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进展。与近红外一区荧光显影技术比较,其在显现肝脏肿瘤和胆道系统中具有更高成像质量、肿瘤敏感性和深层显像能力。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高信背比和更深组织穿透等特性的术中实时影像技术,能够在提高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拓展潜力。随着新型染料的开发,这项技术能够在肝癌靶向成像、胆管灌注评估和远端胆总管显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笔者就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应用于肝胆外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近红外二区 胆道造影 荧光显像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人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人星状病毒ORF1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和特异性荧光探针,建立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应用该方法对实际临床样本中的星状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所建立的人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对星状病毒临床样本检测后,检出率达10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人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星状病毒的病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标签: 人星状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 简介:摘要:在分析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就是在探索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

  • 标签: 荧光分析法 药物分析 应用新进展
  • 简介:摘要:将溴化N,N-二甲基二茂铁基十六烷基甲铵盐(Fc16AB)与阴离子染料分子荧光素钠(FS)通过离子自组装结合制备Fc16AB-FS组装体。在此基础上,使用SiO2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作为模板,利用其限域效应,原位制得SiO2@荧光素钠量子点,通过非共价方法实现对SiO2的荧光功能化改性。本研究拓宽了有机染料分子FS在有橡胶领域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橡胶中填料网络结构的可视化观测。

  • 标签: 离子自组装,二茂铁类表面活性剂,荧光素钠,橡胶,可视化
  • 简介:摘要: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不需要损坏待测样品、测试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可同时实现多种元素的快速分析测试。自从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发展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冶金、化工、生物、土壤和考古等领域。本文主要分析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石中主次量元素的方法。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铁矿 主次量元素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核酸检测试剂的分析性能及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咸宁市中心医院收集的高浓度阳性患者标本和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和湖北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样品,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试剂的精密度,正确度,检测限,分析测量范围等性能参数进行性能验证和评估。 结果 高浓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铁精粉全铁含量一般在50%~70%之间,在测定过程易受到基体效应影响,为了提高TFe的分析准确度,使用高温熔样法,并添加Co2O3作为内标元素,减少基体效应的的影响,以实现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铁精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利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标样绘制标准曲线,以控样调整曲线,建立了铁精粉的 X-荧光光谱法,经过生产样与标样的测定,精密度、准确度较高。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铁精粉 内标法 全铁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复合麻醉在儿童泪道探通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选取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拟行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48例,月龄(10.74±1.94)个月;观察组中男39例,女45例,月龄(10.79±1.88)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复合麻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并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77/84)比79.76%(67/84)],观察组术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0/84)比10.71%(9/84)],术后2个月内,观察组术后出血、术后溢泪、假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复合麻醉在儿童泪道探通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呛咳、术后出血、术后溢泪、假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泪道探通术 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燃油箱是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燃油存储和保证柴油发电机的燃料供应。机车油箱主要有具有防浪功能的筋板、具有防窃功能的加油口、具有防倾功能的呼吸阀、液位传感器、液位显示系统和油回油系统组成。本次主要针对油回油系统,研究关于机车油箱油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 标签: 机车燃油箱 内吸油管口堵塞 原因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型和常规型强装置在喷砂洁治时对喷砂粉尘的吸引效果。方法使用含标准牙齿28颗的口腔仿生头模进行预实验,比较改良型和常规型强装置在不同条件下的粉尘吸引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4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行喷砂洁治的1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改良型强装置,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型强装置,比较两组患者在喷砂洁治时的舒适度及VAS评分。结果在1/3、2/3喷砂量条件下,5、10 min喷砂时间条件下,15、30 cm喷砂粉收集距离条件下试验组的降低粉尘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V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强装置可从污染源控制粉尘扩散,改善诊室环境,从而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减少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病的刺激诱因,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及护理质量。

  • 标签: 粉尘 空气污染 改良型强吸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胃管置管深度改变对老年患者误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鼻胃管患者为对象,分组如下: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子金属件产品的包装,会受产品结构,包装方式,包装效果,成本,客户端使用等多层面影响,在一些客户受指定包装类型,产品结构又特殊,包材生产工艺限制等综合情况影响下,一些疑难包装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运而生;所以,如何做好产品的防护,设计可靠的包装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重点针对电子金属件产品的塑包装设计予以浅析。

  • 标签: 吸塑包装 防呆结构 吸塑盘设计原则
  • 简介:摘要:国家基础建设体系中,水务工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保证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在水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在淤泥沉积处进行建设,而为了保证建设质量,需要淤泥处理干净,而此时便需要用到泥机和刮泥机。这两种排泥机械由于各自特性能够做好优势互补,但为了提高泥机与刮泥机的运行效率,加快水务工程项目的推进,相关企业要加大对泥机与刮泥机的研究,针对水务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出创新设计,以此来保证水务工程的建设质量。基于此,本文围绕着泥机与刮泥机进行论述,对泥机和刮泥机在水务工程当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应用现状提出泥机与刮泥机的创新设计方案和设计要点,以供相关水务工程行业人员参考,提高水务工程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 标签: 吸泥机 刮泥机 水务工程 应用现状 创新设计方案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误的集束化康复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根据治疗方式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建立对照组(n=35)与集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组实施集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各项吞咽功能障碍指标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评分高于护理前,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中,采用集束化康复护理利于恢复患者吞咽能力,提升对误预防效果。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预防误吸 集束化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泵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儿童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泵治疗,共计50例)和对照组(采取炎琥宁单药治疗,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琥宁 干扰素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被称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该病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衰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这是对新生儿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甚至会造成新生儿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呼吸,往往需要使用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新生儿的痰护理工作,保障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密闭式痰的优点,然后详细阐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密闭式痰的效果,最后概述密闭式痰存在的不足,希望可以为相关医护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密闭式吸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橡胶痰管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痰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式橡胶痰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COPD 改良式橡胶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对临床结核创面石蜡组织中泡沫细胞及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显示效果,并与3种常规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19年4月—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收治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结核创面患者(男女各5例,年龄28~77岁),取其扩大清创术中切取并于该院病理科保存的创面石蜡组织进行研究。将每例患者创面石蜡组织制成40张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每种方法10张。计算4种染色方法切片剔除率;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识别检出情况并计数,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识别检出情况;比较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MTB检出情况;比较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泡沫细胞的亚型分型及其分布、MTB检出率,创面组织中泡沫细胞形态清晰度以及MTB与泡沫细胞的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切片剔除率分别为3%(3/100)、1%(1/100)、6%(6/100)、2%(2/100),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肉芽肿组织,肉芽肿结构数相近(F=1.284,P=0.28)。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每张切片均检出。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创面肉芽肿组织与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未见MTB;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均显示MTB在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有分布,多数MTB分布于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能区分泡沫细胞是否吞噬MTB;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吞噬了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未吞噬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非肉芽肿组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MTB检出率分别为(89.00±0.08)%、(82.67±0.05)%,明显高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54.56±0.14)%、(44.44±0.13)%(t=-12.495、-7.961,P<0.01)。相较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清晰度更佳(Z=-3.162,P<0.0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MTB与泡沫细胞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分别为(9.11±0.07)%、(9.22±0.07)%,明显低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20.67±0.06)%、(44.00±0.12)%(t=4.569、15.519,P<0.01)。结论相较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呈现图像清晰直观、操作简便,能够精确实现MTB与泡沫细胞在临床结核创面石蜡组织中的共定位显像。

  • 标签: 结核,皮肤 泡沫细胞 分枝杆菌,结核 石蜡切片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染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针对重症肺炎采用血必净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痰灌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6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单独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痰灌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NF-α、PCT、CRP指标均低于参照组,且患者退热、咳嗽、肺部湿罗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

  • 标签: 血必净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灌洗治疗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在根治前列腺切除术(RP)后淋巴结复发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例RP术后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结复发行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59~77)岁。淋巴结复发时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7(0.5~12.6)ng/ml。根治术后病理分期T2期4例,T3期17例,T4期4例;N0期10例,N1期15例;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3组2例,4组9例,5组14例。根治术至淋巴结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3(27~56)个月。25例均曾生化复发,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提示为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25例均行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结复发。25例行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在荧光模式下的暗视野行盆腔淋巴结检测,发现荧光阳性淋巴结,切换为白光模式,进行清扫、记录并送检。对于术前PSMA PET/CT检查提示的转移淋巴结,无论荧光阳性与否,均常规清扫,其余部位无荧光阳性的淋巴结,则仅做常规检查。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数据,随访观察患者PSA反应、影像学检查等情况。术后PSA完全反应定义为术后40 d,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结果25例淋巴结清扫时间中位值21(15~28)min,失血量中位值30(20~50)ml,住院时间中位值4(3~5)d。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分级≥Ⅱ级)发生。25例病理均证实淋巴结转移;25例共清扫43枚淋巴结,其中荧光阳性淋巴结37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2枚;每例清扫淋巴结中位值2(1~3)枚。25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7(15~57)个月。25例中24例(96%)达PSA完全反应,其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生化复发,1例PSA完全反应后12个月出现影像学复发(髂骨转移,PSA为0.33ng/ml),此2例均予ADT后PSA降至0.2 ng/ml以下。1例术后PSA未达完全反应,予ADT治疗,3个月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后3例PSA>0.2 ng/ml的患者,影像学检查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区域未见淋巴结复发。结论对于RP术后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结复发的患者,采用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手术范围相对较小,术中并发症少,术后PSA反应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结复发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荧光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