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渗漏特点,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0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在约2-4天出现局部水肿、疼痛和水泡消失症状,未见组织坏死和无菌性炎症。结论CT增强扫描时为防止对比剂渗漏应做好预防工作,渗漏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渗漏 预防和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剂量扫描方案的能力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探讨、评价。方法选出80例前门控扫描的病人,并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则相应的管电流、管电压,要将扫描中病人所承受的受射线剂量进行记录,再与后门控扫描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在相同管电压下,前门控扫描剂量的平均值与后门控平均值相比,在数值上前者要远小于后者。结论宝石CT采用的是前门控扫描技术与具有个性化的扫描参数,与此同时加上宝石探测器的应用,AsiR重建技术及Cine扫描模式的使用,有效的改善螺旋的伪影出现的情况,并能够抑制出现钙化伪影的现象,通过此技术获得更加高清的冠状动脉图像。对心脏成像的辐射剂量也有效减少为原来的75%~90%,既保证了检查的准确性又就减少了心脏成像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宝石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8月接收CT扫描患者400例作为对象,均于CT扫描中借助高压注射液器增强,分析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0例患者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10例,占比2.5%,其中,中等渗漏者7例,重度渗漏者3例,均于针对性措施后处理。结论临床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海醇注射前期需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渗漏现象后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以减少患者疼痛度。

  • 标签: CT增强 碘海醇 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安全用药的研究,探讨PDA扫描核对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药物治疗的296例患者进行分组调查,每组有148名患者。护士在甲组用药时切换到常规检查模式,而乙组用药时使用PDA扫描技术来记录和比较不正确用药的可能性和失败的可能性以及病人和医院之间的纠纷。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出现错误用药的只有1例,与A组患者相比,B组护士与护士发生纠纷的情况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在护士与患者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上存在一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辅助药物治疗,患者意识清晰,且本次是要取得了医院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都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患者自身疾病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2方法 1.2.1实施之前 在A组实施PDA扫描技术之前的常规方式进行用药安排。医生当天在计算机医疗系统中签发了长期和临时医疗处方。护士经确认后把相应数据输送到药房。配药完成后将药物送回服务后,护士仔细检查后给患者使用。 1.2.2实施后 B组患者使用新型PDA扫描核对技术方法,具体进行如下操作:(1)护士要准确掌握关于PDA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帮助护士加深印象。(2)医生通过在电脑系统中进行医疗处方的配置,护士通过对药物审查和检索,将用药信息传送到药房。(3)PAD系统通过对患者的信息和药物配方的审核,将符合要求的配药信息进行打印和配置相对应的QR码。(4)护士在为患者安排用药之前,需要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药品是否匹配,通过扫描药品和患者QR码方式,完成后方可进行用药安排。扫描完成后,系统将自动下载用药时间,执行程序和其他信息,以便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检查药物状态。如果手环的QR码与药物的QR码之间存在差异,则PDA扫描仪将发出蜂鸣声以指示药物中存在错误。核对用药过程,避免用药错误。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用药错误率进行观察,了解PDA扫描仪核对技术对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药物错误有五种类型:提前或延迟周转时间,患者错误,药物错误,药物路线错误和其他错误。 根据WHO的定义,对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了评估,即该错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但最终会被发现或发现。 2.结果 2.1两组中使用错误药物的可能性 与A组患者相比,B组中出现不良药物的可能性更低。因此,两组患者中不良药物的可能性存在一些差异,且p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显微CT骨标本扫描的伪影强度及对周边正常骨组织的影响程度。寻求消减、控制伪影及骨组织有效测试方法。方法选取皮质骨、牙体及不同种类、不同弹性模量的内置钉骨标本为扫描对象,以不同放置条件、不同扫描协议、不同校正选项扫描,观察、测试重建后的伪影程度。结果高密度物质产生的伪影对骨组织形态、密度分析影响较大。选择适当标本放置、360度加强型扫描协议及伪影消减对伪影均具有一定的消减与控制作用,采用校样同扫校正。能够达到周边骨组织的有效分析测试。结论显微CT对含高密度物质标本的扫描分析,应尽可能地消减、控制伪影,重新校正周边骨组织密度后,才能达到骨组织的有效分析测试。

  • 标签: MICRO-CT 伪影 骨形态计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在对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中,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同增强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CT值变化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以及诊疗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胸部外伤的死亡率普遍较高,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增加,胸部外伤的发生病例也日益增多,当前普遍采用的诊断方式是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两种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结果。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两种技术在患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X 线乎片 CT 扫描技术 胸部外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肺癌诊断应用低剂量CT扫描诊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常规剂量检查与低剂量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及辐射剂量。结果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93.10%,低剂量组诊断准确率为86.21%,两组诊断准确率表现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DLP、CTDIvol明显比常规剂量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诊断应用低剂量CT扫描诊断辐射量小,准确率高。

  • 标签: 早期肺癌诊断 低剂量CT扫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个性化扫描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群按体重指数(BMI)分为A组 低体重指数(BMI<20Kg/M2)、B组 中体重指数(20 Kg/M2≤BMI≤25 Kg/M2)、C组高体重指数(BMI>25 Kg/M2)三组,采用GE64排 light speed VCT自动管电流控制技术,分别对A组采用噪声系数(NI)=27同时限制管电流上限≤30mA,对B组采用NI=24同时限制管电流上限≤50mA,对C组采用NI=21同时限制管电流下限≥30mA上限≤100mA,三种扫描方案进行扫描。统计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 剂量长度指数(DLP),计算有效剂量(ED)等。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两个方面,将三组个性化扫描结果和过往全部采用噪声系数NI=11 (D组)扫描方案进行对比。以五分制对图像诊断的可接受率及主观噪声进行评价。结果与NI=11相比A、B、C三组辐射剂量分别下降88%、82%、75%,平均有效剂量(ED)分别为 0.96mSv,1.40 mSv,1.94 mSv。NI=11、21、24、27的平均图像诊断可接受率分别4.96, 4.01,4.11,3.85。主观评分均大于3分,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通过体重指数进行区分的个性化扫描方案更能兼顾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应根据不同人群选择不同扫描方案。

  • 标签: 低剂量CT 体检 体重指数 辐射剂量 个性化 噪声系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螺旋 CT扫描的价值。方法以 30例肺癌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均行低剂量螺旋 CT诊断,并分析肺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肺癌中,病理分期如下: 21例 I期, 6例 III期, 3例 IV期。低剂量螺旋 CT的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螺旋 CT扫描,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肺癌可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 CT诊断,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低剂量螺旋 CT 肺癌 常规螺旋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究增强CT扫描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0例,以奇偶分组法作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参照组39例,采用常规CT扫描;试验组41例,采用增强CT扫描。观察两组诊断准确率以及原发病灶情况。结果:参照组诊断准确率低于试验组,试验组原发病灶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数据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增强CT扫描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中,使疾病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敏感性、安全性更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增强CT扫描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入我院实施救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50例无心脏疾病入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处理。结果:入组对象均检查成功,横断面所呈现冠脉信息明确精准。三维图像经过对横断面图像的重建处理整体观显示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病症筛查和病变血管评估有着良好应用价值,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PET-CT扫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并疑似淋巴结转移患者55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就诊后1周内均进行螺旋CT以及PET-CT检查,并且均通过手术病理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做为标准,对比螺旋CT和PET-CT检查对于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螺旋CT检出的准确率为80%,PET-CT检出的准确率为96.7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与PET-CT相较而言,PET-CT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 PTE-CT 肺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和CT扫描诊断肾结核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收治的35例肾结核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和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T扫描检查准确率为91.34%,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66.67%,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4.29%,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33.33%,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肾结核的检查,CT扫描检查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两种方式可以优势互补,联合检查,提高检查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大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CT扫描检查 肾结核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