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在诊断腋淋巴阴性乳腺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淋巴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为例,对其提供定量病理技术+Feulgen染色技术检测,以及相关手术诊治,以手术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定量病理技术的诊断结果,以及肿瘤细胞核的相关指标与癌细胞复发转移联系。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依据,发现定量病理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7.44%);复发转移患者和未复发转移患者的细胞核最大及最小直径、面积、周长、DNA指数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定量病理技术可以提高腋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发展,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 定量病理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的转移规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综合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转移规律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选取的病例都接受常规甲状腺双侧全切加颈深(Ⅲ+Ⅳ区)组及中央(Ⅵ区)组颈部淋巴清扫术1,手术治愈率高、创伤小,手术效果十分理想。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转移主要和患者的年龄、肿瘤原发灶数量、肿瘤直径、发病区域等有直接关系。结论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发生在中央组(Ⅵ区)淋巴,其次发生在颈深组(Ⅲ+Ⅳ区)的淋巴比较多,初次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对双侧中央组淋巴进行常规清扫,当肿瘤直径>1cm或者出现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肌肉时,要同时清扫同侧的颈深组淋巴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从理论上和临床疗效上,对小建中汤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脾胃虚寒型的应用可行性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患者中属于脾胃虚寒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解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建中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建中汤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炎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建中汤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 脾胃虚寒型腹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脾门淋巴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上部癌根治性手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清扫脾门淋巴167枚,单病例清扫脾门淋巴数为0~6枚,平均1.5枚。其中10例(9.1%)脾门淋巴转移。结论脾门淋巴在胃上部癌有较高的转移率和一定的转移规律,有清扫的必要性,术中应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清扫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脾门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手术后淋巴转移与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总结分析医院收治的69例病例,研究胃癌的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Lauren分型等对于淋巴转移的影响。结果胃癌淋巴转移情况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和肿瘤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O.OO8R=1.261,P=0.000R=8.692,P=0.003R=1.382)(P<0.05)。结论胃癌淋巴转移状况与包括肿瘤大小、部位、Lauren分型和肿瘤浸润深度等在内的多项因素有相关性,可以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术应用于Ⅱ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52例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成X组(31例)和Y组(21例)并分别给予经腹和腹腔镜的广泛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数据。结果淋巴清扫数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外(P>0.05),其它方面及治疗有效率比较Y组均优于X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术在治疗Ⅱ期子宫内膜癌方面效果理想,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纳米碳和亚甲蓝示踪剂对临床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共有13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亚甲蓝,B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纳米碳,C组患者不给予示踪剂。比较各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甲状旁腺损伤状况以及低血钙症比例。结果术后,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和低血钙症比例均比C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比A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低血钙症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淋巴示踪剂纳米碳和亚甲蓝均能保护甲状旁腺组织,前者的保护作用更强,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纳米碳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中,应用前哨淋巴活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早期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保乳手术中加入前哨淋巴活检术,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2组患者均接受辅助放射治疗、内分泌综合治疗以及化疗。通过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复发率以及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手术出血量、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优良率为10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78.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加入前哨淋巴活检术,能够检查出腋窝淋巴阴性患者,缩小手术范围。避免腋窝淋巴清扫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且缩短手术时间与拔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二野淋巴清扫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采用经右侧第五肋间前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行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观察二野淋巴清扫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围手术期一过性房颤4例,胸胃排空障碍1例,胃食管反流6例,吻合口轻度狭窄2例,上切缘癌残留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5例,声音嘶哑1例,乳糜胸2例。检出淋巴1296枚,淋巴阳性率为12.5%(162/1296),淋巴转移率为73.61%(53/72)。随访1年,生存率91%(66/72)。结论经右侧胸腹二切口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术野暴露充分,更便于肿瘤切除和淋巴清扫,残端阳性率低,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瘰疬宁胶囊联合抗结核药西药治疗淋巴结核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2013年在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43例淋巴结核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组22例,在西医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予以瘰疬宁胶囊;对照组21例,予以抗结核西药治疗,合并寒性脓肿者予以局部清创换药。分别统计上述两组肺结核疗效、淋巴结核疗效、换药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核治愈率为100%(22/22),对照组为76.19%(16/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结核治愈率为100%(22/22),对照组为80.95%(17/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寒性脓肿者,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23±7)天,对照组为(51±13)天,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在两组中未见差异(P>0.05)。结论采用瘰疬宁胶囊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的淋巴结核合并肺结核临床治愈率高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瘰疬宁胶囊 肺结核 淋巴结结核
  • 简介:摘要通过对40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分析,针对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通过临床观察,针对手术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 肠梗阻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44例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前哨淋巴切除术,若前哨淋巴活检为阳性,则行腋窝淋巴清扫术,并记为观察组;若为阴性,则结束手术并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腋窝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复发情况。结果44例患者中16例前哨淋巴活检为阳性,阳性率为36.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腋窝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无发现肿瘤复发现象。结论前哨淋巴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囊癌腹部淋巴转移分布特征及CT、MR影像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胆囊癌腹部淋巴转移患者CT、MR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壁厚型、结节型、肿块型分别有19例、15例、7例。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低密度;MR影像学特征表现为T1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值升高信号增高。结论胆囊癌淋巴转移情况通过CT、MR影像扫描均能准确反映出来,胰头后方、腹腔动脉干周围、门腔间隙、腹主动脉周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是胆囊癌腹部淋巴转移的主要部位。

  • 标签: 胆囊癌 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 CT MR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中抽取48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观察组应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住院时间是(9.7±1.9)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住院时间是(15.7±1.7)d。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出院。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病灶中p53、ki-67基因的表达情况与淋巴微转移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术中取患者癌病灶标本进行检测,观察p53、ki-67的表达情况,再进行角膜蛋白CK检测观察有无淋巴微转移灶,分析p53、ki-67表达情况与淋巴微转移灶之间的关系。结果p53(+)患者中CK阳性率为高达64.71%,明显高于p53(-)患者的25.81%,P<0.05。ki-67(+)患者CK阳性率高达63.16%,明显高于ki-67(-)患者CK阳性率的34.48%,P<0.05。结论p53、ki-67基因的表达与NSCLC患者淋巴微转移灶之间有必然联系,p53(+)与ki-67(+)患者中淋巴微转移灶几率明显高于p53(-)和ki-67(-)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GTV直径对适形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患者,分析转移淋巴GTV直径对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60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GTV直径≥4cm和<4cm的适形放疗有效率分别为69.4%和91.7%,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淋巴结转移 适形放疗 GTV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MRI分别用于临床直肠癌淋巴转移初步判断的有效性。方法以2013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临床分组以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MRI组,每组人数均为86例。其中MRI组采用MRI检查,CT组采用CT检查,并将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分析诊断准确度。结果MRI组疾病检查特异性为100%,明显高于CT组87.5%,MRI检查特异性较好,P<0.05。结论CT、MRI对直肠癌淋巴转移均有良好诊断效果,其中后者检查特异性高于前者。

  • 标签: 淋巴结转移 准确度 CT 直肠癌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抗结核药对治疗“卡介苗性腋窝淋巴结核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完整切除局部淋巴结核病灶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22例;年龄28天~3岁。随访6个月~2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和复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苗性腋窝淋巴结核术后”患儿其预后和复发情况与是否应用全身抗结核药可能无关。

  • 标签: 卡介苗 淋巴结 结核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淋巴清扫术对于Ⅲ期手术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淋巴清扫术患者,其中上臂恶性黑色素瘤13例,前臂恶性黑色素瘤12例,手部恶性黑色素瘤15例,大腿恶性黑色素瘤8例,小腿恶性黑色素瘤9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术前通过查体以及B超、CT等检查方式证实四肢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肿大,初步定为Ⅲ期病人,给予实施腋窝、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通过淋巴病理加以明确,淋巴阳性定为Ⅲ期,阴性者给予去除。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腹股沟淋巴及腋窝清扫术,腹股沟淋巴清扫患者38例,腋窝淋巴清扫术患者40例;阳性者54例,阴性者24例。极少病例发生淋巴漏、炎症、淋巴管炎及下肢水肿,78例中共有54例证实为淋巴转移,共清扫454枚淋巴,其中172枚(37%)为转移。54例有淋巴转移组随访,49例健在,5例死亡。结论四肢恶性黑色素瘤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肿大患者,行区域淋巴清扫术是安全及必要的,Ⅲ期病变淋巴可切除,可治愈或延长生命。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2008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205例确诊为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5例PTMC患者中颈部淋巴转移率20.0%,年龄≥45岁、汉族、肿瘤最大径≥0.5cm及肿瘤多发病灶与PTMC淋巴转移有关,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发病灶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灶性等淋巴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计划,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