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修订的COPE量表对53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及其在正、负压力情境下应对方式的异同.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但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且负多于正;(2)中小学教师应对两类性质压力采用的方式趋于一致,具有一定的跨情境.但在应对负压力时,倾向于联合使用各种应对方式,且更倾向于采用精神寄托、行为解脱等非适应应对方式.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情境性 中等 应对方式 倾向 压力
  • 简介: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exRoleInventory,BSRI)自1974年发表后,就被广泛应用于个体性别角色以及做与个体性别角色相关的研究中,但是贝姆性别角色量表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论证的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BSRI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印度和马来西亚以及西亚的以色列等国家(地区)的使用情况,以期为BSRI的应用以及做与性别角色相关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BSRI 性别角色 跨文化一致性
  • 简介:随着我国司法形式的发展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在涉少刑事审判过程中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司法尝试,但其必要却尚未被详细加以论证。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心理干预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机制的引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证明将心理干预引入青少年司法过程的必要,并对已经或将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列举。

  • 标签: 涉少刑事审判 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 青少年犯罪心理
  • 简介: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的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的准确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的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的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和提取流畅的差异造成的。

  • 标签: 小学生 回忆任务 学习判断 准确性
  • 简介:3-9岁儿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发展冉乃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前言国外对自我意识和社会发展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皮亚杰、科尔伯格对自我意识做了有价值的探索;前苏联心理学家除对自我意识的本质、结构进行研究外,对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 标签: 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自我认识 去自我中心化 自我情感 社会化过程
  • 简介:本文以主要症状为强迫并以具有典型强迫人格特征的一名大学生为例,主要运用心理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症状的成因,促成其情感的领悟和行为的改变。咨询目标不仅在于缓解或消除症状,也试图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另外,本案例也注意了认知改变、行为训练、与家庭辅导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各种方法尽快减少症状的影响,及时恢复其社会功能,并最大可能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有特别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动力学 强迫症 个案
  • 简介:大学新毕业生工作适应不良是常见的现象,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担忧和顾虑的问题之一。这位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求助者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且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其抑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并且有深刻的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诊断为神经衰弱,采用态度治疗和心理稳定化技术后,经过两个月的咨询,求助者的神经衰弱症状基本消失,对自己和未来的态度基本明朗。一个月后电话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 标签: 新毕业生 神经衰弱 态度治疗
  • 简介:西方的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是可行的,这一点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目前课题组进行了多项关于信仰基督教儿童和信仰天主教儿童宗教认知发展、宗教情感发展、宗教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任务、年龄、性别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如何挖掘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有关实验研究,不仅对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而且对丰富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

  • 标签: 中国 宗教心理学 实验研究 可行性 重大主题
  • 简介:处理数量语义信息时存在左右轴表征作用,还是更多为上的隐喻语义表征。本文从具身认知观的视角,探讨中文数量语义信息处理时是否存在空间表征效应。阅读数量信息的句子,实验一受试用手指顺上下轴的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实验二,受试用手指顺左右轴的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研究发现空间动作一致效应在上下轴中存在。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更多为上的隐喻原则基础上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文数量 句子处理 具身认知 感知动觉计划 空间动觉兼容性效应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与人际适应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测试量表》及《大学生人际适应量表》对280名高师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同一性地位主要分布在同一扩散一积极的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2)人际适应量表总平均分为3.52,人际适应总体上呈正向趋势;(3)大学生人际适应与自我同一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同一形成的越好,人际适应也就越好,同时人际适应能力的增强对自我同一的确立也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人际适应
  • 简介: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水平在“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的自我投入”这一因子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的危机”这一因子上的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3)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初中生 自我同一性 心理健康
  • 简介:物理问题创造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的过程,而表象对问题的创造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解决中的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解决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和中等程度创造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的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很高和较高的学生较少,表象丰富较低的学生较多。

  • 标签: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 表象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 简介: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逐步深入,官兵的意志品质成为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直接因素,如何帮助官兵培育良好的意志品质,随之成为当前军队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必要入手,探讨了利用国家、军队和个人三级联动的模式来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实现途径。

  • 标签: 军人 意志品质 实现途径
  • 简介:个体社会地位高低的认知与患者对医信任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又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00名过去一年内自己或家属曾有就诊经历的被试,启动其社会地位感知后考察对医信任的水平。结果显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对高社会地位感知组患方的对医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8,p〈0.05),能够有效解释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得分变异的3%。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低地位感知组患方信任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1,158)=2.21,p〈0.05]。研究结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性别。

  • 标签: 医患信任 社会地位感知关系认知 家庭经济收入 性别
  • 简介:采用《大学生社会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对60名被试进行研究,区分出社会发展良好、中等和迟滞的被试。接着采用行为实验的方式考察社会发展水平对被试交往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只对被试与女性互动对象互动的面部表情上产生影响,而社会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水平对被试与不同性质个体互动的某些行为上产生影响。第二,社会发展的总体类型对被试面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反应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仅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而社会认知发展类型和情感发展类型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表现出有限的影响。第三,社会发展迟滞的大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实验任务冷漠或过度热情的现象。

  • 标签: 社会性发展迟滞 大学生 人际互动 行为实验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50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气质乐观与心理幸福感(即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归因方式问卷的总分与气质乐观、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气质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归因方式的自身雏度上,乐观者、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无显著差异;持久和整体性维度上,对可控低水平事件的归因方式无显著差异,对中、高水平事件,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比乐观者更悲观;(3)归因方式对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气质乐观为中介变量。

  • 标签: 归因方式 气质性乐观 悲观 心理幸福感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岁儿童气质活动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3~5岁儿童气质活动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儿童的父母在溺爱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岁不同活动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岁不同活动的男孩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岁不同活动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 标签: 活动性 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气质
  • 简介:<正>教育工作者研究创造力的测量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构成创造力的多因素性质使这种测量产生困难。但研究的趋向已集中于作为创造性行为的基础的一些共同因素(参阅戴维斯和奥萨利文,1980;克莱恩,1982)。人们提出独到的思想组合和形成新知识的认识能力,以及导向"创造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辅助教学 解决问题 创造力 全体学生 计算机技术
  • 简介:采用广义问题网络使用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以探索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抑郁显著正相关;(2)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单向预测作用.即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社交焦虑;对于女生,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和抑郁。

  • 标签: 问题性网络使用 幸福感 社交焦虑 抑郁
  • 简介:探讨箱庭疗法对社交恐怖症青少年心理治疗的有效治疗过程。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患有社交恐怖症的女性青少年进行14次箱庭治疗,结果发现:箱庭疗法能改善其交流焦虑和回避行为,缓解其在社交场合的情绪反应,促进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健康的人格发展。

  • 标签: 箱庭疗法 社交恐怖症 青少年心理治疗 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