41/45)、97.7%(43/44),总符合率为94.4%(84/89)(Kappa=0.888,P〈0.01)。前交通动脉开放组患者CEA术中临时洼分流实施率[2.2%(1/45)]明显低于未开放组[20.5%(9/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0,P=0.017)。两组患者术后患侧MCA的PSV、EDV、PI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128±41)cm/s比(77±24)cm/s,(554-18)cm/s比(41±13)cm/s,(0.92±0.14)比(0.67±0.14);未开放组:(139±44)cm/s比(86±31)cm/s,(59±22)cm/s比(44±16)cm/s,(0.94±0.15)比(0.71±0.16);均P〈0.01];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42)cm/s比(157±57)cm/s,(55±24)cm/s比(72±34)cm/s,均P〈0.01],手术前后健侧ACA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及PI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前交通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前交通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病变血管共58支,B型病变49处,C型病变13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4处,共置入支架64只。置入左前降支27只,左回旋支13只,右冠状动脉24只。DeNovo支架置入44只,Suboptimal支架置入15只,Bail-out支架置入3只,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2只。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4%。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6.5±7.8)%,术后残余直径狭窄(5.1士10.3)%。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假性动脉,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老年患者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提要:肾动脉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表现,RA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明显增高,是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各种机制促进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AS治疗包括药物与肾动脉血运重建术,目标主要围绕挽救缺血肾脏、控制高血压以及缓解肺水肿、心绞痛展开,近年RAS在心血管系统的地位及治疗影响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心血管事件 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1].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诸多病因之一,颈动脉狭窄约导致10%的缺血性脑卒中[2].因此,通过合理的人群筛查,检测出有临床意义的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卒中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吸烟 血脂异常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比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1.8±0.8)支;中青年组平均为(1.4±0.7)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老年组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14例,3支病变10例;中青年组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5例.老年组有心肌梗死史6例(14%),中青年组有心肌梗死史18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生存率为99.2%.问卷随访(21±9)个月,其中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老年组1例,中青年组3例;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不满意者,术后症状未改善,其中老年组2例,中青年组4例(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多支血管病变多见.应选择合适病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病变 老年人
  • 简介: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venousanomaly,DVA)最早由Lasjaunias等提出,并已经替代以前的“静脉畸形”、“静脉血管”。DV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由引流正常组织的穿髓静脉的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

  • 标签: 发育异常 静脉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 简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一种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为0.01%~0.5%,多表现为内出血、癫痢发作等,常发生于青少年。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癫痫 栓塞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范围的关系.方法将211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0例)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B组(97例)为中重度病变组,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54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57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又依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9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三支病变亚组(7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测取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比较分析各组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结果对照组、A组、B组比较,颈动脉总中内膜厚度依次增高,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25±0.1186)mmvs.(0.8936±0.1331)mmvs.(1.0389±0.1411)mm,P<0.05].在以病变范围为基础的分组中,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中内膜明显增厚,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亚组与双支病变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4±0.1415)mmvs.(0.9906±0.1443)mm,P<0.05],但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906±0.1443)mmvs.(1.0317±0.1496)mm,P>0.05].结论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能很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无法很好地反映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APE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76例APE患者被分为高危APE组(41例)和非高危APE组(35例)。在CTPA图像上,分析两组患者CT阻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分析CT阻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危APE组比较,高危APE组CT阻塞指数[8.58%比24.69%]、室间隔平直或左突(31.43%比73.17%)、支气管动脉扩张比例(5.71%比24.39%)显著升高,除上腔静脉直径外,两组其余右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与右室短轴最大径(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r=0.684-0.954),与LVMSA呈显著负相关(r=-0.786),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V∶LV诊断APE严重程度的AUC最大(0.949)。结论:多层螺旋CT右心功能参数是评价APE严重程度的准确而实用的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