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产业集聚既产生经济效应,又存在不可忽视的环境外部效应。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影响。通过构建产业集聚水平的平方项和立方项的面板回归模型,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N"型关系;同时,就全国水平而言,我国产业集聚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抑制环境污染的程度。我国应加大教育与科技投入以及加强环境规制与监管,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

  • 标签: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集聚水平 N型曲线
  • 简介:本文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对CGSS数据库中有关政府满意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城市居民政府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是否在政府主导的行为中遭受过不公正对待,是对政府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其中又以基层选举的影响最为强烈;当教育程度达到高中及同等文凭以上时,教育程度提高会降低政府满意度;中共党员身份会提高政府满意度;社会经济地位下降也会降低政府满意度;民族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和宗教信仰也不直接影响政府满意度。同时,本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 标签: 城市居民 政府满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呈倒U型规律,我国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区间。电信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和分销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明显,而运输服务化的提升效应并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不利影响,减弱制造业服务化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劳动者的技能类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和价值链分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较大。

  • 标签: 制造业服务化 劳动收入占比 全球价值链分工 人力资本 服务投入异质性
  • 简介:[目的/意义]基于695份江西省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方法/过程]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初始变量是如何通过中间变量(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分项支持政策评价)影响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支持政策的总体满意度的。[结果/结论]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满意度、分项支持政策满意度都不高;村庄所处地形为山区、交通条件、政策认知、感知的沼气池政策力度与感知的太阳能热水器政策力度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满意度,还会通过户用沼气池修建补贴政策评价、太阳能热水器购买补贴政策评价,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满意度。研究还表明:改善村庄交通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政策认知、加大沼气池政策力度与太阳能热水器政策力度,会显著降低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评价为“不满意”的可能性,增加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体评价为“满意”的可能性。

  • 标签: 农村居民 清洁能源 政策满意度
  • 简介:"稻强米弱"是稻米市场呈现的独特价格现象。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稻强米弱"背景下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影响显著,且国有资本占比对两者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具体来说,国有资本占比越高,比价扭曲对资本配置的扭曲作用越弱,对劳动配置的"倒逼作用"也越弱。而且,当国有资本占比超过某一阈值,比价扭曲对两种要素配置的影响方向会发生逆转。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稻谷加工业要素配置优化,既要考虑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又要兼顾"稻强米弱"的外在影响。

  • 标签: “稻强米弱” 稻谷加工业 要素配置 倒逼效应 政府保护 粮食安全
  • 简介:[目的/意义]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加强的背景下,如何在考虑碳排放约束的情况下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物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2004—2015年的物流效率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面板数据对影响物流效率的宏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物流效率总体水平偏低,各省物流效率随时间波动较大。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西部地区物流效率的对策建议: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靠能耗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重点放在物流技术创新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切实提高物流业效率;联合周边各省(区、市)设计合理的物流系统,构建高效的信息平台;制定适合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政策,促进物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物流业 碳排放 西部地区 基础设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简介:从2015年国内新三板上市的960家江苏省上市公司中,选取有私募基金参与的203家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特征、私募股权参与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结果发现,PE声誉指数、PE是否联合投资、PE持股比例、管理层获酬率、股权融资率、技术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短期融资能力与企业成长呈正相关,而管理层持股比例、管理者能力、内源融资率与企业成长呈负相关。

  • 标签: 私募基金 企业特征 企业成长性 新三板
  • 简介: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资差距。对政策的启示是关注微观层面的行业工资水平及其差距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和调节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工资溢价。

  • 标签: 行业工资差距 技术进步 城镇地区 微观测度 工资溢价
  • 简介: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具有技术、知识密集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级地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细分为三类指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的二次关系,其中,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的正向效应最接近最大值,其次是上海市、江苏省和天津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性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U”形关系。

  • 标签: 产业集聚 市场竞争性 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产业 集聚专业化
  • 简介: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9个省级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SUR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我国自主研发和国内外技术获取对新技术供给和技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主研发对新技术供给和新技术经济效益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获取中只有技术吸收对新技术供给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其它均不显著,同时也只有购买国外技术对新技术的经济效益有显著的影响,其他均无显著影响。经测算得出我国的技术成果应用转化率为34.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因此,中国当前应该注重内部自主研发与创新,不能过度依赖国外技术,注重“技术本土化”,加强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吸收和改造与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和转化,并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

  • 标签: 技术要素 供给侧改革 技术成果 经济效益测度
  • 简介:以沪深两市2013—2016年A股722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法和中介效应研究方法分析了2012年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以来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股权集中度、财务报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是显著正向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为显著反向关系;同时,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 标签: 股权集中度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审计质量
  • 简介:房地产和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行业增加值占比、投资增长率和产业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探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区域特征,分析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这三个指标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最终依据实证结果,分析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房地产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的可能原因。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 房地产业 实证分析 面板数据 西部地区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