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指含氟的第三、四代喹诺酮药物,由于在原有的结构中引入了氟,致使其在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诸方面得以扩展,具有良好的疗效价格比。随着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用。因此,为便于临床上正确地使用该类药物,现就它们的药理特点做一简单的综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炉甘石洗剂在腹泻致肛皮肤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腹泻致肛皮肤损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1例,两组均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给予炉甘石洗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润肤霜、紫草油等外涂。结果观察组肛皮肤损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炉甘石洗剂治疗腹泻致肛皮肤损伤,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可明显减少护理工作量。

  • 标签: 肛周皮肤损伤 炉甘石洗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麻醉药阿替卡因在牙翻瓣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在口腔门诊挑选49例需做牙周翻瓣术的患者,用阿替卡因进行牙龈组织注射,采用医生和患者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卡因牙龈组织注射麻醉效果佳。结论阿替卡因用于牙翻瓣手术穿透力强,起效快,麻醉效力强,毒性低,并发症少,是该手术的理想局麻药。

  • 标签: 阿替卡因 牙周翻瓣手术 局部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手术安全。方法随机选取20136月—2014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管理,不对患者实施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管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的人数为1例,占3.33%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占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能有效保证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手术室的环境,确保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强化管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急诊科3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留置针组150例和头皮针组150例,观察外渗发生率以及反复穿刺率。结果静脉留置针组反复穿刺率及外渗率均低于头皮针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可减低反复穿刺和液体外渗,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急救效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急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藻酸盐在治疗肛脓肿中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84例肛脓肿术后伤口给予医用藻酸盐换药(治疗组)和90例肛脓肿术后伤口给予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用藻酸盐在促进,缩短创面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优于一般术后换药。

  • 标签: 医用藻酸盐 肛周脓肿 伤口 术后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基础治疗联合牙维护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予以探讨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57月—20167月本院收治的9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对照组(47例)予以基础治疗,研究组(48例)予以基础治疗联合牙维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症指标以及治疗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牙龈缺血指数、缺失牙指数以及牙周袋深度值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牙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基础治疗 牙周维护 慢性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1例肛化脓性汗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肛化脓性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积极术前准备后行手术切除术,随访时间1,无复发。结论肛化脓性汗腺炎需引起重视,手术切除范围要深面广,直达脂肪层,并引流通畅。

  • 标签: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1月至20147月间我院收治的牙髓病及根尖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根管治疗术,评价根管充填治疗恰填、欠填、超填情况及治疗成功率。结果100例患者118颗患牙恰填率79.66%、欠填率11.86%、超填率8.47%,根管治疗成功率90%。结论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病临床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但是需注意患牙位置、类型、钙化度等影响手术成败因素。

  • 标签: 牙髓病 根尖周病 根管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在牙领域炎症发生中的作用逐步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些细胞因子参与到牙疾病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对与牙周病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分类、功能及其在牙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IL 牙周组织 炎症反应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肛脓肿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在65例糖尿病合并肛脓肿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中重点加强患者的血糖监测、饮食加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术后给足量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加强术后伤口的冲洗换药,营养支持,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肛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无患者发生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 肛周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肛脓肿合并会阴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收治的一例肛脓肿合并会阴坏死性筋膜炎进行及时彻底的手术清创,术后每日冲洗换药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同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抗炎及对症治疗。结果经过32天的系统治疗,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肛脓肿患者应及早治疗,如发展到合并坏死性筋膜炎,彻底清创并保证引流通畅及针对性对症支持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 标签: 肛周脓肿 会阴坏死性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位肛脓肿应用挂线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3月—2016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肛脓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挂线组,每组患者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挂线组采用挂线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挂线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与常规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挂线法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难度低,治愈率高,疼痛程度低,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挂线法 高位肛周脓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脓肿一期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1月至201312月的64例肛脓肿行一期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4例患均行一期根治术,治愈率100%,无一例复发,无一例肛门畸形,肛门功能正常,平均住院时间16天。结论一期根治术治疗肛脓肿疗效较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肛周脓肿 一期 根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螺旋CT表现肾间隙扩散分析。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的螺旋CT扫描表现,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肾间隙受累率为68%,表现肾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间隙内侨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后进入肾间隙。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扩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地区2016—2018的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农村饮用水的供水情况和质量。方法收集广元地区201612月—20186月农村集中式供水厂和居民分散式供水点的水样资料,共收集样本360份,检测样本中菌落数量、浑浊度、pH、硬度、金属及毒理成分含量等项目,分析合格率和存在问题。结果自来水出厂水样本合格率与管网末梢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管网末梢水与井水合格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水期水样监测合格率显著低于枯水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色度、浑浊度、微生物指标外,出厂水其他指标正常,管网末梢水存在部分铁含量不达标,井水存在部分铁含量、铝含量不达标。结论广元地区农村饮用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情况,多为微生物不合格,部分管网水和井水含金属超标,今后需要加强饮用水的监测和安全建设管理,以确保农村居民正常饮水。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监测分析 集中式 分散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4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各科临床监控小组相配合,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10月11日、201311月20日及201411月19日所有住院7578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7578例,实查7391例,实查率97.53%;医院感染361例、40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4.88%、例次感染率5.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7.75%;综合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居医院感染病原菌首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70%,预防性用药占52.44%,病原菌送检率为50.43%。结论现患率调查基本反映了医院感染发生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针对监测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菌送检率;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标签: 现患率调查 医院感染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2—2015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变迁,从而将其作为依据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使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使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CLSI标准为依据判定结果。结果在四内我院一共分离了1618株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是其主要来源,所占比例为92%。分离株数也不断增多,从2012的116株到2015的696株,其标本分离株数增长到了原先的6倍。在对这些抗菌药物进行连续4的监测后,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亚胺培南是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药物,其从38.4%上升到了最后的56.2%。耐药率高于50%的抗菌药物有6种,且其耐药率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结论双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多,甚至有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出现。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就是多粘菌素E、舒巴坦/头孢哌酮。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变迁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对其造成的感染进行的临床治疗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