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范仲淹所云“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主要在于倡导士大夫做官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勇于任事,敢于担当。这是一宋代士大夫为官从政的现实准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与处世精神。其形成原因大致包括民族传统精神、儒家思想影响、现实社会促动以及特殊个性等内容。范仲淹的言论身行和人格风范在宋代社会广泛传播,直接影响周围一些文官士大夫的处世态度,对改善当时的士风产生了一定作用。在当今社会,这种从政精神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宋代 士大夫 范仲淹 公罪
  • 简介:李英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专家、航天分子医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2018年年初,她在南国深圳参加第21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载人航天界的盛会。参会者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9名航天员,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和空间生命科学的顶级专家200多人,大家围绕'逐梦太空科技.

  • 标签: 空间骨丢失 细胞分子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员 核酸分子 小白鼠
  • 简介:“县(繇)”的本义是把人头悬挂在树上,引申为一切物体的悬挂。春秋时期晋楚齐等诸侯国出现的“县”,其实是一些诸侯大国处理一些新征服土地的方式,不再把它们分封给子弟或功臣作为领地采邑,而是直接掌控在公室之下,并派大夫直接管理,所用的名词就是“县”,意思正是直接“悬挂”在君主之下的行政区划组织,其性质是直辖性的都邑。这与“县”的本义是密切相关的。西周金文免蓝、元年师蔹簋中的“郑遂”、“丰逯”之“逯”应是“县”的通假字,也是指周王室几个屈指可数的未分封出去的并由周王室直接掌控的直辖性质的都邑,由周王朝直接派人管理的直辖城邑。从性质上说,这种“暹(县)”和春秋以及战国以后的“县”基本是相同的。西周春秋时的“县(繇)”及其假借字“运”“寰”相当于明清时的“直隶”和今之“直辖”。

  • 标签: 西周 金文 行政区划组织
  • 简介:在整个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一直拥有亚欧大陆的霸权.许多学者把这种结果要么归结为军事技术因素,要么归结为一神秘主义.本文认为,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游牧民族对外部的取向,游牧民族军事上的优势也来自其生产方式.

  • 标签: 13世纪 蒙古 霸权政策 游牧民族 军事技术 军事优势
  • 简介:易彬在《晚年彭燕郊的文化身份与文化抉择——以书信为中心的讨论》中提到:'彭燕郊与友人间的书信,目前仅有少量被披露出来,其中以胡风为中心的居多,与路翎、胡风、聂绀弩等人的书信较早即已随这些人的作品集披露。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彭燕郊有书信往来的原七月派作家或胡风分子.

  • 标签: 彭燕郊 陈敬容
  • 简介:"清官"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本来是作为一与"贪"相对立的价值取向来概括对某些理想官吏的评价.大致18世纪的一百年间,也就是为史家艳称的"康乾盛世",情况有了变化.官场中清官无法为,也不能为,处境空前尴尬;务实的能吏则大行其道,而能吏中多有操守不可深信之辈.本文以雍正对传统用人之道的另一思考为切入点,试图对上述政治现象作一比较深入的剖析.

  • 标签: 清官 能吏 用人之道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社会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冲击和知识经济时代迎面逼来,不管人们感觉到与否,伴随21世纪的钟声响彻寰宇,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将随之进入一个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年鉴是信息载体,年鉴最基本的属性是信息,它强调信息的权威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年鉴 产业化 知识经济 信息服务 知识服务 资料服务
  • 简介:本文论述《贞观政要》成书后,由作者吴兢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奏进。此后流传的各种版本,都来源于此。日本学者原田成提出的《贞观政要》曾由吴兢于唐中宗、唐玄宗时两次奏进,其书流传也由此分为两个系统的说法难以成立。

  • 标签: 贞观政要 原田种成
  • 简介:“孛儿只斤”──天狼的标志──关于《元朝秘史》中阿阑豁阿感生神话传说新探之三阿尔丁夫在《新探之一》文中,我证明阿阑豁阿所感不是“光”而是“天狼”①。在《新探之二》一文中,我进一步证明:阿阑豁阿所感的“天狼”不是也不可能是蒙古的图腾,而是后人所搞的“...

  • 标签: 神话传说 《元朝秘史》 孛儿只斤 成吉思汗 伊儿汗国 体质人类学家
  • 简介:藏传佛教曾在元朝宫廷广为流传,《元史》等官修史书中的有关记载,源出自元末明初的一部野史《庚申外史》,明代的作家将这段已被小说化了的历史进一步戏剧化和小说化,遂使藏传佛教沦为“淫戏”和“房中术”的代名词。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厘清汉文化传统中有关元代宫廷所传藏传密法的记载从小说到历史,再从历史到小说的复杂演变过程,并利用西夏、元代所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元代藏传佛教传播史,从藏传密教的语境中还原西番僧人于元廷所传所谓“秘密大喜乐禅定”的真实面目和本来意义,颠覆其于汉文文学作品中被色情化了的负面形象,重建历史的真实。

  • 标签: 秘密大喜乐禅定 藏传密教 元史 《庚申外史》 情色 拙火定
  • 简介:以儒释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宋儒的语词和概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这些语词和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三是这些语词、概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伊斯兰教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以伊释儒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借用的儒学概念范畴的思想内涵进行改造;二是这种改造基于伊儒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三是这种改造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伊斯兰教的立场坚定不移,对伊儒思想的异同严格区分,对儒学面对的问题适度同情,对儒学的整体思想全面观照,则是王岱舆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 标签: 以儒诠经 以儒释伊 以伊释儒
  • 简介:由于身处中国复杂的内战环境之中,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华活动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国共两党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战后初期欢迎联总援华,但此后又不约而同地对联总提出批评,从而导致一“殊途同归”现象的出现。国民政府对联总的救济数额和救济物资的分配方案不满,同时并不希望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公平地获得救济物资。中共则始终对联总抱有戒心,既将其视作统战争取的对象,又认为联总本质上是美国扶蒋反共的工具。

  • 标签: 国民党 共产党 联总 殊途同归
  • 简介:马薛里吉思为马可波罗在华的友人,曾任镇江路副达鲁花赤,其家族世传制作一名为“舍里八”的饮品技艺。本文以该饮品为中心,从制备所需果品原料的角度考察了他先後任职华北、云南与镇江的原因,否定了前人将《回回药方》中的“舍刺必”视为“舍里八”的异译,并循该饮品在元代又意译为“解渴水”的线索,从元明史料中检索其在中国本士化生产後的十四个不同品种,且分析了元代御医罗天益撰《卫生宝监》中所记的一个因过量饮用而致病的案例.

  • 标签: 马可波罗 马薛里吉思 舍里八 镇江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佛道关系 佛典翻译 文化心理
  • 简介: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家认为,中国古人类学的“多地区连续进化说”是一意识形态研究,目的在于虚构和想象中华民族的久远历史与当下认同,以致于沦为一民族一国家建构的官方工具,从而达成对其“去客观化”和“去科学化”的目的。本文对其产生与发展的脉络简要考察后发现,这一学说完全建立在现有出土化石基础上,而且是中外数代古人类学家百年努力的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认为“多地区连续进化说”含有民族主义话语实际上是一西方对东方的想象。

  • 标签: 多地区连续进化说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建构 中国印象
  • 简介:“华衣衬美人,佳瓶盛芳醇。”我省的茅台酒瓶,独具一格,最富地方特色,备受顾客的称誉。酿造茅台酒之初,并无酒瓶,由沽酒者自备盛器。至清咸丰以后,才有茅台村附近的中华村烧制的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盛酒出售,有能装一斤、二斤、三斤不等的三型号。但这种酒瓶体积大,质量差,既不便携带,且易破损,后又改为长方形微扁的陶质酒瓶,每瓶盛酒三斤。直到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举行的世界物品展览会上获奖后,名驰中外,销量日增,为适应外运需要,成义荣和两烧坊几经研究,试制成与现在形状相同的圆柱形小口短颈的黄色陶质酒瓶,此种定型的茅台酒瓶,一直沿用到解放以后。1958年,为使装璜美观,曾改为形状相同的白色细瓷瓶,因其漏酒,又改为乳白色的玻璃酒瓶,形状不变。这种酒瓶通入电光后,晶莹璀璨,颇为绚丽,深为人们喜爱,一直沿用至今。它开初由桂林制造,因运费高昂,后为贵州清镇烧制。为降低成本,继建成茅台玻璃厂制成现在的茅台酒瓶。

  • 标签: 中华村 陶质 衣衬 沽酒 地方特色 玻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