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磁性微粒子放射免疫分析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磁性微粒子放射免疫分析与常规放射免疫分析,对甲状腺激素进行性能评价。结果两的相关性良好。结论磁性微粒子放射免疫分析检测T3、T4临床测值较常规放射免疫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磁性微粒子 放射免疫分析法
  • 简介:目的利用德尔菲与层次分析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衡量尺度。方法通过运用文献分析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的方法初步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百分权重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经过两轮专家的咨询结果最终构建了以行为倾向、行为促成、行为强化和行为改变指标为主要结构框架的具有层次性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31个。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套丙肝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其专家代表性及权威程度较高,指标筛选较为全面、合理,为进一步指标体系的实测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丙型肝炎 健康教育 层次分析法评价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结果比较,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优势与利用发展前景。方法通过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血清甲胎蛋白进行测定,对比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呈正相关,都有很好的重复性。但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胎蛋白的灵敏度较高,为1.5ng/ml,且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而在检测范围上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也要优于酶联免疫吸附。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稳定性很强等诸多优点,是现今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较好的方法,这些优点使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血清甲胎蛋白 临床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护理模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方法于2018年1月1日成立研究小组,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和Jeffries仿真理论模型构建护理模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应用德尔菲对27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和意见集中程度。采用层次分析确定指标体系的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3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第2轮专家咨询中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515和0.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护理模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结论护理模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是科学可靠的,该体系对高质量的护理模拟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是评价护理学模拟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

  • 标签: 教学 护理模拟教学 质量评定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对120出诊时效的影响,以降低院前急救风险,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和2018年7月接受市120指挥中心出诊派单受理及出车情况,针对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在受理派单中存在严重受理超时及出车超时情况,科室采取根因分析共同寻找超时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影响派单受理和出车的因素进行整顿和管理。比较采用根因分析整顿管理后与整顿管理前的派单受理和出车超时情况。结果整改前(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派单143次,其中受理超时89次,出车超时12次,受理超时率为62.24%,出车超时率为8.39%,整改后(2018年7月)共派单157次,其中受理超时13次,出车超时7次,受理超时率为8.28%,出车超时率4.46%,整改后有显著降低。结论根因分析可以有效找出急救站在派单受理中受理超时和出车超时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整改,有效降低受理超时和出车超时的发生率,规避了医疗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120出诊时效,确保了院前急救医疗安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出诊时效 医疗安全 出车超时 受理超时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即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2]。随着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临床科室,为了使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有效的糖尿病护理,在中国香港、美国及英国等综合医院和社区设立了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模式[3]。

  • 标签: 情景案例分析法 糖尿病联络护士 考核 培训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港机故障检测工作开展应用事故树分析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入手,分析了事故树分析在港机故障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效果价值。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设备故障发生危险源的情况下,才能使采取的预防与维修保养措施达到预期。

  • 标签: 事故树分析法 港机设备 门座式起重机 故障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根因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 年 -2018 年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 35 例,通过根因分析对其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利用强化护士知识与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有效控制。 结果: 35 例不良事件均得到有效处理,并未出现纠纷或投诉事件,未发生任何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 结论: 在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中,对根因分析的应用,可以实现其发生因素的了解,结合根本原因持续改进,以便于优化系统,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确保患者安全性。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血液透析 护理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综合病案分析在外科护理教学的复习中所起的作用效果。采用问卷填表和实验对照对2011级护理2、3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外科护理教学内容结束后,组织几次综合性的病案分析讨论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期末考试成绩。

  • 标签: 综合病案分析法 外科护理 考试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MC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分析在新进护士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我科新进护士实施PCMC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为期半年,共58人。分为观察组26人,对照组26人。观察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结合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师式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出科考核成绩、科室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价、住院病人对护士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培训考核成绩,科室医生对护士的评价以及住院病人对护士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PCMC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结合培训,新进护士不但能尽快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急救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而且能提高新进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使其成为全面优秀的护士,同时也全面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体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 标签: 新进护士培训PCMC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肾结石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 SWOT 分析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到 2018 年 1 月来我院接受肾结石治疗的患者 100 例,按照随机分化表的划分,将 100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50 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应用 SWOT 分析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分析患者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选择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 SWOT 分析介入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SWOT 分析在肾结石护理管理过程中有着突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WOT 分析法 肾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心血管疾病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RCA)进行管理,即对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护理风险因素明显减少。结论根本原因分析可减少心血管疾病护理风险发生。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根本原因分析 护理风险 管理
  • 简介:研究了硝酸根紫外光吸收特性。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波长处,硝酸根具有不同的检测范围。因而,提出了硝酸根含量波长切换的紫外光度测定新方法。这就是,不仅可以用常规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低浓度的硝酸根含量,而且还可以切换到其他波长以测定高浓度的硝酸根含量。由于避免了连续稀释定容的操作,从而简化了测定手续、加快了测定速度、提高了测定精度。

  • 标签: 硝酸根含量 紫外光吸收特性 切换法 紫外光度测定
  • 简介:运用态势分析对输液室发生的66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输液室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护理队伍等优势,也有护理人员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劣势;在护理模式转变和护理改革中充满了机遇;也有来自社会的患者期望值过高和就医认知度缺失等威胁。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利用人力,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基层医院 态势分析法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因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35例,通过根因分析对其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利用强化护士知识与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有效控制。结果35例不良事件均得到有效处理,并未出现纠纷或投诉事件,未发生任何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中,对根因分析的应用,可以实现其发生因素的了解,结合根本原因持续改进,以便于优化系统,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确保患者安全性。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血液透析 护理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矿厂进行分析,探究工程分析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工程分析分析某矿厂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探析工程原材料、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该矿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时的噪音、粉尘和有害的化学气体,工人患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噪声聋。结论工程分析可以投入到实际工程中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为职业病的控制提供了参考价值。

  • 标签: 工程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因素识别