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中运动及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抽取高中48名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人员进行运动干预以及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得知,青少年干预后的身体指标与素质有所好转,与干预前相比(P

  • 标签: 青少年 超重 肥胖 营养 运动干预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者心脏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 64例 CHF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 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大小以及 6min步行( 6min WD)距离。结果:护理前康复组和对照组 CHF者的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心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康复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康复组和对照组 CHF者的 6 min WD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 6 min WD均远高于护理前( P<0.05),且康复组 6min WD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和稳定心率,提高 6min步行距离。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慢性心衰;心率; 6 min步行     CHF(慢性心衰)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指由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室射血或充盈能力的受损 [1]。患者表現为乏力,呼吸困难,活动能力受限,同时液体储留在肺脏、肢端和其它器官,使机体变成充血状态,水肿,临床常见症状为气短、气喘、干咳,体弱乏力,心律不齐 [2]。此次研究选取蛟河市人民医院接收的 64例 CHF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服务干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6月我院接收的 64例 CHF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我院经病史、体检、 X线胸片等检查确诊为 CHF者;②预计生存时间 >3个月。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和系统性疾病者;②肢体活动障碍或残疾患者;③有其他严重的气质性病变者;④老年痴呆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法将 64例 CHF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32例。康复组男 19例,女 13例,年龄 45-79岁,平均( 63.54±3.61)岁,体重 53.41-91.24kg,平均( 68.14±2.09) kg,其中冠心病 12例,高血压 7例,风湿性心脏病 6例,扩张型心肌病 3例,缺血性心肌病 2例,其他 2例,心功能Ⅲ级 15例,Ⅳ级 17例;对照组男 18例,女 14例,年龄 44-79岁,平均( 63.57±3.42)岁,体重 54.03-91.25kg,平均( 67.67±2.13) kg,其中冠心病 11例,高血压 6例,风湿性心脏病 7例,扩张型心肌病 4例,缺血性心肌病 3例,其他 1例,心功能Ⅲ级 16例,Ⅳ级 16例。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听觉障碍或语言交流障碍,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包括一定的健康知识宣教,严格监测患者一般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基础护理:为患者配备一名护理人员,主要负责了解患者家庭状况、疾病状况、心理状况等个人信息。为患者建立护理档案,了解患者个人信息,对患者进行评估。开展讲座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解除其疑惑。严密监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②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性格特征与疾病状况。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对其实施开导、安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③运动康复护理: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增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康复速度。可采用 6mm运动的方法,每天进行 6min的康复训练。具体包括站立、移步、步行、小跑等。具体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状况,立即停止康复训练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护理 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大小以及 6min步行距离( 6minWD)。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率的比较    护理前康复组和对照组 CHF者的心率分别为( 97.91±8.06)次 /min和( 97.82±7.93)次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 1个月后,康复组心率为( 76.82±6.25)次 /min.远低于对照组的( 88.39±7.03)次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护理后两组 CHF者的心率均远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6min WD的比较    护理前康复组和对照组 CHF者的 6 min WD分别为( 262.07±27.41) m和( 266.86±27.30) m,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 1个月后,康复组 6 minWD为( 462.73±35.82) m,远高于对照组的( 350.34±31.56)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护理后两组 CHF者的 6min WD均远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近年来, 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居高不下的趋势 [3]。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心脏病的构成比,我国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但近年来其所占比例己趋下降而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明显上升。对于 CHF者的治疗,应以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为主,组织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比较不同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脑卒中)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脑卒中患者68例(时间范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所产生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1 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 76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和认知评分相比 P>0.05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和认知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 。 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功功能和认知功能,取得了积极的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对护理工作评价好,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功功能 认知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 200 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 100 例、对照组 100 例,观察组应用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 康复治疗,将两组治疗后 各项指标 进行对比。 结果 : 观察组 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 36.52±1.64 )分、 NIHSS 评分( 5.11±1.21 ) 分 、 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采用 针灸 联合 康复 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 。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国外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运动康复领域起步较早,发展更成熟系统,国内在相关领域稍显欠缺。现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运动康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运动康复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运动康复 理论模型 相关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慢阻肺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有 40 个病例,实施的分别是常规治疗、运动并呼吸训练,对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展开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以后的 FEV 1 、 FEV 1 /FVC 均要高于治疗前,研究组则比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上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运动并呼吸训练应用于慢阻肺康复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性成效,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具有选择和采纳的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运动并呼吸训练 康复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予以观察分析,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A1]1月至2022年12月收入住院治疗的[A2]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措施的不同均分为47例/组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对比康复成果。结果:观察组在FMA以及ADL指标对比中存在显著差异,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疗效对比中,观察组患者以97.87%,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为其实施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康复疗法 脑卒中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补阳还汤实施治疗,改善疲劳状况,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社区脑卒中,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7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为补阳还汤,分析疲劳改善情况。 结果: 从 治疗水平 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 FSS 评分 为( 20.5±1.3 )分,对照组为( 40.1±2.2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生存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补阳还汤治疗脑卒中,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并能够缓解疲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社区 脑卒中 疲劳
  • 简介:摘要:补阳还汤(BYHWD)是中药中治疗气虚血瘀的代表方剂。对中风、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均有有显著的疗效,且补阳还汤加减方剂颗粒剂等对于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脉络瘀阻证、糖尿病肾病、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经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补阳还汤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及抗炎作用、脑梗死、寒凝血瘀证、心脑血管证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补阳还汤的药理实验研究,以期对补阳还汤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和扩展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三萜皂苷抗肿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临床医学观察对比法,对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7月资料库中的594例肿瘤患者患者资料库进行检索,从中遴选出62例作为实验患者,依照治疗环节用药差异,分为病患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小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26/31),有统计学意义(X2=8.000,P=0.004,P<0.05)。结论:环三萜皂苷抗肿瘤作用和机制考虑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和抗侵袭相关,可作为有效治疗肿瘤患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 标签: 五环三萜皂苷 抗肿瘤 作用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运动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31例。乙组以常规康复治疗为主,甲组以运动康复为主,比较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结果: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后,甲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乙组(P<0.05);甲组运动功能评分大于乙组(P<0.05);甲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结论: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运动康复疗法的康复疗效更确切,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常规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 析在脑瘫患儿治疗中应用被动操 结合运动 疗法 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中随机抽 取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