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电凝止血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6例住院患者行电凝止血,观察病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86例患者单次手术治愈84例,2例1周再出血,1例出现鼻中隔脓肿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电凝止血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手术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我科对53例(65侧)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开放,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共53例(65侧),其中男性8例(9侧),女性45例(56侧);年龄29~78岁,平均(53±4)岁,其中12例(14侧)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病程9个月至20年。单眼发病41例,双眼12例。单眼并发脓肿形成者5例,6例为传统手术后复发者。

  • 标签: 泪囊鼻腔开放术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下 治疗 手术后复发 疗效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窦手术围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74例鼻窦手术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病情监护、饮食护理、治疗护理以及生活干预。结果定期复查,患者均康复,鼻塞、浓鼻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表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术后发生水肿2例、鼻腔粘连1例。结论鼻窦手术疗效较好,精心的围期护理是保障手术疗效、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增进疗效,抑制复发、并发症,改善患者长远预后。

  • 标签: 鼻内镜 鼻窦手术 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24-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窥镜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抗击真菌药品的使用和疗效关联。方法:选取 34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开展 单径路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与 B组, A组患者在冲洗窦腔中应用生理盐水,而 B组则应用氟康挫,同时服用酮康唑 7天。 结果:全体病人均恢复,没有并发症,术后两组病理的愈合时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径路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手术后不用联用其他真菌药品。

  • 标签: 鼻内窥镜术医疗 霉菌性 鼻窦炎 生理盐水 酮康唑
  • 简介:摘要:功能性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式,具有治愈率高、视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鼻窦手术围期采取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对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鼻窦手术围期护理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鼻内镜 鼻窦手术 围术期 护理进展
  • 简介:目的比较纤维喉镜联合与单纯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喉镜联合行上颌窦囊肿摘除,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60/62)比80.65%(50/62)],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8%(6/62)比61.29%(3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喉镜联合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可弥补单纯手术治疗的不足,其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单纯手术.

  • 标签: 内窥镜 喉镜 上颌窦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窦功能性开放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鼻窦功能性开放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5±10.5)min,平均住院时间(7.5±0.5)d,术后2例(2.8%)患者发生粘连,中隔血肿1例(2.8%),给予填塞压迫止血处理后改善;未见其他感染、出血、头痛流涕情况,所有患者鼻腔通气顺畅,全部治愈出院,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做好手术配合是提高鼻鼻窦功能性开放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鼻窦功能性开放术 手术配合 鼻内镜
  • 简介:目的本文分析外伤患者施予下同期复位+鼻中隔成形和改良鼻中隔黏膜矫正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9年01月期间耳鼻喉科收治的外伤患者(例数=50例)纳入,以患者施予的治疗方案给予其分组纳入,对照组(患者例数=25例)在其治疗期间施予改良鼻中隔黏膜矫正,联合组(患者例数=25例)在其治疗期间施予结合复位、鼻中隔成形治疗,在其结束治疗后对对照组、联合组治疗效果展开评估。结果在结束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时,联合组在此次治疗中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有效率比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所取得的疗效更优,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在此次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联合治疗的联合组更高,组间结果对比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伤患者在本院治疗期间施予结合复位、鼻中隔成形治疗,可将患者的疗效得以有效提升,可推广。

  • 标签: 鼻外伤 鼻骨复位 鼻中隔成形治疗 疗效 鼻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护理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眶-筛骨(NOE)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6例NOE骨折患者同时修复外伤性畸形、眶壁缺损、矫正眼球内陷、修复伴发的相邻颌面骨折,护理内容包括颅脑损伤、脑脊液漏、复视、视神经损伤、口腔护理、营养保障、畸形的心理护理等。结果11例脑脊液漏患者术后未发生颅并发症,通过对有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所有NOE及伴有相邻颌面骨折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均得到整体的改善或恢复。结论在NOE骨折及伴有相邻部位骨折整体修复治疗过程中配合系统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骨折复位固定术 鼻骨-眶-筛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行鼻腔泪囊黏膜吻合治疗泪管阻塞的近期及中期疗效。方法对85例(96眼)泪管阻塞患者经鼻腔行鼻腔黏膜瓣与泪囊黏膜瓣对位吻合治疗泪管阻塞性疾病,手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96只眼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100%,1年随访有效率95.5%,并发症包括中活动性出血及术后再阻塞等,结论在下行鼻腔泪囊黏膜吻合是一种简单、安全及有效治疗泪管阻塞的方法)。

  • 标签: 鼻泪管阻塞 鼻内镜 泪囊鼻腔黏膜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庭囊肿患者采取经改良切除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比组(12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改良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术后填塞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并用视觉模拟法(VAS)评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1.7)min、中出血量为(4.1±0.8)mL、术后填塞时间为0、术后VAS评分为(1.0±0.3)分,分别别与对比组的(31.7±3.8)min、(19.4±3.2)mL、(30.5±2.1)h、(5.2±0.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改良前庭囊肿切除操作便捷,创伤小,术后不需填塞,且术后疼痛小,优于传统式,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鼻内镜 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蒋中香(通讯作者)甘柳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柳州市工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广西柳州 545005)  【摘 要】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其患病率与日俱增,内镜治疗是其主流治疗方法[1-2]。但术后鼻塞、头面部疼痛、鼻出血、失眠、呼吸不畅等往往给患者造成巨大困扰[3],以及术后未遵医嘱进行鼻腔冲洗、用药及定期复诊,严重影响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及手术效果,因此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负性情绪及鼻部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进展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道开窗治疗患者上颌窦囊肿问题,逐步减少患者上颌窦正粘膜的功能性,避免受到干扰和破坏问题。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患有上颌窦囊肿的患者,采用防止,采用开窗外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粘膜瓣进行复位处理。结果在随访的上颌窦囊肿治疗患者中,经过一年未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开窗径路窦囊肿切除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上颌窦的正常粘膜运动功能性障碍问题,最大限度的控制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结构,保证功能性。

  • 标签: 内镜 开窗 上颌窦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6例下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术前、术后针对性护理。结果本组316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失明、复视、脑脊液漏、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鼻手术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机进行治疗的鼻出血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进行诊断治疗,对于出血部位明确的患者,采取烧灼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出血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丁卡因和肾上腺素的棉片进行擦拭,控制其出血,之后使用明胶海绵或者是碘仿纱条进行填塞止血。结果49例出血部位明确的患者中,有46例在采取1次灼烧或者是1次局部性填塞治疗后均治愈,其中3例在1次灼烧或者是1次局部性填塞治疗后的第2天再次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再次采取了灼烧或者是填塞之后治愈。3例患者出血部位不明,均在采取棉片控制出血后再行填塞而治愈。随访期间均没有出现复发病例。结论检查可以准确的找到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同时能够在的直视,对患者进行灼烧、局部填塞以及激光凝固等多种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从而提高鼻出血的临床治愈率。

  • 标签: 鼻内镜 鼻出血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