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僵硬膝关节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僵硬膝关节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僵硬膝关节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僵硬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实施常规护理;另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法的有效性与差异性。结果研究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其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更优(P<0.05);研究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其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着较好的影响,可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长骨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课题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优质护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6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功能康复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2例,将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归纳为研究组(n=31例)与对照组(n=31例),参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术后护理及功能康复指导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护理干预及功能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术后护理 功能康复指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74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抽样分组,根据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均较治疗组好。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手术后的恢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围手术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泵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每组30例。对两组镇痛治疗中的镇痛效果及焦虑情绪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即开始接受镇痛泵治疗时的疼痛评分(N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镇痛治疗24h后,观察组NR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镇痛泵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泵镇痛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提高镇痛效果及焦虑抑郁情绪,并减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 骨科 术后 镇痛泵
  • 简介:摘要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中,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甚至会导致患肢残疾。本文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膝关节病变 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CL90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前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优质护理。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治愈率、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治愈率,降低死残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及体外循环(CPB)装置,使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可见,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灌注肺,急性肺损伤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早期诊断 肺部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大国行列,越来越多患者深受有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无法行走的问题的困扰,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困扰。但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长、创伤大,大多数患者术后会发生切口疼痛,产生心理因数,从而影响术后功能锻炼、患者的康复和影响手术的效果,近几年来,一些医学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着术后机体疼痛感。所以,本文在对我院5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上,探究积极心理干预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术后康复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标签: 心理干预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更为有利。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1例7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现诊断为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二尖瓣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体外循环 再次二尖瓣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栓塞,2例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15例(65.22%)、满意8例(34.78%)、不满意0例(0%),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34.78%)、满意9例(39.13%)、不满意6例(26.09%),护理满意度为73.91%,P<0.05。结论加强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338例及健康体检者150例,用希森美康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中D-D浓度。结果心血管疾病组(冠心病和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定量检测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心脑血管疾病、溶栓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对诊断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患者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1。

  • 标签: D-二聚体 冠心病 心绞痛 脑出血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胱抑素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诊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将患者划为斑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且借助PENIA法(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的使用,对患者血浆CysC、生化指标予以测定。结果斑块组患者CysC、TG、TC、LDL-C、HCY等指标较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LP-α指标较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ysC和HCY、年龄间呈现正向关联,即r=0.458/0.437,P<0.05;但年龄、HCY间无相关性,即r=0.133,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而言,血浆CysC水平和粥样斑块存在关联,而其更是和患者年龄、HCY等因素相互作用。

  • 标签: 胱抑素C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BNP水平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YHA分级,并行血浆BNP、LVEDD、LVEF检查,比较上述指标与不同BNP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浆BNP与NYHA正相关,BNP上升,LVEDD上升、LVEF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患者所占比率上升(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BNP水平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病情及预后评估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D-Dimer)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急性心梗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血浆D-二聚体的实验指标,可为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实验数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