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三部曲)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的代表作之一,由(1952)、(1957)和(1959)三个故事组成.这三个故事定位于遥远的古代,却影射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具有深邃的现实意义,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但这部小说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它纵贯全书的浓厚的童话特色,这也是小说形式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在卡尔维诺逝世二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领略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著作中的精髓--对童话的借鉴和超越.

  • 标签: 《我们的祖先》 童话特色 小说 意大利作家 伊塔洛·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
  • 简介:<正>埃及作家纳·马哈福兹在阿拉伯世界被誉为小说界的一座金字塔。他的作品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影响了一批青年作家,并通过广播、电视、电影传到家家户户。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因而受到国内外不少评论家和研究工作者的重视。马哈福兹在半个世纪里,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丰硕成果(专著及论述不下四、五十种)奉献于世。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性,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加之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和开拓,因而赢得了同行的赞扬和尊敬。

  • 标签: 小说形式 阿拉伯 作品 社会小说 作家 地方色彩
  • 简介:本文以法国作家布朗肖的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沉默与声音这一对概念,深入分析了布朗肖对语言和文学的独特认识。作为当代法国文学界与思想界一位特立独行者,较之他的朋友勒维纳斯、德里达和福柯而言,生前相对默默无闻的布朗肖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肖的文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正在对西方思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 标签: 布朗肖 沉默 声音 文学理论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劳伦斯·布尔的《环境想象:梭罗、自然写作与美国文学的形成》与《为濒危世界而书写》两部环境文学批评专著中核心概念的变化与发展,具体展现布尔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说明两部著作在批评视野、核心伦理观与生态思想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显示出深层生态主义与人文生态主义不同的侧重点,代表美国第一、第二浪潮生态文学批评不同的立场与观点。

  • 标签: 劳伦斯·布尔 生态文学批评 环境文学批评理论 地缘性
  • 简介:女性言说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用来突破男权叙事传统的有力策略。汤亭亭、谭恩美以女性为中心描写美国华裔/华人的生活和经验,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她们站在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通过运用自传(传记)体、说故事、章回体等多种叙事策略,将个人、家庭的经历放大为群体的经验,阐释成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们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 标签: 女性言说 汤亭亭 谭恩美 叙事策略
  • 简介:1945年,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Mistral)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拉丁美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诗歌充满了“柔情”,是对爱的礼赞。爱情,是她早期创作中吟咏的主题。随着个人生活境遇的改变,她笔下的“爱”,从男女情爱延伸到对“母爱”的歌颂。

  • 标签: 米斯特拉尔 诗歌 母爱 大自然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异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异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澳大利亚土著女性传记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解构了白人传记的叙事策略和叙事传统,颠覆了殖民地官方历史及霸权话语,而且在凸现澳大利亚文学的后殖民性、重塑土著文化身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澳大利亚 土著女性传记 后殖民 文化身份 叙事策略 当代文学
  • 简介:德拉布尔在小说《七姐妹》中采用了多种元小说叙事策略:前后矛盾,展示小说的构造过程,揭示其虚构性;不断变换叙事视角,大量运用不可靠叙述,揭示小说的语言构成性:戏仿传统日记体小说与古典英雄传奇故事,颠覆其叙事成规,打破读者期待。元小说叙事策略的运用展示了德拉布尔对后现代小说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也昭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 标签: 《七姐妹》 元小说 矛盾 叙事视角 戏仿
  • 简介:在童话小说集《仙草姑娘》的后记中,戴潍娜说这是一本由“梦话”攒成的小书。这是对其创作的最好阐释。我们因此明白,她的小说——我们甚至很难以确定的文体来指认那些文字,“梦话”应该有固定的文体吗?——何以呈现出如此独特的气质。

  • 标签: 青春 小说集 梦话 文体 童话
  • 简介:新世纪以来,广西电影由于受政治性、民族性因素的影响,使其表达走向了堆砌、夸饰,而缺少民族、生态与审美地有效融合,因而表现出了某种文化症结,结合广西本土元素、融注民族风情,从审美性、生态性角度进行不断深挖,是当下广西电影突围的路径之一。

  • 标签: 广西电影 民族风情 原生态 广西模式
  • 简介:王鲁彦的短篇小说《柚子》一直被认定为作家创作前期的不成熟作品,但是小说中荒诞的文学情境、反讽的艺术手法以及“反英雄”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小说《柚子》已经具备了黑色幽默小说的特色。

  • 标签: 《柚子》 黑色幽默 荒诞 反讽 反英雄
  • 简介:朱敦儒是北宋苏轼与世长辞到南宋辛弃疾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间的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词人。青少年时期词以其"婉丽、疏朗"的风格特征为主,但至"靖康之变"后,朱敦儒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南渡以来的悲哀、凄苦、愤激、感怆,继而转变为放任旷达、闲适恬淡,反映出其思想的变化过程。

  • 标签: 嬗变 愤激 恬淡
  • 简介:<正>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五四新文学的本体,特别是那些直接回答文学本质及艺术形态的命题,无一不是缪斯女神的馈赠品。“文学是人生的反映”这一五四时代影响深远的文学本体命题,就是茅盾直接从西方文论中引进的。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曾说:“西洋研究文学者有一句最普通的标语:是‘文学是人生的反映’”,他还进一步解释这一命题说,这就是告诉人们“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映出来”。“文学是心灵的表现”这一五四时代激动人心的文学本体命题,则是创造社诸君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宝库中移植过来

  • 标签: 文学理论 影响深远 西方浪漫主义 西方文论 五四新文学 文学本体论
  • 简介:“我”从一场可怕的求生运动中挣扎出来,黑沉沉的原始森林包围着我,孤独的山坡上有我所不理解的,似乎要吃人的野兽。而那座沐浴着阳光的山峰是那么高不可攀,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应该干什么?答案隐没在朦胧之中。

  • 标签: 《神曲》 自由意志 幽默 原始森林 “我” 吃人
  • 简介:写给未来的书简──司汤达作品中的“现代”特征谭雄一、献给少数幸福者与司汤达同时代的人在谈到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夏多勃里昂、福楼拜、莫泊桑、左拉等大名鼎鼎的文学大师和作品时,怕总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地全倒出来,可要是问到亨利·贝尔,却没有几位读...

  • 标签: 司汤达 《红与黑》 心理描写 现代小说 美学特征 作品
  • 简介:"双性人"形象在图尔尼埃作品中广泛出现,成为其重要的写作元素之一。图尔尼埃的"双性人"写作建立在对西方神话的全新诠释之上,同时作家对这一主题思辨性的探索,使之上升到超验的境界。图尔尼埃的"双性人"主题表达了作者回归原始,超越性别冲突,探索人生存状况之外的存在可能性的愿望。

  • 标签: 米歇尔·图尔尼埃 双性人 神话 思辨性 超验
  • 简介:《金瓶梅》作为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细致深入。而其中对女人的鞋的描写更是随处可见。《金瓶梅》中的鞋并不是简单的服饰描写,它还是一种特殊的意象,这种意象反映了西门庆的性变态心理,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有一定作用,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西门家族鼎盛的代表意象等等。更多还原

  • 标签: 金瓶梅 意象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