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中美学生存在课堂学习行为差异的现象得到了中外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作者推测,中美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的结构取向和深度取向的差异,是导致他们表现出不同课堂行为反应的一个原因.本研究采用学习风格量表和课堂学习行为量表对281名中国大学生和206名美国大学生施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学生存在学习风格与课堂学习行为的显著差异;学习风格的结构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深度取向与课堂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构取向的学习风格在文化组别与课堂学习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结构取向至少能部分地解释中美大学生之间的课堂学习行为差异.

  • 标签: 课堂学习行为 学习风格 认知过程 中美比较研究
  • 简介:当前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是高等教育重要目标。此前研究普遍强调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并证明了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影响,但对学习动机促成自主行为的机制研究并不深入。以广东六所高校115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行为的促进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学习能力是其促进效应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还发现,性别、年级与专业对其促进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学习动机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行为
  • 简介: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 标签: 自由游戏 情境 交流 父母 父亲 拼图游戏
  • 简介:从弗洛伊德首创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开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便取得了飞速发展。依据不同对象选择匹配的咨询理论和技术成为取得咨询疗效的重要前提。本案例是压力调查中的典型个案,笔者在咨询过程中探索运用现实疗法和内观疗法取得咨询疗效的互补模式。二者虽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通过在咨询不同阶段的应用,从咨询实践的角度表明两者有机结合能够取得较好的综合疗效,促进来访者完善自身人格。

  • 标签: 内观疗法 现实疗法 研究生 强迫行为 个案报告
  • 简介:<正>一、研究的目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小学,要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好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察其言,观其行。”言和行,重在行。小学生的品德,总是以道德行为来表现的,所以,训练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教育训练出来的。我们根据一九八七年国家教委提出的关于“小学生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草案)意见,为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寻求小学生道

  • 标签: 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教育 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 国家教委 道德行为习惯
  • 简介:情境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说谎行为。本文基于自我概念维持理论的视角,从个体内部状态(自我控制资源、宗教表征/道德观念启动)和外部因素(金钱奖励、人际因素)两方面介绍情境因素对说谎行为的影响,并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自我觉察水平这一情境因素以及情境因素影响说谎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

  • 标签: 说谎行为 情境因素 自我概念维持理论
  • 简介: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不同情绪背景对社会经济决策中社会预期效应的影响。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不同效价的电影片段(正性、负性和中性)诱发相应的目标情绪。通过操作社会规范性信息启动被试对分配方案公平性的不同预期。结果发现:在负性和中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不公平分配。在正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和低预期组面对不公平提议时的接受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正性情绪背景使社会预期效应发生改变,回应者对分配方案的高预期不再对决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预期 情绪背景 最后通牒博弈 决策
  • 简介:以500名青少年手机拥有者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青少年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和手机依赖)的特点,并探讨父母因素和抵制效能感对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40%的肯少年至少存在边缘网络成瘾行为,19.8%的青少年为手机依赖者。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这两种新媒介依赖行为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46.4%的青少年存在至少一种新媒介依赖行为。(2)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与其抵制效能感、父母行为/态度及父母行为监控显著相关。青少年抵制效能感在父母行为/态度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在父母行为监控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提高肯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预防干预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父母因素 抵制效能感 青少年 新媒介依赖行为
  • 简介: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生道德推脱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5、16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13、14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2)父母冲突会对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推脱在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父母冲突 道德推脱 攻击行为
  • 简介:本研究调查了13个企业共218位员工,探讨了支持型领导行为在角色冲突、人际冲突、缺乏成就与发展(压力源)和工作满意感、工作焦虑(压力反应)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支持型领导行为对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焦虑有主效应,但是由于逆向缓冲的存在,支持型领导行为的主效应并不总是对的,我们必须在更大的范围中考虑领导行为的效应;(2)缓冲效应的六个假设只有一个被证明,但是方向相反,即支持型领导行为加剧了由人际冲突造成的工作不满意感;(3)两个中介模型的部分关系被证明,但是我们很难确定是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弱化效应还是评价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因果关系,在将来的研究中纵向研究设计被认为更为恰当.

  • 标签: 支持型领导行为 工作压力模型 作用机制 企业 角色冲突 人际冲突
  • 简介:以670名小学生和初、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亲子关系(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母依恋与父依恋均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的负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除了F4(父亲偏爱被试)、M5(母亲偏爱被试)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没有相关外,其他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亲子关系对于攻击性行为的预测上,M3(母亲拒绝、否认)、F1(父情感温暖理解)、M2(母过分干涉保护)、M4(母亲惩罚、严厉)这4个维度能预测攻击性行为23%的变异量。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亲子关系 青少年.
  • 简介:采用观察法对106对新婚夫妻在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任务中的行为进行录像,并采用在中国被试中经过修订的IFIRS进行编码;以即时互动满意度和夫妻报告的婚姻质量分别作为即时效应和状态效应的预测指标,检验夫妻互动行为两种效应的不同。结果发现:(1)妻子在4个互动中的消极行为均显著高于丈夫;妻子在自己的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话题中的积极卷入显著高于丈夫,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社会支持互动中显著高于丈夫。(2)就即时效应而言,妻子的消极行为在丈夫问题解决和自己的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丈夫的消极行为和积极情绪分别在自己的社会支持和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和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分别具有主体效应和客体效应。(3)就状态效应而言,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问题解决和妻子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在妻子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中均具有主体效应;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情绪和消极行为在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均具有客体效应。

  • 标签: 夫妻互动 即时效应 状态效应 观察研究
  • 简介:为了探究反生产行为的产生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压力-情绪”模型为基础,使用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了心理契约违背、负性情绪以及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结果发现,心理契约违背与负性情绪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和负性情绪与反生产行为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在心理契约违背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契约违背 负性情绪 反生产行为
  • 简介:本研究探讨小学儿童亲社会想法和积极情绪在短时亲社会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作用。对杭州市两所小学二、四和六年级共270名学生进行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暴力和中性游戏相比,亲社会电子游戏能显著降低小学儿童的攻击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亲社会游戏影响,表现出更少攻击行为;亲社会想法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积极情绪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不起作用。

  • 标签: 亲社会游戏 攻击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短时效应 小学儿童
  • 简介:身体自我是个体对与自己身体有关的自我意识,它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评价(身体自我概念、身体意象)、由此产生的对身体的满意度和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管理三个方面。女性着装行为与身体自我的关系密切,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未来研究应明确着装的暴露度与合身度的影响,探究服装选择行为的理论和机制,重视着装行为与身体自我的调节因素,并加强实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 标签: 着装行为 身体自我 身体意象 身体不满意 自我客体化
  • 简介: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问的亲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其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的亲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亲合条件下,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亲合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的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重要保护因素。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养育者 流动养育者 亲子亲合 偏差行为
  • 简介: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消费者模仿他人进行消费决策的行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逐步揭示了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产生根.源。实验1研究表明,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者利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加工信息的结果。实验2通过内隐联想测验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体使用两种启发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大众和专家的刻板印象:他们总是认为大众和专家的决策是正确的。

  • 标签: 消费决策 羊群行为 启发式加工 内隐态度
  • 简介: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五城区12所小学283名三至六年级小学儿童进行了调查,考察其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均包括惩罚/严厉、爱/支持、民主/信任和过度保护四个维度;2.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有显著的高相关;3.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的惩罚/严厉行为和父亲的民主/信任行为、过度保护行为对小学儿童的焦虑情绪有着显著影响。

  • 标签: 父亲教育行为 母亲教育行为 焦虑情绪 小学儿童
  • 简介:对891位网民问卷调查分析,探讨了网民的情绪敏感度、集群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的关系。结果显示情绪敏感度与感知一致性、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均存在显著正向关联;情绪敏感度、感知一致性和行为意向三个变量的交互作用对执行意向的影响是显著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低感知一致性组中,情绪敏感度在行为意向对执行意向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与低情绪敏感度的网民相比,当高情绪敏感度的网民感知到信息与行为的不一致结果时,行为意向对其执行意向的预测作用更强。

  • 标签: 行为意向 执行意向 集群行为 情绪敏感度 感知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