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transvaginal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3D-TVS)在宫腔粘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宫腔镜联合3D-TVS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并经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adhesion,TCRA)治疗的患者132例,术后3个月行3D-TVS,比较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容积及血流参数的变化,同时行宫腔镜复查,比较两者结果。结果:TCRA后组与术前组比较,宫腔容积、血流指数(flowindex,FI)及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index,VF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血管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虽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TVS评估复发宫腔粘连的灵敏度为85.0%(51/60),特异度为83.3%(60/72),准确率为84.1%(111/132)。结论:3D-TVS便捷有效,评估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可用于术后内膜恢复的评价,手术前后宫腔容积及血流参数的改变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维 宫腔粘连
  • 简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近十余年来的一项新技术,特点是创伤小、疗效好且能保留正常器官结构和功能。在许多医院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规方法。目前用于子宫动脉栓罐的栓塞剂种类较多。本文主要研究聚乙烯醇颗粒(PVA)与真丝线段这两种栓寒剂用于子宫动脉栓塞后的反应。我院近几年来使用上述两种栓塞剂对29例子宫肌瘤或腺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动脉栓塞术 栓摩剂
  • 简介:射频消融术(RFA)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医学影像学三维融合重建技术的兴起,其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对RFA术后进行监测,可更准确地发现残留及复发病灶,进行合理有效的诊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就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射频消融术 三维融合重建技术 消融边缘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分别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胃营养干预,对照两种方法是否有促进患者恢复的临床效果方面情况差异。方法 在本院所有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进行营养干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致的情况下选取不同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全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则使用早期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总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营养情况和临床治疗干预之后的恢复情况,评价最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开展干预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情况更高一些(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成反比,明显要更短一些(P<0.05),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上消化道穿孔术后的老年患者来说,开展治疗干预的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要比全肠外营养的效果更好一些,可以积极促进患者的早期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改善营养状态,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老年 上消化道穿孔 手术治疗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例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点,探讨PET/CT监测食管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食管鳞癌术后于本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对166例有复发和(或)转移的病例分析其复发或转移部位、频数及代谢程度。结果:16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5例,80%为吻合口原位复发,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灶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149例转移病例中,单纯淋巴结转移占72.5%、单纯血行转移占4.7%、混合转移占22.8%。淋巴结转移以纵隔(66.8%)、锁骨上(39.2%)、腹膜后(21.1%)、腹腔(11.4%)为多,少数出现肺门、盆腔、颈部、腋窝、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以骨、肺、肝、胸膜为主,少数伴有肌肉、腹膜、脑、脾、心包、肾上腺转移。PET/CT可检出小于1.0cm的转移淋巴结(57例),淋巴结短径大于等于1.0cm组与小于1.0cm组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淋巴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以吻合口局部为主,转移以淋巴结为主,少数为血行转移。PET/CT易检出复发转移病灶,在探测小于1.0cm淋巴结转移、非常见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血行转移方面独具优势。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监测 复发转移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直肠癌的局部复发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冷冻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8月共入组3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36次冷冻消融术,术后随访16~50个月。治疗后影像学随访采用盆腔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分析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1年内局部病灶控制率及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评分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水平。结果:本研究技术成功率为1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年内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1.3%,局部病灶无进展期为(15.1±1.8)个月,OS为(17.9±2.3)个月。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12个月NRS疼痛

  • 标签: 中心临床研究 冷冻消融 单臂中心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比较^99mTc(V)-DMSA与^99mTc-HYNIC-TOC在定位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术后复发和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0月24例因术后复发或转移而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期行^99mTc(V)-DMSA(以下简称DMSA)和^99mTc-HYNICTOC(以下简称TOC)显像的MTC患者。通过对比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资料,来判断两种显像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基于患者的研究中,DMSA和TOC的灵敏度分别为62.5%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基于病灶(n=44)的研究中,前者灵敏度(93.2%)高于后者(43.2%)(P〈0.0001)。以降钙素水平500pg/mL为界将病灶分成两组,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11)时,DMSA和TOC的灵敏度分别为81.8%和18.2%(P=0.016);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33)时,两者灵敏度分别为97.0%和51.5%(P〈0.0001)。对于软组织病灶(n=36),DMSA灵敏度高于TOC(P〈0.0001);对于骨病灶(n=8),两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结论:DMSA在定位M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优于TOC。

  • 标签: 降钙素 癌胚抗原 ^99MTC(V)-DMSA ^99mTc-HYNIC-TOC 甲状腺髓样癌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三维纹理(three-dimensionaltexture,3D-texture)特征结合临床参数构建预测模型,术前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98例术后早期复发HCC患者,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MRI影像征象、3D-texture,经数据去冗余、Lasso回归行主要特征提取,使用监督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并将模型用于预测83例前瞻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结果:动脉期(arterialphase,AP)和门静脉期(portalvenousphase,PVP)分别提取出6和2个纹理特征进行建模,AP-3D-texture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效能如下:预测准确性(accuracy,ACC)分别为0.735、0.735和0.65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59、0.769和0.669。PVP-3D-texture模型在3个数据集中预测效能如下:训练集中ACC为0.721,AUC为0.591;验证集中ACC为0.367,AUC为0.498;测试集中ACC为0.402,AUC为0.560。AP-3D-texture结合临床参数后在3个数据集中的预测效能如下:训练集中ACC为0.838,AUC为0.876;验证集中ACC为0.833,AUC为0.864;测试集中ACC为0.663,AUC为0.656。结论:AP-3D-texture可以作为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标记,与临床参数结合后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测试集中效能偏低,可能与训练集样本量偏少有关。

  • 标签: 三维纹理 肝细胞癌 早期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并随访的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患者42例,应用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双侧卵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包括窦卵泡计数(antralfolliclecount,AFC)、卵巢体积(ovarianvolume,OV)、血管化指数(vascularis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sationflowindex,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并将手术侧卵巢与对侧卵巢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手术侧卵巢的AFC、OV、VI、FI、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均较对侧显著下降(P〈0.05)。结论: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手术侧卵巢的储备功能下降。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