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丹麦Sjoelund垃圾掩埋场下游含水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化学调查是评价苯树脂酸除草剂天然降解的基础。地下水中苯树脂酸的浓度达到65μg/L,主要为4—乙基氯—2—甲基苯树脂丙酸(MCPP)和2,4—两氯苯树脂丙酸(2,4—滴丙酸)。通过三个断面污染物通量的计算表明在垃圾掩埋场下游50—100m范围内可以去除苯树脂酸。随着与垃圾掩埋场距离的变化,在增加浓度和减少苯树脂酸浓度之同存在着对应关系,这表明降解是主要物质去除的作用。高浓度厌树脂酸代谢物的存在表明也发生厌降解作用。含水层的沉积物和地下水实验室降解试验表明好和厌作用可以原位降解MCPP。尽管计算复杂场地氯化物和苯树脂酸通量的不确定性及原位指示确定的特殊性,但是结论是天然降解作为Sjoelund垃圾掩埋场补救技术是可行的。因此,需要进行苯树脂酸天然降解评价技术的广泛研究试验,例如:特定的代谢物、映异物比例的改变、特殊稳定碳化合物同位素比率或微生物痕量。

  • 标签: 垃圾掩埋场 水文地质 地下水化学 苯氧树脂酸
  • 简介:搜集的六年地下水化学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被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污染的浅含水层的污染物的分布和氧化还原进程已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1990年发生石油泄漏后不久,大量的苯存在于污染源地区,在受污染的地区,地下水中的溶解被消耗掉。截止到1994年,Fe(Ⅲ)和硫酸盐的减少是显著的晚期电子接收过程。非常有意义的是,1994年的溶解甲烷在测量下限以下。这暗示了缺乏有意义的甲烷群。然而,到1996年,含水层沉积物中固相Fe(Ⅲ)的氢氧化物的消耗和地下水中溶解硫酸盐的消耗导致了甲醇类的大量繁殖。在1996年—2000年期间,水化学数据显示甲醇类的新陈代谢更加普遍了,对沉积物的萃取物16s-rDNA进行分子分析,显示了更加多元化的甲醇类的存在,相对于污染羽中心的外面,它和水化学数据反映的变化是一致的。该快速氧化还原过程反映了几种因素,包括大量污染物,相对快速的地下水流动(0.3m/day)(1foot/day)和原始存在于含水层沉积物中的可由细菌引起减少的低浓度Fe(Ⅲ)氢氧化物(1umol/g)。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水文条件下受石油碳氢化合物污染含水层中的氧化还原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快速发生变化,并且有效的固相Fe(Ⅲ)的氢氧化物影响了变化的速度。

  • 标签: 石油碳氢化合物 污染 含水层 地下水化学 溶解氧
  • 简介:目前,由于作为供水水源的地下水利用的增长,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引起高度注意。造成采用地下供水水源困难的因素,或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地下水资源——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或是水质不合格:含有大量的氯化物利硫酸盐,以及地下水的高矿化度(卡尔梅克,诺夫哥罗德和基洛夫州)。近10年,由于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

  • 标签: 地下水利用 有机物污染 俄罗斯 供水水源 地下水资源 污染问题
  • 简介:随着油田注聚合物区块和井数的增多,常规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注聚开发需求,由于活化测井能够克服传统的注入剖面测井示踪剂沾污、沉积、地层漏失以及不能在聚合物中均匀扩散等影响而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能够很好地用于指导注水方案调整、评价注聚效果和调剖效果等油田开发工作.

  • 标签: 氧活化测井 注聚开发 油田 应用 脉冲 注入剖面
  • 简介:在陆地环境中,人们越来越关心石油烃(诸如汽油和喷气发动机用的燃料)的分布和特性。特别是,这些化学物质的可溶部分因为它们的毒性而成为问题的焦点。非常低的浓度可以降低饮用水的质量。以前对大部分可溶的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特性的调查结果重点集中在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如平移作用、弥散作用、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表面络合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这些作用过程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合水层系统内污染物迁移的作用。目前的注意力已经广泛地集中在影响含水层内可溶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微生物性质和物理化学性。

  • 标签: 可溶芳香化合物 吸附 厌氧生物降解 饮用水 水质 交换柱实验
  • 简介:本文提供了采于1115个水井过滤器的7671个地下水样的分析结果(1993—2001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在丹麦,地下水被广泛用作饮用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目标。是描述地下水的现状、发育以及地下水受到的影响。本文对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计划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该项目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被监测地区。所补充的数据包括约6000个供水井的供水系统的监测数据。除了农药(杀虫剂)之外。还必须着重考虑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以监测项目所得出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讨论。根据化学性质,对所监测的有机微污染物进行分类:芳香烃;氯酚;洗涤剂;卤化脂族烃;醚(MTBE);苯酚和邻苯二甲陵盐(或酞酸盐)。所监测地区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化合物是:甲苯(18.7%)、苯酚(14.6%)、二甲苯(10.9%)、三氯甲烷(9.5%)和苯(8.8%)。浓度常大于丹麦饮用水的最大残留限量(MRL)的5种化合物是:二丁基酞酸盐(d.buthylphthalate)(28%)、苯酚(14%)、2,4.二氯苯酚(10%)、三氯甲烷(10%)和五氯苯酚(7%)。总的来说。在1993-2001年的监测期间。在1115个被监测的水井过滤器当中,57.8%的过滤器被检测出至少含有一种或者多种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年平均出现率为19%。

  • 标签: BTEX 氯酚 洗涤剂 饮用水 地下水 微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