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抽血管理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对其护理质量及宣教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门诊抽血患者80例,以电脑随机选取法将入选的患者划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及健康宣教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抽血护理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升,抽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管理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及时改善患者的认知度以及配合度,减轻临床护理工作难度,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门诊抽血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宣教效果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有关数据调查表明,我国每年骨科创伤患者达到数2000万人次,其中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消除病痛,所以,骨科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尤为关键,本次主要对骨科护理方面进行了整体调研。方法:对骨科接收的病例进行了调查,共有79例患者,在改进实施前共有患者39例,上述患者均于2020年入院,2021年入院患者有40例,给患者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改进操作,对患者改进前后各正确率方面、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从不同方面对此次改进前后的正确率方面调查,显示实施后更优;调查了此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改进实施前并发症发生率偏高;针对此次满意度方面进行了问卷评估,显示实施后患者更为满意(P

  • 标签: 骨科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专科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92例,依据时间分组,2021年1-12月未接受质量控制为对照组,2022年1-10月接受质量控制为观察组,各46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消毒检测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消毒检测达标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经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提高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消毒效果,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重症监护室)在2022年接收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ICU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显著,能够规避医疗纠纷及护理风险事件。

  • 标签: ICU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作用以及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方法:于神经外科中开展本次研究,选取72 例患者参与实验,在正式入组前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确认符合参与条件。同时,为保障本次研究的顺利实施,已经将72例患者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内分配有36例患者,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具体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数据显示,持续质量改进下,观察组中仅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则有7例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评估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于神经外科护理中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风险,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重要帮助。

  • 标签: 神经外科 持续质量改进 并发症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ICU重症患者中采取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我院ICU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发现,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试验组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中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的价值意义。方法:择取2019.4-2020.1期间我院实施常规质量控制的2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择取2020.2-2020.12期间我院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的20名护理人员为试验组,评析两组护理质量及医疗事故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医疗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质量控制小组运用到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过程中,可以降低各种医疗事故问题发生几率,维护医院良好形象,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质量 医疗安全 质量控制小组 作用
  • 简介:【摘要】药品质量的标准与评价是保障药品合规化,促进医疗产业的优化发展,提高临床应用效果的基本准则,只有充分保障药品的质量才能顺利开展医疗卫生相关的工作。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需加强有关部分、单位及企业充分认知到药品质量标准制定、药品质量评价等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制度全面改革的新时期,只有充分保障药品质量,方能推进医药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本文通过简单分析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品质量评价在保障药品质量中的作用,以及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品质量评价的相关性,提出保障药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准确、有效、合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评价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2年1月在本院急诊医学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就诊等待耗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急诊患者就诊等待耗时显著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和2023年实施敏感指标评估所处理前后手清洗的2000件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器械合格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器械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专科质量敏感指标评估,能显著改进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消毒供应室 手术器械清洗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神经外科护理的特点,探讨如何利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和工具提升神经外科护理的质量水平,以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神经外科护理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采集对象:血液净化患者,研究资料采集66例,资料采集起始时间2023年01月,结束时间2024年03月,应用1:1随机数字法,对照组33例,配合基础管理,实验组33例,配合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两种管理方式对血液净化患者不良事件、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管理后,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统计的不良事件数量少,护理质量评分高,P<0.05。讨论: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有效减少血液净化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质量控制管理 血液净化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电针和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疗法治疗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一些患膝关节炎病的患者120例,排除既往有哮喘病史和对药物高度过敏患者。通过运用电针和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疗法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疗法包括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透皮给药,膝关节定点介入,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再配合电针,共治疗三个疗程,对这些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统计。结果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伸缩自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在病灶局部给药,局部药物浓度高,能迅速缓解关节肿胀与疼痛,联合口服制剂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能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与常规的单一口服或其他途径给药和常规局部给药进行比较。该疗法具有给药方式独特、局部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等优势,并能改善预后。结论应用电针和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疗法治疗膝关节炎,见效快,预后良好。不容易复发。膝关节疼痛的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将来可以在医学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正清风痛宁 三联序贯疗法 膝关节炎 电针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精神疾病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抗精神疾病药物展开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94.44%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69.44%,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同时还获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为打造和谐健康的护患关系提供有利保障,再加上其护理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广泛运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精神科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其护理质量及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行持续质量改进为研究组,以未行持续质量改进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期间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其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差错率为 0.13%高于参照组的 0.56%,且护理满意度为( 82.17±9.33)分高于参照组( 65.48±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持续质量措施可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差错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手段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效果及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病人224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224例病人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管理Ⅰ组和管理Ⅱ组2组。每组病人各112例。其中,管理Ⅰ组(112例)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手段进行护理,管理Ⅱ组(112例)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手段进行护理。2组病人均连续护理管理2w。探讨2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疼痛评估正确率、症状改善评估正确率、生命体征达标评估正确率、康复行为锻炼正确率、临床护理有效评估正确率)所占比例、护理不良事件(褥疮、跌倒坠床、护士锐器损伤、导管并发症、异物遗漏、非计划性拔管、压力性损伤、用药差错)发生率、生活质量测定WHOQOL-BREF简表评分。结果:管理后,管理Ⅱ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疼痛评估正确率100%、症状改善评估正确率98.21%、生命体征达标评估正确率97.32%、康复行为锻炼正确率99.11%、临床护理有效评估正确率98.21%,均明显高于管理Ⅰ组(P

  • 标签: PDCA循环质量管理手段 护理质量 生活质量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静脉用药进行管理,特别视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强化。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的讨论。其中,可以分为两个组别,即, 18年下半年为日常管理, 19年上半年则为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分析改进前后的变化情况。 结果:从改进质量上看,观察组静脉用药的配置差错率为0.08%( 29/36354),对照组为 0.14%( 46/3154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违规操作的调查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 0.04%( 13/363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0.09%( 29/31547),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质量管理形式更可靠。 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这也是保障患者治疗的基础条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节控制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及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和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护理人员,二是消毒功能室内器械,其中全院护理人员数量为30人,消毒供应室内器械一共为400个。通过缓解控制管理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消毒功能室内器械质量,比较护理人员在进行环节控制管理前后对消毒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管理前后消毒质量情况。结果进行环节控制管理后护理人员对小组质量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而且在管理之后,消毒供应室内器械的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发放质量质量情况数量均要多于管理之前。结论环节控制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及包装质量的影响作用较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环节控制管理 消毒供应室 器械清洗质量 包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