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基于2003—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企业表内列报的预计负债金额与表外附注中披露的或有事项频数为考察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权力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权力与表内列报的或有事项信息显著负相关,而与表外披露的或有事项信息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管理权力对企业表内预计负债列报的负向影响显著增强,而对表外或有事项披露的正向影响明显减弱。在当前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背景下,管理可能会利用其控制权操控或有事项信息的披露方式,自我服务偏好明显。

  • 标签: 管理层权力 机会主义动机 环境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信息 自我服务偏好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
  • 简介:财务舞弊公司受到相应处罚后管理会受到外界的压力,外部审计师也会加大对舞弊公司的审查力度,但外部审计能否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外部审计师与管理之间的博弈关系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将财务舞弊公司的账户分成高风险账户与低风险账户两种,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财务舞弊公司后续期间的管理与审计师之间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构造了一个审计师与管理对于财务舞弊公司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得到了两者的最优行动策略及相应的策略提升方法。

  • 标签: 财务舞弊公司 博弈分析 后续公司治理水平
  • 简介:本文以我国2008~2013年披露研发投入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股权制衡、管理持股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受到终极控制权性质的约束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股权制衡、管理持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内股权制衡、管理持股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股权制衡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管理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

  • 标签: 股权制衡 管理层持股 技术创新投入 医药行业
  • 简介:在对某些特定事项的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会碰到这种情况:审计需要核实的事项缺少直接记录,没有留下任何审计轨迹,审计人员无法运用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和分析的审计方法。此时,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原理,或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替代的审计方法。

  • 标签: 项目审计 审计轨迹 臭氧层 创新 履约 国际
  • 简介:本文构建回归模型,依据2003—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和三季度季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考察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与三季度季报披露和预约披露的及时性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中报披露时间、证券交易所、流通A股比例、流通B股比例和公司规模等可能存在的影响之后,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在三季度季报披露和预约披露中可能存在信息操作的动机,以至有时并不完全遵循“早些公布好消息,迟些披露环?肖息”的规律。本文证实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企业业绩对三季度季报披露和预约披露的及时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建议进一步研究减少上市公司信息操作的空间,大力推进投资者关系管理,切实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 标签: 及时性 企业业绩组合 企业业绩差异 信息操作 好消息 坏消息
  • 简介:在信用突变下,依赖于模糊评价技术的传统预警模型存在较大局限性,对此,基于偏好信息熵与元可拓理论相融合的偏好熵权元可拓模型,选取江苏苏州地区某样本企业不同时间点的实测数据,对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预警结果进行评价。文章认为,信用突变促使样本企业对应于不同时间点的警情质量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但是,并未引发样本企业警情等级短期内出现"跳跃式"突变,样本企业警情等级始终处于轻度状态,这足以表明偏好熵权元可拓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预警难题。

  • 标签: 信用突变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银行预警系统 偏好熵权物元可拓模型 信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