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Breast cancer,BC )患者接受乳腺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诊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 2019 年 5 月?020 年 8 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 我院接诊的 50 例早期 BC 患者, 均接受US、CEUS 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EUS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2.00%)高于 US(70.00%), P

  • 标签: 乳腺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早期乳腺癌 诊断价值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MRI对Klippel-Feil综合征并发畸形和继发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超导MRI仪对21例Klippel-Feil综合征行颈椎MRI,观察MRI各序列对Klippel-Feil综合征阻滞椎的显示情况,并分析是否合并附件、脊髓或椎管等其他发育畸形,以及有无椎间盘、黄韧带、椎管及脊髓等的继发退变。结果:Klippel-Feil综合征阻滞椎MRI典型征象呈"蜂腰状",21例阻滞椎以累及C3椎体为主,占47.62%(10/21),均合并附件分割不全,脊髓空洞症、颅底凹陷、先天性椎管狭窄及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等其他发育异常或畸形各1例。21例中,继发椎间盘突出16例(76.19%),其中突出间盘位于阻滞椎以上5例(31.25%),位于阻滞椎以下11例(68.75%)。颈椎曲度变直14例(66.67%);黄韧带肥厚3例(14.29%)。结论:颈椎MRI不但可清晰显示Klippel-Feil综合征的先天阻滞椎及其并发畸形,还有助于准确评价继发的颈椎退行性改变,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 颈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技术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血流显示的差异,并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的灌注模式,分析其灌注特点,最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5例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共36个病灶,其中膀胱恶性肿瘤31个、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个、腺性膀胱炎3个。SMICEUS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CDFI(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提示恶性病灶35个,造影表现为快进慢退高增强;腺性膀胱炎1个,造影表现为慢进同退等增强。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88.9%。结论:SMICEUS均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CEUS能实时观察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具有较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微血管显像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性病变
  • 简介:乳腺纤维腺瘤发病率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居首位,而乳腺叶状囊肉瘤在临床恶性病变中也并不罕见,有的学者报道乳腺癌之比可达1:20。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叶状囊肉瘤虽然可以由纤维腺瘤经肉瘤变而成,但是也可能开始时就是肉瘤。本文通过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二者超声影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影像相关性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HEHE)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HEHE患者共31个病灶和43例HCC患者共43个病灶的CEUS图像,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31个HEHE病灶中,16个整体增强,8个树枝样增强,7个环状增强;而43个HCC病灶中,41个整体增强,1个树枝样增强,1个环状增强(P<0.05)。在增强时相上,11个HEHE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0个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而41个HCC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个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P<0.05)。在增强强度达峰值时,13个HEHE病灶呈等增强,10个病灶呈高增强,8个病灶呈低增强;而38个HCC病灶呈高增强,5个呈等增强(P<0.05);23个HEHE病灶增强均匀,8个病灶增强不均匀;而27个HCC病灶增强均匀,16个增强不均匀(P>0.05)。所有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但HEHE减退时间快于HCC(P<0.05)。结论:CEUS在HEHEHCC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共振模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室的56例患者开展研究,患者分别接受MRA影像诊断DSA影像诊断,观察分析两种诊断方式所取得的实际诊断效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性策略。结果 MRA诊断方式适合应用于脑动脉瘤以及血管畸形的诊断,DSA诊断方式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症状的诊断上应用效果更佳。相关数据对比显示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MRA诊断 DSA诊断 差异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胰腺肿瘤鉴别诊断分期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拟诊'胰腺肿瘤',并在检查后4周内获得病理学结果的66例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2~21.6(平均6.45±3.44),低度恶性组病灶SUVmax为2.4~12.8(平均7.04±3.65),良性组病灶SUVmax为2.0~2.6(平均2.30±0.29),其中恶性组良性组、低度恶性组良性组的SUVmax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及0.003),而恶性组低度恶性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PET/CT对N分期的判断欠满意,但21.0%(13/62)病例因PET/CT发现远处转移而改变了治疗决策。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胰腺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虽然在胰腺癌区域淋巴结的检出和判断方面不具备显著优势,但对M分期的准确评估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了最优化的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分型与其在影像学上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近年来关于二者相关性的一系列研究进行综述.影像学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对指导临床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其WSS的分布。方法选取42例健康者(对照组)和83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其中高血压患者依颈总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33例)和IMT增厚组(50例),采用血流WSS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颈总动脉WSS三维空间分布图,分析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WSS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高血压组无论IMT是否增厚,其颈总动脉WS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颈总动脉WSS较IMT正常组低[(2.87±0.59)dynes/cm2vs.(4.26±1.18)dynes/cm2,P〈0.05]。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中IMTWSS呈负相关(r=-0.76)。结论高血压患者在IMT增厚前颈总动脉WSS已开始下降,WSS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监测指标。

  • 标签: 超声 壁面剪应力 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分别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胃营养干预,对照两种方法是否有促进患者恢复的临床效果方面情况差异。方法 在本院所有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进行营养干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致的情况下选取不同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全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则使用早期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总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营养情况和临床治疗干预之后的恢复情况,评价最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开展干预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情况更高一些(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照组成反比,明显要更短一些(P<0.05),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上消化道穿孔术后的老年患者来说,开展治疗干预的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要比全肠外营养的效果更好一些,可以积极促进患者的早期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改善营养状态,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老年 上消化道穿孔 手术治疗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跨膜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细胞膜会发生电穿孔现象,物理学表现为细胞膜振荡或纳米级微孔形成,生物物理学表现为可逆电穿孔和(或)不可逆电穿孔,前者主要用于细胞内外DNA、基因或粒子递送,后者近年来开始用于细胞消融。动物实验表明,不可逆电穿孔细胞消融效果确切,无散热效应,并可保存血管、胆管、胰管、肾盂集合系统等细胞外基质完好,受损的神经功能可恢复,肾盂黏膜上皮可再生。对晚期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该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远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即可完成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治疗过程,影像学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电穿孔 不可逆电穿孔 晚期进展期胰腺癌 介入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 血管造影(CTA )冠状动脉造影(DSA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和符合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 43 例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 CTA DSA 检查,比较患者CTA DS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观察 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冠 心病符合率。结果:对 43 例患者共 274 个病变节段进行检测,以DSA 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灵敏度为 88.20%,特异度为 94.69%,准确性为 90.88%, 阳性预测值为 95.95%,阴性预测值为 82.92%; CTA 诊断冠心病符合率为 93.02%, 诊断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符合率为 91.47%,诊断斑块符合率为 95.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A 血管 造影诊断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狭窄较为准确,是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符合率
  • 简介:目的:采用四维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78例行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妇女,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及妇产科医师询问病史获得患者生育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采用四维盆底超声量化脱垂,将入选妇女分成4组,观察脱垂症状、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脱垂定量体系(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超声前、中、后盆腔的脱垂表现。结果:产妇发生POP的概率(POP-Q评估膀胱脱垂15.6%、子宫脱垂11.1%、直肠膨出20.0%;超声检测依次为6.7%、8.9%和13.3%)和剖宫产妇女患POP的概率较低(POP-Q评估依次为24.1%、6.4%、24.0%;超声检测依次为13.0%、8.5%、25.9%)。使用过产钳者患POP的概率较高(POP-Q评估依次为59.6%、50.8%和63.2%;超声检测依次为45.6%、52.6%和42.1%)。剖宫产组脱垂症状比较,调整后的比值比在正常经阴道分娩和产钳组分别为2.4(95%CI:1.30~4.59)和3.2(95%CI:1.65~6.12)。结论:经阴道分娩POP发生相关。四维盆底超声有操作简便、可重复及无辐射等优势,可作为POP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分娩方式 盆腔器官脱垂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梗阻性黄疸超高场强MRCP表现中医黄疸分型的关系,寻求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可视性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图像,并由高年资中医医师对其辨证分型,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主证黄疸黄色鲜明,伴身热,口苦,苔黄腻,脉弦数。阴黄主证黄疸黄色晦暗,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缓无力。在3D-MRCP图像上测量胆总管扩张的宽径,并对梗阻的影像征象进行分型。采用校正x2检验和Fisher精确法比较阳黄、阴黄在胆管扩张程度影像征象改变方面的差异,以PC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中阳黄50例,阴黄20例。阳黄和阴黄在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黄以轻度和中度多见,阴黄以重度多见。倒杯口征和鼠尾征阳黄关系密切,双管征、四管征、截断征阴黄关系密切。阳黄以胆管结石和胆管炎为主,阴黄以肿瘤为主。结论:超髙场强MRCP图像质量髙,黄疸患者肝外胰胆管扩张程度等中医黄疸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及初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肿瘤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对395例(共438个肿瘤)初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和400例(共458个肿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患者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将PHCC和RHCC分别分为≤20mm及>20mm组。比较PHCCRHCC造影增强时相变化在不同大小肿瘤之间的差异。结果在≤20mm的肿瘤中,动脉期PHCC的等回声比例高于RHCC,门静脉期RHCC的等回声比例高于PHCC。在>20mm的肿瘤中,门静脉期及延迟期RHCC等回声肿瘤的比例均高于PHCC。不同大小的肿瘤中,RHCC达等回声的时间早于PHCC,达低回声的时间晚于PHCC。结论不同大小RHCCPHCC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差异。

  • 标签: 超声造影 复发 初发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面CT仿真结肠镜(CTcolonography,CTC)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纤维肠镜CTC检查,将CTC结果与纤维肠镜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例由于肠道内残留物较多而无法准确显示癌灶,余58例中CTC发现结肠癌47例,直肠癌11例,其中4例为多发肠癌。CTC在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外形方面手术结果高度相关。结论:CTC可准确显示结直肠病变,有助于结直肠癌的准确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头颅CT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53例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CT影像结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特征描述,定性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通过R软件调用AUC包和rem包绘制ROC曲线和列线图。结果:在53例精神障碍患者中,脑萎缩者35例(66.03%)。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病程、饮酒量、饮酒方式是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的高危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病程饮酒方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ROC曲线中可知敏感性为0.95,特异性为0.79,AUC为0.935,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列线图总分为100分,受病程影响较大。结论:由病程和饮酒方式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从而为临床治疗脑萎缩提供依据,提升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酒精 精神障碍 脑萎缩 头颅CT
  • 简介: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骨显像有优势。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pleuralmesothelioma,MPM)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关键表现及其在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年来因原因不明胸痛、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行^18FFDGPET/CT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MPM和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程度、胸膜FDG积聚形态、SUVmax及全身伴随征象,并判定MPM的TNM分期。结果:MPM组多为无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膜FDG积聚形态类型比较发现,MPM组纵隔胸膜FDG积聚者明显多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70%vs20%,P〈0.01),而两组间结节型、肿块型、不规则环形,以及叶间胸膜、横膈胸膜FDG积聚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胸膜SUV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伴随征象中,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者MPM组明显少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25%vs80%,P〈0.05),而心包、胸壁和肋骨侵犯,同侧胸廓体积缩小在MPM组中明显增多(50%vs20%,P〈0.05;75%vs25%,P〈0.01)。MPM组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为60%,Ⅲ-Ⅳ期为40%。结论:^18F-FDGPET/CT发现纵隔胸膜FDG积聚是MPM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的关键表现,同时在MPM临床TNM分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PET/CT 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