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340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全部患者的般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外伤的患者、发生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几率较大,在发生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中,自觉疼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疼痛程度在VAS5分至8分之间的患者、发生翻身受限的患者、发生便秘的患者、发生叩痛及压痛的患者、叩痛及压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数量更多,并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医护人员应该多加注意,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TPA阳性患者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葡萄膜炎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TPA阳性的白内障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因、前房渗出物和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年龄偏大,均>50岁,多数在7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时间均在术后第1天发病,病程7~30d;青霉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TPA阳性患者白内障术后的葡萄膜炎可能是有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是由于晶状蛋白与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及反应素结合诱发的葡萄膜炎性反应。

  • 标签: 组织多肽抗原/免疫学 晶体 人工 葡萄膜炎/病因学
  • 简介:目的:探讨扁桃切除术后应用康复新液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扁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康复新液含漱,对照组用呋喃西林溶液,比较两组疼痛缓解及创面愈合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为(3.42±0.23)d,手术创面愈合时间为(7.31±1.25)d;对照组分别为(5.27±0.34)d和(10.24±1.53)d,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应用康复新液加上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扁桃切除术后炎症消散和愈合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抗溃疡药(中药)/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中减轻患者病情痛苦、提高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种有效治疗手段。虽然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较为确切,但是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仍然会出现关节周围假真菌感染的症状,目前,随着医学不断进展,出现这情况的患者数量有所减少,但是旦患者出现真菌感染,就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将对这问题的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真菌感染 假体 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应用口外弓加强支抗的对照组相比,应用微型种植支抗后观察组的磨牙移位(2.78±0.76)mm<(4.05±1.28)m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4.08%<12.24%)相对更低(P<0.05),而上中切牙倾角(27.49±4.19)°>(11.41±3.18)°和上中切牙凸距差(4.08±1.16)°>(2.18±1.25)°及其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5.92%>79.59%)相对更高(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对于提高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微型种植体支抗 稳定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微型种植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与口腔医院合作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中抽选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9例,接受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对照组67例,接受非种植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中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用种植支抗钉关闭前牙间隙中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t=8.3428,P=0.000;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等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9.9509、18.0423,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采取微型种植支抗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正畸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牙牙髓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就诊序号将90例牙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适量组、超量组、欠量组,每组30例。三组牙牙髓病患者均接受根管填充治疗,其中适量组给予根管适量填充,超量组给予根管超量填充,欠量组给予根管欠量填充,记录三组牙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三组牙牙髓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适量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超量组的66.67%及欠量组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牙髓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适量组疼痛发生率6.67%,显著低于超量组的30.00%及欠量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根管填充可显著提高牙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同时为所有患者选择经皮椎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具体情况。结果分析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在性别年龄、外伤史、以及就诊时间、合并慢性腰腿背疼痛等都具有定的联系。经过治疗以后,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都所有改善,前后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这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史、就诊时间等存在定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经皮椎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使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8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均有40例,采取Nance弓治疗和微型种植支抗治疗两种方式,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凸距差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2.5%,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的磨牙移位、凸距差等、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χ2=5.1282,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比非种植支抗优秀,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磨牙移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梅毒螺旋感染诊断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53例,均行ELISA法和TRUST法检验,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53患者经TRUST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感染阳性46例、阴性7例,诊断的准确为86.79%;经ELISA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感染阳性52例、阴性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8.11%,统计学比较后,准确率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行微型种植支抗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60例),2016年06月至2017年04月是收治时间,本研究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非种植强支抗干预,实验组行微型种植支抗干预,并对比其应用效果、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经微型种植支抗干预的上中切牙唇向移动距离为(4.41±1.74)mm,磨牙移位为(6.01±0.75)mm,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行微型种植支抗治疗的效果显著,且预后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 预后情况 磨牙移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前后慢性扁桃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扁桃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该组患者均接受扁桃剥离术,选择同期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常规组观察对象,对手术前后健康常规组及实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手术前实验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8.89±6.65)%、(27.67±4.77)%、(1.05±0.22),显著低于健康常规组的(68.43±8.45)%、(36.56±5.87)%、(1.32±0.27)(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66.76±6.88)%、(34.97±5.88)%、(1.30±0.25),显著高于手术前的(58.89±6.65)%、(27.67±4.77)%、(1.05±0.22)(P<0.05)。结论慢性扁桃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降低,而切除扁桃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剥离术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牙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38例我院牙牙髓科门诊患者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就诊时间均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采用回顾式分析法,根据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n=69)和分析组(n=69),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分析组患者进行护患沟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分析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分析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率,治疗费用无意义比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配合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体牙髓科 门诊护理 护患沟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宁夏眼科医院眼底病科的168例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RH/RD)、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除了AMD/PCV,其余组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玻璃切割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视功能。

  • 标签: 玻璃体积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时冠桥修复材料和制作方法,探讨各种临时冠桥制作方法和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81例固定冠桥修复病例行临时冠桥修复,评价制作效果。结论制作材料上,自凝塑料价廉、操作方便,但会刺激牙髓及牙周组织;3M临时冠材料刺激性小,效果好;玻璃离子对人体无毒性,操作方便,但脆性大。制作方法上,直接法快捷,但恢复冠外形及边缘密合性不理想;印模法制作效果好,但要求基牙预备前牙冠较完整;间接法效果满意,但耗时长。

  • 标签: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临时冠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缺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处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修复牙缺损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修复牙缺损,实验组患者采取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缺损,研究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缺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成功率高,具有高有效率及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牙体缺损 成玻璃纤维桩 修复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扁桃电切术和传统的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扁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使用扁桃电切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的扁桃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脱膜(手术切口上的白膜脱落)的时间及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术毕至脱膜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传统的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相比,用扁桃电切术治疗慢性扁桃炎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恢复快和疼痛症状轻等优点。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电切术 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 效果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