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维生素D缺乏佝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A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B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C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D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通过采用不同的用药治疗,4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儿、C组患儿、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内注射维生素D效果明显高于口服维生素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 D 3 佝偻病 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化三醇、钙剂对治疗小儿佝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6例7个月~3岁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佝偻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骨化三醇胶囊和钙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VitD3及口服钙剂传统方法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患儿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患儿在服用或肌注药物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骨化三醇能有效改善维生素D缺乏佝偻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治疗小儿佝偻效果佳,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骨化三醇 佝偻病 骨碱性磷酸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佝偻与贫血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手段。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每年抽取4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展开研究,共800例。对小儿排泄与佝偻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预防与控制展开探讨。结果2014年与2015年佝偻与贫血患儿共40例。2014年小儿佝偻的发病率为3.75%,2015年为1.50%,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两年内,小儿佝偻的发生率呈现为下降态势;贫血患儿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2015年小儿贫血发生率为3.50%,低于2014年的发病率1.25%,说明贫血患儿同样呈下降趋势。数据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显著(P=0.04,P<0.05)。结论近几年,小儿佝偻与贫血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仍应重视防控工作的开展,并使防控措施更全面和有效。

  • 标签: 小儿佝偻病 贫血 发病情况 防控
  • 作者: 金梅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跨度周期区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抽选样本为本院收治96例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患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划分为甲组(n=24)、乙组(n=24)、丙组(n=24)、丁组(n=24)。甲组患儿采用英康利治疗,乙组患儿采用伊可新联合鱼肝油丸治疗,丙组患儿采用口服维生素D3治疗,丁组患儿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3治疗,对比4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比4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丁组显著高于甲组、乙组、丙组(P<0.05)。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患儿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3效果优于其他方案,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维生素D缺乏佝偻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1。维生素D缺乏佝偻(简称为佝偻)是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预防佝偻,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只有婴幼儿家长及儿童保健人员都了解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此的发生。

  • 标签: 佝偻病 误区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3岁小儿佝偻发生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19例我院门诊就诊疑似有维生素D缺乏佝偻的婴幼儿,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检测小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随访1年。结果简易诊断佝偻254例(79.6%),BALP诊断佝偻264例(82.8%),实际随访240例;佝偻以3~12月、1~3月较为多发;BALP≦200U/L占55例,其中临床分期为初期有10例,漏诊率为18.2%。简易诊断佝偻254例,其中230例BALP>200U/L,检出率90.6%。无佝偻65例,其中BALP≤200U/L仅占31例;干预后患病人数108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0~3岁小儿佝偻患病率较高,早期筛查及时干预对减少佝偻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早期筛查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 D缺乏佝偻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68 例维生素 D 缺乏佝偻患儿 开展 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07 月 -2019 年 09 月,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 34 例。分别实行英康利治疗和肌注维生素 D 治疗 ,对比治疗成效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对小儿佝偻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 肌注维生素 D 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安全高,可以降低临床症状的发生率 。

  • 标签: 药物治疗 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佝偻肺脾气虚证的证侯标准。方法根据前期文献研究结果及专家回馈意见先后制定4轮问卷,共向全国45位专家发送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在75%以上,大部分专家认定的必备标准有23项。对维生素D缺乏佝偻肺脾气虚证证侯评分高度一致。结论肌肉松软、多汗、睡眠不宁、头发稀疏、囟门宽大、纳呆少食、易感冒等23项指标为必备证候标准。

  • 标签: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 肺气虚 脾气虚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D不足佝偻的不同药物疗效。方法:本文报告了120例儿童维生素D不足佝偻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成四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疗效较前三组好, A组的三项DPD、Ca+、BAL血清指标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比较4种患儿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方法,肌肉注射效果最为明显,均优于其他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维生素D3用于预防小儿佝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接收的102例VDDR高危患儿为研究主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的预防指导,包括加强饮食营养,多晒太阳等。研究患儿在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情况和VDDR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血清Ca、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BAL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研究组的LSDS高于对照组,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干预后9例(17.65%)发生佝偻,研究组中2例(3.92%)发生佝偻,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维生素D3用于预防小儿佝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化指标和生长发育情况,降低佝偻的发生率。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VDDR) 生长发育情况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中不同的25-(OH)D3水平对于儿童佝偻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经我院检查并确诊的106例佝偻患儿,所选患儿均接受血液生化检测、血清免疫学测试、骨骼X线检查,将其血清中的25-(OH)D3含量分成<37.5μg/L、≥37.5且小于50μg/L以及≥50μg/L且<250μg/L三个区间,并统计各区间内的佝偻患儿所占比率情况。结果25-(OH)D3含量<37.5μg/L的患儿所占比率最高,且与其他两个区间中患儿所占比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随着血清中的25-(OH)D3含量的增加,儿童发生佝偻的比率逐渐降低,而将血清中25-(OH)D3含量<37.5μg/L作为儿童佝偻的初筛标准有助于提升诊断效率,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儿童佝偻病 血清 25-(OH)D3含量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佝偻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诊疗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210例小儿佝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70例,甲组给予维生素D3口服治疗,乙组给予维生素D3肌肉注射治疗,丙组给予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口服治疗,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对不同因素与佝偻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采用各不相同药物予以治疗,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小儿佝偻发病与性别、年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家属健康情况有密切关系;维生素D3肌肉注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维生素D3口服以及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口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2.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各组患儿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乙组患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乙组患儿各项指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3肌肉注射对小儿佝偻具有确切疗效,对小儿佝偻的预防除了要强调药物预防之外,还应结合喂养、环境及父母健康状况等因素。

  • 标签: 小儿佝偻病 发病相关因素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维生素D缺乏佝偻是我国婴幼儿期发病率较高的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之一,本常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易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防佝偻的发生对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本研究对105例可疑佝偻患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测定。BALP测定采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测定,结果判定>200—250U/L为维生素D缺乏状态,>250<300U/L为佝偻初期,>300U/L为佝偻激期,同时进行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及腕部X线检查。结果105例中BALP>200—250U/L即维生素D缺乏状态患儿30例,>250<300U/L即佝偻初期患儿为50例,>300U/L即佝偻激期为患儿25例。结论血BALP改变先于血钙、磷、ALP及X线改变,也先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因此可以认为血BALP是诊断小儿佝偻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尤其适用于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而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患儿,使这一群体的早期治疗成为可能。

  • 标签: 骨碱性磷酸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小儿佝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维生素D缺乏佝偻患儿进行BALP检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对BALP≥250U/L者,结合临床进行血清Ca、P、ALP和X线比较分析。结果BALP检测具有敏感、特异、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结论BALP是目前佝偻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实验方法,值得普及和推广。

  • 标签: 骨碱性磷酸酶 佝偻病
  • 简介:目的研究在小儿佝偻预防中应用维生素D3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佝偻高危小儿60例,依据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小儿佝偻预防指导,观察组在指导基础上应用维生素D3治疗,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两组磷酸酶活性值<200μg/L、200~250μg/L比重差异明显,>250μg/L比重差异不明显;观察组佝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3%。结论维生素D3用于小儿佝偻预防中能够降低佝偻发生率,用于已经出现佝偻的小儿中能够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佝偻病 维生素D3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碳酸钙+维生素AD治疗小儿佝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90例佝偻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碳酸钙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碳酸钙+维生素AD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好,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骨碱性磷酸酶、血钙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骨密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佝偻的治疗,采用碳酸钙+维生素AD治疗,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化指标及骨密度情况,从而有利于患儿康复。

  • 标签: 碳酸钙 维生素AD 小儿佝偻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生素D加钙制剂治疗儿童晚发性佝偻的疗效。方法:选取晚发性佝偻患儿90例,对照组应用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维生素D+碳酸钙D3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满意度97.78%,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91.11%、满意度84.44%,差异呈现统计价值(P

  • 标签: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