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护理人员22名,根据护理工作的现状制定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然后对22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对比。结果护理质量改进工作实施前后,护理文件书写、抢救车管理、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与沟通管理、安全用药管理、一级护理、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儿科 护理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ESWT辅助核心肌训练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行手术治疗的肌腱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予以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核心肌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氟维司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40例患者采用依西美坦治疗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使用氟维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获益率。结果:在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段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

  • 标签: 氟维司群 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乙肝患者出院后以微信护理模式实施院外护理的施护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19.01-2021.12期间,在我院就医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在出院后提供常规随访与微信护理模式施护,统计施护质量。结果: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2=5.165)。结论:通过以微信护理模式实施院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及控制疾病发展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微信群 心理护理 施护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信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小组,一个是对照组,患者数量为20例,另一个是实验组,患者数量为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出院指导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而实验组则是采用微信护理干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掌握的肝病知识、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微信护理方式的实验组,患者掌握的肝病知识更加全面,和对照组比较,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把微信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护理中,不但有效提高患者对肝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了解度,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信群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将有助于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抵抗病原体入侵和调节肠道黏膜细胞的增殖;但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内部微环境和肠道细胞功能,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肠道菌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其对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发生发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4名,组员为其他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98名,其中男37名,女61名,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士1.8)岁,专科学历51名,本科学历47名?护师35名,护士63名。糖尿病护理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均先后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2次,系统掌握糖尿病知识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技能。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开展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及糖尿病护理知识培训,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糖尿病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前及培训后均对98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专业知识与搪尿病护理技能考棱。并比对两次考攘成绩.结果培训后非糖尿病专业护理人员无论从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还是糖尿病专业知识、糖尿病护理技能都比培训前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小组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实施的糖尿病知识与护理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糖尿病护理小组 耱尿病 护理技能
  • 简介: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前后肠道菌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作为结直肠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健康体检组。纳入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术,在术前、术后分别采集一次新鲜粪便,测定采集粪便中肠道菌DNA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情况,根据测定结果绘制相应的图谱,分析手术前、后肠道菌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肠道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采用(x珋±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或F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粪便进行PCR扩增,获得的肠道菌各带均处于200bP左右,与预期的DNA片段长度相吻合;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多样性指数(H)为(5.6±0.2),丰富度(E)为(77.1±0.4)条;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粪便标本多样性指数(H)为(3.8±0.1)、术后为(4.1±0.1),术前丰富度(E)为(45.3±0.9)条、术后为(50.6±0.6)条,术后肠道菌多样性及丰富度比术前增加(P〈0.05),但仍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肠道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病程、肿瘤类型无关(P〉0.05)。结论正常人肠道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较结直肠癌患者高,其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关。临床通过肠道菌变化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肠杆菌科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措施和方法,为培养适合我国城乡社区需求的适宜卫生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抽样的方法,在全困东西南北中的13省(直辖市、自治区)26个县(市)52个村中抽取1200户共计4190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居民两周病伤率为27.92%。在两周病伤者中,有32.72%的患者选择找医生看病,有20.46%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患病后未采取措施的原因中,大多数患者认为病情较轻,占78.83%,其次是“经济困难”,占36.49%;居民半年慢性痫患病率为24.86%,其中以腰腿疼痛的患病率最高,占7.75%,其次为高血压,占5.48%;居民一年内在乡级卫生院就诊率为43.91%,在村卫生所就诊率为61.54%;居民患病后去卫生机构和找医生看病的占69.97%,采取“不理会”的占8.39%,自己买药吃的占20.77%;患病后就诊医疗机构首选“离家近”的占60.98%,其次是“价格便宜”,占34.02%:半数以上居民(占57.28%近三年内未作过任何体检,不定期体检的人数位居第二(占28.26%)。被查者中,有2495人(占64.19%)是从电视、报刊书籍和广播等途径经常获取保健知识;有67.29%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定期的健康检查;认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一般的分别占56.31%和61.72%,较好以上的分别仪占33.07%和24.63%。结论中国农村居民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保健行为需要正确引导,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和眼务念噬急需改善。同时提示,为农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已成为政府及高等医学院校当前重要任务。

  • 标签: 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需求 农村居民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 MPN法定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及评定方法。方法 依据《 CNAS-CL07:2011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和《 GB/T 5750.12-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 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定量检测 MPN 法,以实例来评定 MPN 法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0.342。扩张不确定度为 0.772;总大肠菌含量为 4.6×102~ 1.6×104 MPN/100mL。结论 重复性测量对不确定度影响最大,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控制。

  • 标签: MPN 总大肠菌群 合成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64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观察护理,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病人在出院前进行常规性护,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性护理观察。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手机微信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管理、病情护理等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沟通性、督促性,值得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 标签: 微信群 糖尿病 持续性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虚湿盛泄泻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舌部菌的变化。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脾虚湿盛泄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收治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舌象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粪便中四种肠道常驻菌、舌部菌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除肠杆菌之外,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粪便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少,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有肠道菌群失调现象(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卡他球菌、干燥奈瑟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甲型链球菌、黄色奈瑟菌5种舌部菌的检出率均比较高,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舌部菌多于健康体检者,即舌部菌存在异常(P<0.05)。结论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明显,且有明显的舌部菌改变现象,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 标签: 脾虚湿盛泄泻 肠道微生态 舌部菌群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湛江市霞山区婴幼儿腹泻A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发病规律,为防控和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本院儿科门诊 609 例腹泻病患儿,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乳胶法进行A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609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04例感染A 轮状病毒,总阳性率为17.08%。其中2岁以下患儿83例,阳性率构成比79.81%。2018年和2019年霞山区1月份至3月份儿科门诊腹泻患儿A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高达21.39%,阳性率构成比为82.69%。结论 A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微生物,检出阳性率高。湛江市霞山区2018年和2019年2岁以下婴幼儿阳性率较2~6岁年龄组明显增高,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可能与当地这两年春季天气比较寒冷有利于病毒传播有关。

  • 标签: []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水平对孕妇阴道微生态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9月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妇350名,其中正常对照组46例,细菌性阴道病组144例,霉菌性阴道炎128例,滴虫阴道炎32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及血清维生素A和25-(OH)D检测,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5-羟维生素D在正常对照组、BV组、VVC组及TV组分别为22.23±5.44 ng/ml、18.06±6.65 ng/ml、21.58±6.87 ng/ml、18.99±4.92 ng/ml,其中BV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霉菌性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 维生素A D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阑尾炎患者阑尾腔内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药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集71例阑尾炎患者阑尾腔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测定7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检出9种共63株细菌,细菌检出率为88.7%,其中大肠杆菌49株。(2)各型阑尾炎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体重指数(BMI)与培养结果有关,性别、体温、中性粒细胞、粪石与培养结果无关。(3)第3、4代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高,第1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性低。结论(1)大肠杆菌为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各型阑尾炎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一线药物,第4代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不适合首选应用。

  • 标签: 阑尾炎 细菌培养 检出率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的实施效果及对症状、肠道菌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12收治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将纳入对象分组-对比组、研究组(均n=50),分别采纳常规护理、强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肠道菌改善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比组更短;干预后,研究组肠球菌属、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较对比组更高;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小儿急性腹泻复发率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强化护理模式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症状消退间、肠道菌改善以及疾病复发率降低均可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强化护理 症状 肠道菌群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