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 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 防范措施。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 本院肿瘤内科收入院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患者 73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出现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结果:通过对我院肿瘤内科发生风险事件的 73 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包括:感染患者 34 例,占比 46.57% , 跌倒坠床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收治的 124 例患儿并随机分为研究组( n=62 ,风险防范式护理)和对照组( n=62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外科护理管理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外科患者58例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并且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主要将患者分成研究1组与研究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9人,同时给予研究1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2组给予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2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并且2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也要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患者,小组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护理管理中使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将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到临床的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脑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内科护理中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肿瘤内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观察组(n=50),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并调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投诉事件发生率4.00%、2.00%,低于对照组20.00%、16.00%;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6.00%(P

  • 标签: 护理风险 肿瘤内科 投诉 满意度
  • 简介: 【摘要】目的 评价临床胃肠镜检查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回顾性分析法下,截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30例接受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及4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2021年1-6月未引入PDCA模式,2021年7-12月引入PDCA模式;观察、比较PDCA模式实施前后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实施PDCA 模式前相比较,护理人员各项工作指标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在实施PDCA模式后显著升高(P

  • 标签: 胃肠镜检查 护理风险控制 满意度 PDCA模式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属于医院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主要接收患有脑血管、脑部炎症、偏头痛等疾病患者,并给予一定的治疗和干预。因此,制定科学的护理管理政策,提高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已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神经内科患者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风险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心内科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心内科诊断与治疗的关系,探讨心内科诊断与预后的关系。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护理风险的控制。并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病房管理水平、护理服务水平、基本护理水平和人性化护理水平上均显著优于两组患者, P

  • 标签: 护理风险 心内科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诊检验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结果对医生的临床诊疗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地级市医院的门诊检验流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研究。通过运用流程分析、Delphi法等研究方法,对门诊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及风险问题进行了识别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检验过程中样本的采集、运输与处理等环节存在较高风险,而标本的标识、结果的报告与解读等环节是质量控制的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质量改进策略,如建立样本追踪系统、强化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认证、改进报告解读模式等,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执行。研究成果对提高门诊检验的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诊疗风险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 标签: 门诊检验 质量管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7年 10月之间本院收治的 200例呼吸科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之后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工作的质量明显提高,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新策略 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管理的全过程中,法律、法规未授权的预防和预防心理、生理或器官功能的伤害、缺陷、障碍或死亡 .目的:护理安全是判断护理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更是保障患者获得优质护理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措施,在许多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 [1]。结果:研究表明,护理安全措施在呼吸道护理部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该部门护理管理的安全性,也能够促进护理管理方面服务的提升和进步,也更值得积极推广护理安全的作用,其在呼吸科管理工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新策略 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患者为主要对象,具体选择近2年来在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象,对患者进行了平均分组,然后将其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常规性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照料和治疗,对于试验组而言,则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融合风险管理。结果:通试验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跌倒、抢救风险以及感染压疮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分析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 1 月至 2019年 1 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选 70名进行研究,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让实验 1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让实验 2组接受风险管理模式的干预,对两组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 1组相比, 2组的满意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P< 0.05)。结论:在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 , 除了接受透析治疗病人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存活几率得到提升之外 , 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 由此看出风险意识可以在血液透析室护理过程中加大推广 ,值得应用。

  • 标签: 风险意识 医院血液透析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 86例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43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43例,实施 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明显, P< 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检查中实施 PDCA循环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面风险管理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抽取本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7 月手术室高值耗材 2400 件进行研究,其中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6 月进行常规管理(对照组, 1200 件),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试验组, 1200 件),比较 2 组管理效果。 结果: 对照组耗材时长、每日清点时长、不良事件、漏账次数等均高于试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将全面风险管理应用其中,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 标签: 全面风险管理 手术室 高值耗材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手术室接收的患者中,选 100名进行研究,摸球实验法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50名患者。让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管理和风险意识管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 2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且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把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提升护理质量评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价值大,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住院时间为2019年1月-2月),根据采用不同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参照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每组各2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大池引流合并颅内感染的风险和护理对策 。方法: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本科接诊且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的病患 110 例,随机均分成 2 组。 A 组接受精心护理, B 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颅内感染发生率,总结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A 组并发症发生率 5.54% ,比 B 组 50.91% 低, P < 0.05 。 110 例病患中, 20 例发生颅内感染,占总比例的 18.18% 。 置管次数、置管前 GCS 评分、引流口脑脊液漏与置管时间等都与颅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P < 0.05 。 结论:导致腰大池引流病患发生颅内感染的因素有许多,需要在围术期中予以患者精心的护理,方可有效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

  • 标签: 护理对策 腰大池引流 风险因素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室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血液透析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0,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观察组(n=50,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管理教育 血液透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