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加心理护理,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患者例数和复发患者例数,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经过以上方式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共有1例患者复发,无患者死亡,复发率为3.33%,死亡率为0.0%;对照组患者共有4例患者复发,有2例患者死亡,复发率为13.33%,死亡率为6.67%。经过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每次透析时血红蛋白检查留取血液标本的最佳时机,指导临床进行血红蛋白监测,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透析患者按干体重增长百分率分为<3%;3%~3.9%;≥4%三组,分别对每组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血红蛋白检查结果进行两两比较,观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体重增长<3%组,透中、透后与透前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3%~3.9%、≥4%两组透前透中透后均无差异。结论体重增长<3%组,为排除体内水分干扰,可于透后抽取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余下两组均可于透前、透中、透后抽取血液标本进行检查。

  • 标签: 透析患者 血红蛋白检测 最佳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常规规定检测各项指标的结果显示特点和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1230例,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分组进行尿常规检测,由医护人员整理和分析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次研究的1230例对象中,糖尿病尿检结果呈现阳性的男性患者有545例,女性患者有355例,呈阳性患者共900例,且女性患者白细胞酯酶、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检查呈现阴性患者330例,其中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80例,糖尿病检测结果呈现阴性时,患者尿常规各项检查结果呈阳性率要明显低于结果呈阳性时,比较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患者血糖指标控制能有效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人员要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预防能力,主动接受定期检查,以便在疾病早期接受最佳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尿常规检测 变化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原因以及解决方式。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这段期间内,将63例尿常规检验对象作为对照组,在解决相关误差问题后,再选择63例尿常规检验对象作为观察组。最终分析出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常规检验误差率(1例,1.59%)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15.8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检验流程,组织检验人员参与培训有利于减少尿常规检验的出错率。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解决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对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门诊由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主动咨询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系统抽样方式对1000例门诊患者自愿接受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就诊者求医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既往HIV主动咨询检测情况、HIV主动咨询检测认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在门诊由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的影响因素和可行性。结果1000例患者中共有564人听说过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32人曾经接受过HIV检测,但无HIV检测案例在检测前接受过常规主动咨询检测。经过对人群进行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介绍后,861人同意接受检测。结论迫切需要在人群中进行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宣教,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对提高HIV感染风险预防意识,增强HIV感染患者的生存信心和减少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艾滋病常规主动咨询检测服务 系统抽样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实施尿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接收84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诊断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尿常规检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比较84例患儿的2项诊断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84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经尿常规检验共检出81例(96.43%),相比超声诊断共检出73例(86.91%),2项方法检出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儿实施尿常规检验,可有效提高患儿疾病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尿常规检验 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毒副反应的类型、程度。方法我科于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17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化疗组和时辰化疗组时辰化疗组(CC组)86例,常规化疗组(RC组)88例。常规化疗组每日10am开始用药。时辰化疗组据生物节律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时机,将ZT-Z/2-B自控型输注泵用于时辰化疗组紫杉醇类4-7am;诺维本10am-12n;铂类10am-10pm;氟尿嘧啶10pm-10am;ADM-7am;伊立替康(CPT-11)7-11am。结果时辰化疗组血液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化疗组(p<0.01),胃肠道毒性时辰化疗组明显低于常规化疗组(p<0.01)。结论时辰化疗较常规化疗毒副反应低,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利于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时辰化疗常规化疗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为临床采血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56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测定;观察组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末梢血采集,静脉血采集方法获得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优势更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末梢血采集 静脉血采集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80例中青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老年患者RBC计数要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计数(P<0.05),老年患者的患者贫血比例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比例(P<0.01)。结论通过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这些现象表明年龄是一个影响因素,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血常规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血常规检查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作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收集114例研究对象,其中38例为确诊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缺铁性贫血组,38例为地中海贫血患者为地中海贫血组,另38例为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行血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DW显著升高,MCV显著降低;地中海贫血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DW无明显变化,MCV显著降低;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相比,RDW显著升高,MCV无明显变化。结论经血常规检查显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会显著的升高,MCV会显著的降低,这可以用于区别地中海贫血,筛选、诊断缺铁性贫血。如RDW无明显变化,MCV显著降低,则应警惕地中海贫血。

  • 标签: 血常规 缺铁性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3),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优有5例,良有8例,差有7例,优良率为65%,观察组患者优有9例,良有12例,差有2例,优良率为91%,对照组有6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观察组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4.3±8.4)min、(24.3±3.7)d、(376.2±22.3)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5±9.6)min、(15.7±3.4)d、(221.8±26.7)ml,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常规手术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其结果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8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患者,将所有健康体检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束后,记录两组人员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检查项目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人员血常规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人员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的检测结果,这说明观察组采血方式的稳定性高于对照组采血方式。结论静脉血可以更好的反映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组成,且所需时间短,能够稳定、准确的显示患者的体征,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式 血常规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脉采血组和末梢采血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静脉采血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RBC、Hb、HCT以及MCV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LT、MCH以及MCHC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的检验结果较末梢采血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检验中尿沉渣、尿常规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尿液检验的患者共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4例。对照组接受尿常规检测,实验组接受尿沉渣和尿常规联合检测。对比两组各项尿液指标阳性检出率。结果实验组中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粘液丝及管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均为常用临床检验方法,但单一尿常规检验各指标阳性检出有局限,联合检验效果显著。

  • 标签: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人群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样本,根据患者的自主选择结果,将其分为无痛组与常规组两个组别。无痛组行无痛胃镜检查,常规组行常规胃镜检查,两组护理要点差别在于是否采取麻醉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耐受性、护理与治疗满意度。结果无痛组恶心躁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7.96%)更小,可耐受度(94.87%)更高,较常规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应视患者各方面情况,将无痛胃镜作为首选,并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做好体征监测、术后给药并做好心理疏导,关注上述护理要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高龄人群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人74例,均进行早晨空腹采血,将血液标本均分为两份,其中1支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分别对两管标本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并进行比较。结果74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血清中TBIL、DBIL、AST、ALT、LDH、CK、CK-MB、K、Na结果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前后ALP、UA、UREA、Cr、GLU结果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一些生化检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在标本采集、运送及分离过程中应给予注意。

  • 标签: 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影响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均采用两种方式采取尿样,分别作为观察组尿样和对照组尿样,比较两组尿样的上皮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检出人数,探讨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尿常规检测结果在上皮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常规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可影响检验结果,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阴道分泌物干扰,以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阴道分泌物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规超声在诊断常见甲状腺结节中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50例对照组以及2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诊断,在常规性诊断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常规超声诊断,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诊断有效率、诊断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见甲状腺结节诊断中使用常规超声法能够较好诊断出患者病症,防止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维护患者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超声 诊断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已于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资料,包括采血方式包括静脉血和末梢血,采血时间均为早7点,采血时均是空腹状态,采集血样后两组的血常规检验手段相同,每份血样分两次检验,通过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的两次血常规指标数值的统计学比较来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末梢血组的两次间组内比较发现其中WBC、RBC、HBG、MCV、MCHC、PLT6项指标的数值统计学比较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组的两次间组内比较发现8项检查指标数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性均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组之间各项对比同样存在差异性,且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组在检查过程中,波动数值小,更能准确反映血常规变化,临床建议多采用静脉血采血检查血常规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查的462例患者,根据采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2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末梢血,研究组患者采取静脉血,两组均采取同一仪器(迈瑞BC-5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RBC(3.77±0.45)×1012/L、Hb(±)g/L、Hct(0.55±0.12)%、PLT(229.43±30.62)×109/L、MCHC(318.64±18.44)g/L及MCV(90.63±5.78)f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WBC(5.29±0.87)×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MCH水平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其检验结果不同,静脉血结果更为准确,故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以静脉血为主。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 检验 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