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改善人们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认识,从而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报道,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现状及原因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现状比较严重,引起的原因有较多因素。结论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要改变这种现状,减少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摘要兼具营养和药用功能的中草药添加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因素的需求,是一种理想的添加。本文试图分析中草药添加的有效成分和药理进展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 标签: 中草药添加剂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9月23例ADR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涉及药物共18个,ADR的比例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0岁的比例较高,分别占34.78%和34.78%。结论应合理使用注射,降低ADR的发生率。

  • 标签: 注射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地酸二钠对增强保湿保湿性能的效果。方法通过测定与水结合的能力,对5种保湿添加依地酸二钠前后进行保湿性能的测试。结果依地酸二钠能增强甘油、聚乙二醇400的保湿效果。

  • 标签: 甘油 聚乙二醇400 依地酸二钠 保湿剂 保湿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疾病中应用中药及其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儿科治疗的82例应用中药及其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在1-3岁儿童中的比例较高是46.34﹪,注射静脉给药的比例较高是53.66﹪。结论儿科中药及其注射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儿科疾病 中药及其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剂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用药情况,探讨其治疗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共计65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保元汤免煎,对照组采用传统汤剂,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各项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免煎在临床治疗方面均优于传统汤剂,给药过程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保元汤 免煎剂 汤剂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提高我院临床用药合理化。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治疗的550份患者病历,对患者采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用量以及用法等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本组采用12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7%,平均用药疗程为17天,走出说明书规定用量的占85.81%。结论在临床应用血化瘀中药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用药不合理情况,为达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药师必须根据药品说明书进行规范用药。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活血祛瘀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硫酸庆大霉素颗粒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知,统计结果表明某些剂型添加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甚至造成实验精密度超出标准规定,而致实验失败。我们采取了分离方法,将影响实验精密度的因素分离出来,保证了实验精密度,减小实验误差。

  • 标签: 抗生素生物检定 颗粒剂 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特点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类型及表现、转归等特点,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40~60岁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多,涉及药物种类较多,且累及系统和表现复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的表现呈现多样化,新不良反应情况较多,常见原因包括药物及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其中使用不规范可能为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注射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及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液 不良反应 药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及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09-2010年临床报告20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选择引起中药注射注射的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年龄、性别、ADR累及系统及类型、临床表现、药品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80例,占全部报告的38.83%,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46例,占57.50%。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找到发生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6-2012年住院患者ADR发生事件,统计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与患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男女比例11.26,儿童患者比例为1.9%,60岁以上老人为25%;按照药品种类归纳,活血化淤类药物ADR发生率为34/52,排第一位,清热解毒类药物为16/52,排第二位;ADR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53.8%)、神经系统反应(46.2%)、心血管系统反应(23.1%)、呼吸系统损害(9.61%),全身性反应(7.7%)胃肠道系统损害(33.79%)。按照发生时间统计,100%ADR发生在用药24h内。结论ADR易于发生在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多样,多数ADR在用药早期即发生,且主要为皮肤瘙痒和神经系统反应。临床药师及时监测并向临床医师公布ADR发生情况对于预防ADR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通过1例利尿引起的急性肾功损害病例观察,临床药师对利尿临床应用中存在的潜在肾毒性损害途径和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利尿剂 AKI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单8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实验所选择的80例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单,其中男52例,女28例,有药物过敏史的有8例,六十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5/80,小于18岁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2/80,其中出现比较多的是双黄连注射液,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患者出现中药注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医生在用药治疗的时候,必须要了解患者的适应症和用药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措施,尽可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助显在诊断胃部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对560例主诉中上腹不适临床疑似胃部疾病患者进行常规胃肠超声检查并对比胃镜结果。结果在561例患者中,检出胃部疾病者467例,胃部疾病发生率83.39%。超声检查漏诊、误诊8例,主要为早期胃癌及小面积的糜烂性胃炎。结论胃肠超声助显检查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故较内窥镜、X线钡餐检查更易为病人所接受,可用以大规模的胃部疾病普查工作。

  • 标签: 超声助显剂 中上腹不适 胃部疾病 普查
  • 简介:摘要尝试使用贝复联合吹氧治疗压疮,其优点不但在于护理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很好操作,而且对患者来说,治疗周期短,见效快,也相对经济实惠,容易接受,因此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压疮 贝复剂 吹氧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脱水甘露醇应用时机及临床适用症,收集脱水甘露醇患者使用情况,总结甘露醇使用原则及并发症。经过总结临床使用经验认为对于甘露醇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否则会出现甘露醇使用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不应盲目使用甘露醇,要严格掌握甘露醇使用指征,严防甘露醇使用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脱水剂 甘露醇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药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后,在对患者进行重要注射治疗,对两组的使用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74%),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X2=8.7417;观察组的用药合理性各指标均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用药合理性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