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计算机技术目前在地震系统运用现状及现存分析预报体系存在问题,阐述建立数据仓库必要性及可行性,指出应用数据仓库和VPN技术可以提高观测资料使用效率降低获取信息代价、进行网上会商、提高分析预报效率和能力。

  • 标签: 数据仓库 VPN 地震分析预报系统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我省GPS观测网络主要内容与进展,以及该观测网络1995~1997二期观测概况,观测数据处理及所得到结果,网内地壳运动,包括网内各部分应变。应变计算表明,福建沿海强震孕育发生,其力源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以及菲律宾海板块对台湾岛东侧仰冲挤压共同作用所致,前者作用是均匀,后者是不均匀,但福建沿海强震孕育发生与后者关系更为直接。

  • 标签: GPS观测 地球动力学 地壳运动
  • 简介:数字化形变台站日常下载、处理直至管理数据,都应用《数字化通讯控制软件》、《形变前兆台站(网)数据处理系统》及《形变前兆数据库服务软件(台站版)》等三个软件交互进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本文结合我台观测工作实践,总结经验,以供台站同行共享。

  • 标签: 数字化形变资料 曲线畸变 台阶 突跳 数据管理
  • 简介:运用地壳形变垂直变化趋势,对福建地区跨断层流动场地资料定点形变资料进行分析,提取断层带形变异常特征;并对福建及其沿海地区若干次强地震进行研究,认为各断层带形变手段在福建及其沿海地区进行中短期或短期震情预测是可行

  • 标签: 地壳形变异常 中强地震 关系
  • 简介:数字化形变台站日常下载、处理直至管理数据,都应用《数字化通讯控制软件》、《形变前兆台站(网)数据处理系统》及《形变前兆数据库服务软件(台站版)》等三个软件交互进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本文结合我台观测工作实践,总结经验,以供台站同行共享。

  • 标签: 数字化形变资料 曲线畸变 台阶 突跳 数据管理
  •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模型是模拟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一个重要工具.但将其应用于强地震时,由于震源信息准确性较差从而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针对其中最为关键应力降参数,目前相关研究较为缺乏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确定方法.本文基于美国LittleSkullMountainMw5.6级地震2个近场台站记录地震动模拟,详细研究了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拟合强地震地震动伪加速度反应谱(PSA)来确定应力降参数值方法,并在计算应力降时引入了其它震源参数不确定性,随后对此方法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采用不同频段反应谱残差和计算得到应力降值差别较大,确定强地震应力降较为合适反应谱频段是中高频,采用该频段确定应力降参数值模拟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与实际记录较为符合;脉冲子断层百分比、断层长宽、倾角和深度等震源参数按截断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随机抽样,拟合得到应力降参数值与通过实际震源模型参数得到值相近.以上研究结果对确定一个区域中强地震应力降或强地震近场强震动模拟研究提供了更进一步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 标签: 随机有限断层法 应力降 中强地震 LITTLE SKULL Mountain地震
  • 简介:本文根据莆田地震台近几年来电磁波观资料分析,震例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辐射信号常在震前存在着起始异常-主异常-衰减异常-平静-临震异常、在平静时地震特征。本文对闽台地区几次强地震电磁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震短临预报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 标签: 电磁辐射 信息异常 综合分析
  • 简介:平安电磁波东西向数据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前都有明显高脉冲反应,因此统计了1993年平安电磁波仪器架设以来观测数据变化与地震对应情况。根据震级和震中距约束条件选取了12次6级以上地震,发现其中在8次强震前有明显异常现象,说明该测项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有较好异常显示。

  • 标签: 青海 电磁波数据 强震 前兆异常
  • 简介:本文对数字台网中心无线网络仪器及传输设备引起故障进行总结。

  • 标签: 数字台网 设备故障
  • 简介:本文研究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涉及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选择、震源深度对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基岩反应谱曲线影响、强度包络线函数及输入随机相位选择、土体非线性特性参数和土层剪切波速值选择、设计地震动反应谱标定等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典型场地计算剖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模型并通过逐项变换某些研究参数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影响及存在误差和相应规律。

  • 标签: 设计地震动参数 选择标准 影响因素 反应谱 加速度峰值 特征周期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九五”期间重点项目“震情监视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践,就“十五”项目建设可能遇到、值得注意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认为在技术系统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在实施过程,要时刻关注并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注意适用性。前期要开展网络布线最好采用主干光纤方案,以满足宽带高速网络应用。在对外合作时,要切实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地参与、共同开发,既要从中学习,又要检查、督促合作开发进程,当好“监理”;同时要随时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开发中所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特别注意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 标签: 应急指挥系统 建设 应用
  • 简介: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及基于GIS抗震防灾决策系统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抗震防灾决策系统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三种形式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真正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背景下出现。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
  • 简介:通过实时地震观测数据获取能力和计算机性能巨大提高,快速生成仪器观测地面运动和地震动强度空间分布成为可能,利用这一成果结合地震灾害易损性研究成果和地震灾害评估模型,可以对破坏性地震造成损失进行快速评估,为地震应急响应和决策指挥提供更可靠信息支持。本文概述了利用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在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了利用我省强震台网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基本思路。

  • 标签: 强震观测 烈度 震灾评估
  • 简介:每位研究地震地理学及其时间分布的人都注意到了地震活动性迁移存在,首先发现是顺岩石圈大断裂分布震源“连接”序列。如在其中北安纳托利亚(其分支穿过亚美尼亚、包括斯皮塔克和基洛瓦坎,甚至有可能穿过伊朗和巴基斯坦),从1939年开始对一连串破坏性事件进行严密地监视。1968年美国人根据这些事件计算出地震迁移速度为80公里/年。在地球上许多地区———南美洲和中国、太平洋列岛下俯冲带、高加索和亚平宁半岛

  • 标签: 断裂分布 地震台 岩石圈 俯冲带 基洛瓦坎 迁移速度
  • 简介: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性。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发震有较好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模拟结果在第二次地震周期之后,明显出现分段现象与鲜水河断裂分段几何特征较为一致;2断裂北西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发震情况也偏单一,在7级以上地震发震之前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此类现象与模拟结果一致;3断裂中段结构复杂,不仅存在分段还有轻度弯曲,模拟结果显示中段地震逐渐减小,破裂长度逐步缩短,并且出现级联破裂现象与历史地震较为吻合;43D模拟结果,地震破裂区域起始与终止位置大都发生在断层转折区域,特别是在乾宁和康定两处断层出现弯曲位置,这与鲜水河断裂历史地震发震情况十分相似。

  • 标签: 鲜水河断裂 断裂几何形态 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完整地震目录按照均匀抽取和非均匀抽取2种原则进行抽取地震,得到了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变化量间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得到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减小量间呈正比关系;在进行均匀抽取地震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b值变化较复杂,b值随地震目录遗漏率增加,或为增加,或为减少。同时,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地震目录遗漏率对极大似然法计算b值影响大于最小二乘法计算b值影响。

  • 标签: 完整性 B值 遗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