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2 个结果
  • 简介:临夏初夏大(暴)雨实时预报系统崔学祯曾宏略(临夏州气象局731100)引言该系统利用1985—1994年5—6月各时次和各层次历史天气图资料、国家局数值预报产品和本州境内地面资料,经过综合会诊和集成模拟,分别制作出短期和短时天气预报结论。同时,利用境...

  • 标签: 实时预报 知识规则 临夏州 数值预报产品 知识库 降水
  • 简介:根据陕西省气象服务热线的特点,开发了陕西省气象用户服务业务系统。该系统具有气象信息查询、服务效果展示、业务监督管理等功能,在全省11个气象用户服务中心应用,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服务热线 业务平台 查询统计 业务管理
  • 简介:利用“9210”工程网络提供的大量气象信息,在MICAPS平台开发分县预报系统,是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途径。预报经济的应用在分县预报系统的研制开发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通用性。

  • 标签: 分县预报系统 预报经验 天气预报 短期预报
  • 简介:“双线偏振雷达气象产品生成软件系统研制”是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已经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利用多种双线偏振雷达资料,针对双线偏振雷达资料预处理和质量控制、降水估测方法、降水粒子系统识别、雨滴谱反演、含水量计算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集成,建立了“双线偏振雷达气象产品生成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多种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实时生成降水估测、冰雹识别、降水粒子系统识别、雨滴谱反演等产品。

  • 标签: 双线偏振雷达 软件系统 气象产品 降水估测 冰雹识别 粒子系统
  • 简介:2012年,气候系统研究所以“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为核心,围绕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和预测、海-陆-气相互作用对东亚气候影响、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过程及其影响、气候变化机理与预测理论4个主要方向开展研究,在东亚季风长期变化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陆-气相互作用 变异机理 东亚季风 预测理论
  • 简介:西安──兰州全话路综合气象信息传输系统吕东峰(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西安——兰州区域中心全话路数据通信开通后,极大地改善了西安至兰州的气象通信条件,增强了共享区域中心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传输内容,改进了传输方式,充分发挥了通信传输...

  • 标签: 综合气象信息 调制解调器 文件传输 逻辑盘 兰州 资料传输
  • 简介:介绍了在MM5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辽宁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及2005年的预报情况。系统以T213L31产品为背景场和侧边界,初始场中同化了常规探空报、地面报及一些卫星反演资料,模式的初值中还嵌入人造热带气旋进行模式运算。系统每日自动运行2次;模式输出结果经后处理后,编写到通用绘图软件GrADs中,以图形显示,并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上显示。2005年汛期热带气旋预报表明,系统对热带气旋的路径和暴雨的预报效果较好。

  • 标签: MM5 热带气旋模式 业务系统 预报产品
  • 简介:1.1近百余年东亚夏季风和中国东部夏季温度的年代际变化东亚夏季风和中国东部温度变化是中国气候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但对于两者联系的认识尚存在不明确之处。IPCC(2007)报告的东亚夏季风指数自1920年代起有持续的减弱趋势,几乎无年代际波动,意味着过去百年对应于中国增暖的是夏季风减弱,但这有悖于大陆温度升高有利于海陆热力差异增大和季风增强的传统认识。研究过去百年间两者的对应关系发现,与IPCC(2007)报告不同,重新计算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在1960年附近有峰值,在1920年代后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波动,而非单纯的减弱趋势(图1a)。夏季风和东部温度序列在过去百余年里的相关系数并不显著,但11年滑动相关显示出两者在多数时期存在年际正相关,这反映了大陆温度升高加剧海陆热力差异的副热带季风形成机理;同时滑动相关系数存在较大波动,说明两者的联系较为复杂(图1b)。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去百年里,东亚夏季风有3段减弱期和2段增强期,东部温度有2段增温期和1段降温期(图1c),两者的年代际趋势并无稳定对应,而是有多种配置,当夏季风和东部温度年代际趋势相同时,两者相关系数总是明显增大或为显著正值,反之则相关系数迅速减小或为负值,这解释了图1b中滑动相关系数的波动,说明年代际尺度上中国东部温度对夏季风的影响要弱于年际尺度,影响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是更大时空尺度的热力变化(图1)。(林祥)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东亚夏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波动
  • 简介:1气候预测理论与方法1.1南亚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2个主导模态及其形成机制揭示了5月南亚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2个主导模态,提出了ENSO的持续性和印度洋的海温作用对上述2种模态的影响和机理.5月南亚高压的形态变异将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各个阶段连接成一个完整接续的动力过程.本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定义了5月南亚高压的强度、东西伸脊点和脊线位置.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南亚高压 位置变化 高压强度 夏季风爆发
  • 简介:以MM5V3.6为基础针对浙江省的地理气候特点,开发了浙江省台风数值预报系统.解决了在业务数值预报领域上主要依赖国外数值预报产品的问题.在2004年台汛期的业务应用中表明,该系统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和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

  • 标签: 台风 数值预报系统 台风路径 TS评分 数值预报系统 浙江省
  • 简介:“奥运会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03BA904810)”项目是科技部国家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其目标是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对雷电活动进行观测,结合北京市中尺度气象探测网,增设地面大气电场监测网,揭示北京地区夏季雷电发生发展规律和特征,建立雷电临近预报方法和技术,开发雷电预警可视化软件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为奥运比赛场馆,以及通信、计算机网络等设施据供雷申.和雷暴预警的专项服务.根据课颢的研究内容,目前主要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 标签: 监测预警系统 雷电监测 技术 科技攻关项目 可视化软件系统 闪电定位系统
  • 简介:气象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科学数据资源,是我国历史资料年代长、保存完整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通过收集、整合、集成、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的气象数据是气象信息系统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气象信息系统建设和提供气象服务的最重要的内容。根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总体设计思路和要求,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组织科技业务人员,重点围绕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集建设和共享平台研制等方面加强全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设计制作、全区气象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编,历史资料、实时资料元数据的编写和共享等工作)的建设。目前,全区气象数据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 标签: 气象信息系统 数据集 科学数据共享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共享平台 区级
  • 简介:目前,信息通信系统现已配有110V/220V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交流停电后,这个直流系统是不断电的。将110V/220V直流电源系统引入通信中心机房,对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进行供电,一是110V/220V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AC逆变电源模块的输入.交流220V供电输入和DC—AC逆变模块同时对中心网管系统和信息设备进行供电:二是110V/220V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通过负载均衡控制,合理地分配AC—DC整流模块和DC—DC电源模块的负载电流比例,保证所有电源模块处于有效的输出状态,交流停电时,全部的负载电流无损切换至DC—DC模块输出。交流停电后,由于110V/220V直流电源的不间断性。保障了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的供电连续性。

  • 标签: 直流不间断 负载均衡 逆变
  • 简介:初霜冻是赤峰地区秋季的重要灾关天气,它可使生长旺盛的蔬菜、庄稼在一个清晨受冻死亡,使牧业生产遭受损失。据赤峰1959-1987年29年霜冻资料记载,最早的初霜南部旗县在31/8-11/9,北就旗县在31/8-7/9;最晚的初霜南部旗县在2/10-11/10,北部旗县在22/9-29/9。同一个旗县最早和最晚的初霜日期可相差1个月左右。因此,准确、及时地做好霜冻预报意义重大。

  • 标签: 赤峰市 霜冻 秋季 天气预报专家系统 天气图
  • 简介:本文通过学习和实践,对微机自动填图系统1.0版的硬件接口部分、软件部分做了大量的修改,开发出了一套较实用的新的微机自动填图系统2.0版,新系统在青海省内大部州台得到了推广应用。

  • 标签: 计算机 填图 系统
  • 简介:针对灾情直报2.3系统功能不完善的情况,实现发布“高温蓝色预警”功能。①添加预警图标。进入已安装的灾情上报系统2.3文件包。寻找“.\nmc\灾情直报\img”,在该目录中添加文件名为“p0003004”的高温蓝色预警图标(文件类型为JPEG图像)。②添加预警指南。

  • 标签: 预警 灾情 蓝色 高温 系统 JPEG图像
  • 简介:基于中尺度站资料的气候监测业务系统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气候监测评价系统、气象灾害分析评价系统、气候分析评价系统所构成,具有数据处理、灾害监测、诊断分析、图形制作、分析产品自动生成等功能,该系统运用了全省密布的中尺度站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进行开发,其工作流程符合省级气候业务和决策服务的需要,在实际业务中对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等进行监测,监测时空精度及实时性均有较大的提高。

  • 标签: 中尺度 气候监测 业务系统
  • 简介:2003年,陕西省率先开展了精细化预报,为了及时评定各台精细化预报成绩,2005年省气象局立项开发了精细化预报评分系统。该系统开发采用CS结构和网络编成技术,实现了客观化、自动化、网络化运行。经过2006年试用,操作方便,结果可信,适合地市气象台和业务管理人员使用。

  • 标签: 精细化 预报评分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