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勒兹思考的伦理学不同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伦理学。西方近代伦理学(如康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价值判断或者道德律令——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的行动遵守于规范。而勒兹反复坚称他的伦理学是基于"生存论"/"实存论"的,这种伦理学不是规范伦理学,也不是描述伦理学,因为,后二者都关系到伦理规范,而勒兹的伦理学朝向的是一种"内在性生存模式"的伦理,勒兹对伦理学与道德的区分也是奠基于这一"内在性生存模式"。同时,也正是因为"内在性生存模式",勒兹的伦理学是"内在性生存模式的表型学",它代替了总是将存在归于先验的诸价值的道德,据此,这种关切到"内在性生存模式"的伦理学,它根植的论域不再是意识层面上的先验的神圣的道德律,相反,它关注的是个体身体被影响的能力、力量,等等。

  • 标签: 德勒兹 伦理 道德 内在性 身体
  • 简介:科尔斯戈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的四种方案中,以“实践同一性”基础上“目的王国”的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的正当性,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的“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戈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对科尔斯戈的质疑。

  • 标签: 规范 正当性 康德 伦理学 先验逻辑 政治哲学
  • 简介: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与特色,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与是较之仁要出现更早、更为重要的观念与实践。礼,三代甚至更早既已产生,到了周代形成了礼乐文明制度,观念的出现,体现了周代人文意识的觉醒。要研究清楚中国道德文明的渊源、本质、特色与规律,就不能不对上古社会的礼与或者宗教与伦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注重礼仪,礼仪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因此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中国传统伦理 中华民族 礼仪文化 核心观念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