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Introduction:TacitusonLawandLuxury'quidenimprimumprohibereetpriscumadmoremrecidereadgrediar?villarumneinfinitaspatia?familiarumnumerumetnationes?argentietauripondus?aeristabularumquemiracula?promiscasvirisetfeminisvestisatqueillafeminarumpropria,

  • 标签:
  • 简介:对中国古代王朝而言,赋税制度是其赖以维持的根本,也是百姓与国家相互关联的重要纽带。对赋税制度的研究,为了解当时的经济情况、社会结构与国家运作提供了一个窗口。

  • 标签: 概念 展望 宋代 文书 赋税制度 古代王朝
  • 简介:《人物》2010年第4期发表平凡撰写的《毛泽东、董必武过问故宫盗宝平反》一文,叙述了故宫盗宝的经过,吴瀛先生写信给毛泽东、董必武请求为受冤者易培基平反,以及毛、董过问情况等。

  • 标签: 故宫 文化名人 调查 盛成 2010年 《人物》
  • 简介:《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筒.竹筒[柒]》包含近六十枚与朱表盗割官米自首案件相关的竹筒,本文从揭剥位置示意图、简文内容、筒的形制等方面对该案进行了初步复原整理与研究,并将之与“许迪割米”进行对比,认为该案比“许迪割米”案情更复杂、牵涉面更广、影响更恶劣。从特定的时空环境出发,探讨吴简自首简在自首制度研究上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审视孙吴中书典校事吕壹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朱表割米自首案 许迪割米案 自首
  • 简介:阮玲玉、筱丹桂先后自杀身亡于民国时期的上海,但关于二者自杀的讨论延续至今,这自然与二者的女星身份有关。二者自杀异同并存。本文不在于对比两案情节上的异同,而是希望通过对长时段下死因讨论的追踪,来挖掘在追寻死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对两的持续讨论实则都是对其死因的追问,作为自杀女性,其中或隐或明地充斥着对女性地位、权利等的讨论,故性别因素贯穿始终,同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身份、职业、地缘等又有不同的作用。

  • 标签: 女性自杀 社会性别 阮玲玉 筱丹桂
  • 简介: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时任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兼“中、美、英盟军”中国战区司令统帅的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随后来到花溪。

  • 标签: 蒋介石 1943年 花溪 中国国民党 国民政府 司令
  • 简介:这几乎是韩松最奢侈的时间。写作被安排在凌晨,不管睡得多晚,他总是4点左右起来,一直写到6点。在位于宣武门像铅笔形状的新华社新闻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韩松先生盯着一只在微波炉里盲目地爬着的嶂螂,他的手边放着一瓶威士忌和一盒治头疼的药,桌上摆着几份《人民日报》。

  • 标签: 韩松 科幻小说 布雷德伯里 新闻发布 柯云路 全国新闻界
  • 简介:嘉庆年间,直隶地方社会目趋动荡、民间秘密教会活跃是这一时期直隶总督必须面对的问题.巨鹿孙维俭大乘教案爆发于嘉庆十六年的直鲁交界之地.该案件资料存留相当完整,一波三折的案情使得从普通百姓到州县、省级官员与嘉庆皇帝都牵涉其中.以此案为切面,可以窥见嘉庆朝皇帝与直隶总督之间的复杂关系,两者间的关系对直省吏治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嘉庆帝 直隶总督 孙维俭
  • 简介:阿拉巴马号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性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 标签: 阿拉巴马号案 晚清时期 国际法 法律输入 理性精神
  • 简介:美国联邦调查局近期公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大学招生舞弊,涉案人员多达50人,涉案金额高达2500万美元,一位名叫威廉·里克,辛格的教育机构创始人在2011-2018年间帮助富人的孩子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作弊,或买通体育教练,以作为“体育特长生”被录取。

  • 标签: 舞弊案 美国历史 招生 大学入学考试 美国联邦调查局 体育特长生
  • 简介:复都制,又称陪都制,指一个国家设置复数都城的制度,与单都制相对。复都制始于周代,诸都城地位平等,无核心都城和陪都的区别。到唐代,唐玄宗称洛阳为陪京,表示洛阳只是辅助长安的陪都,将核心都城和副都顺序化,形成了陪都制,北宋时陪都制固定下来。核心都城和陪都的序列化,反映了世界秩序的根源从天转向理。复都制在4—10世纪以北宋为界,从以长安、洛阳为代表的东西复都制转变为以北京、南京为代表的南北复都制。这是由游牧地区和农业地区政治权力形态来决定的。随着复都制类型转变,复都间的交通干线网络从西部内地转向东部沿海,从东西向转变为南北向。陪都制的转变体现了唐宋变革论下农牧复合型国家解体以及向近代国家的转变,这是欧亚大陆共通的历史现象。

  • 标签: 复都制 核心都城 陪都 长安 洛阳 北京
  • 简介:本文旨在比较12世纪拉丁文流行的欧洲地区和中国宋代的书信文化。在这两种文化里,书信都由知识精英所写,用以达到文化和实际沟通的目的。宋朝士大夫群体作为一个庞大和具备深远影响的政治共同体,其内部的书信往来和官僚系统关系密切;欧洲的政治格局比较分裂,文人群体也较分散。在这两种文化中,书信文化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宋代的文人文化比较发达,成员在沟通方式上有较多选择,所以书信文化在宋代社会相对没有在中世纪欧洲那么重要。中欧书信文化最突出的差异在于书信的物质性,西欧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展出一套书法传统,而中国的通信活动却跟书法艺术密不可分。

  • 标签: 中国西欧 书信文化 文化比较
  • 简介:I:Anewneo-SumerianadministrativetextWebeginourstudyofthecityofNippurintheneo-Sumerianperiod(ca.2100-2000B.C.)withthepublicationofanunpublishedtext.ThistextbelongstotheOkayamaOrientArtMuseum,Okayama-shi,Japan.Prof.Dr.Takashi

  • 标签: 尼普尔 古城市 城市文化 历史文明
  • 简介:<正>本刊讯五代辽宋夏金史卷编写会议,于1984年9月5日至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自寿彝、邓广铭、王静如、陈述、程溯洛、陈振、任崇岳、魏天安、穆朝庆等同志。刘雪英、罗文斌、向燕南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通史 司马迁 史通 白寿彝 史书 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